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4-06-18 08:36:46)
标签:

教育

立项号

XKT20140318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研究

负责人

包本义

所在单位

神河镇平安完全小学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学生的个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个性发展得到了张扬,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融洽氛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但是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困难也显现出来,有些学生连基本的题目意思都搞不清,不会看图,不会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更不要说应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了。我们知道知识体系是成网络状结构的,知识之间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的联系,解决问题教学也是如此,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校的“解决问题”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1.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如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盲目地按所给信息去“碰”数,解题后又不注意运算推理地过程,不会检验。2.学生由于经验和知识的限制,常对题中的某些术语或字句难以理解,造成了理解题意障碍,而这些词往往决定着解题思路和方法。3.思维定势干扰:学生解题策略又常常依赖于生活经验,比如见“跑来”“一共”就用加法,有“跑走”“还剩”就用减法;当问题叙述与日常语言叙述顺序不一致时,就容易受生活经验的思维定势所干扰,在分析问题时,就按习惯程度来理解题意。4. 多余条件的干扰:比如教材中几乎所有的情境和例题都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的素材,呈现的方式也是图文并茂、形式多样,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保证。但在这么多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情景图前,学生往往看到的是图表面的东西,如图上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而不能越过表面看到深层次的数,以及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辨别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与解决问题无关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们的解题思路。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面对实际情景自己阅读、收集信息,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考方法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角度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用数学的逻辑推理把获得的结果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检验,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解决问题  有效  策略

解决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首先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解决问题的实质是数学思考,数学地思维。其次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积极探索和克服障碍的活动过程。它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是新的,至少其中某些部分是新的,这些方法和途径是已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重新组合。这种重新组合通常构成一些更高级的规则和解题方法,因此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一种发现和创新的过程。第三,数学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成为他们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直接用来完成同类学习任务,还可以作为进一步解决新问题的已有策略和方法。

有效: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研究目的:

1、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研究内容:

1、要求学生尝试在面对不同的现象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数学现象,其次是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侧重于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如怎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理解他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等。

4、在回顾基础上,分析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座谈、书面小调查、分类整理;

学生之间调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策略。

(二)经验总结法: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信息,更新课题组老师的教学观念,获取一些有关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经验,珍惜一切外出听课机会,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接受—反思—提升的反复探索中逐步整理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三)交流法: 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全方位、全空间、全员的互动式交流,及时汲取他人先进的想法和做法,丰富每个人的自我认识。

(四)行动研究法: 设计课题方案—付诸行动—及时反馈—合理调整—再行动,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方案每一阶段实施的实效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每一阶段进行论证、反馈,根据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使其合理化、科学化。

(五)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1月——3月)

1.制定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2.成立研究小组,使研究工作有层次、高效地展开。

我们将课题组成员按年级分成三大组:低段组(一、二年级),由党玉海老师负责;中段组(三、四年级),由袁治刚老师负责;高段组(五、六年级),由唐架伟老师负责。

(二)实施阶段(20144月——11月中旬)

1、建立资料、档案;

2、开展调查研究;

3、成中期报告。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12月)

1、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

2、对课题研究效果进行分析;

3、完成各项主要研究成果;

4、申请评审、结题。

1结题报告。

2、撰写《我校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如何有效实施解决问题教学》论文和关于此次研究的叙事。

3、收集、整理我校数学教师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的案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