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介绍“罗布人村寨”中的重点“罗布人民俗文化园”。
http://s9/mw690/0041vjwzzy6VnA0SlNm58&690
这是“罗布人村寨”的入口——“阿不旦”
罗布人总将他们的聚居之地叫做“阿不旦”,“阿不旦”就是水草丰美的好地方。罗布人很早就居住在敦煌罗布泊一带,罗布人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涉险进入罗布荒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繁盛的渔村,那就是罗布人的家园——阿不旦。100多年后,这里只有黄沙漫漫,阿不旦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参观的这个阿不旦,是位于新疆尉犁县墩阔坦乡塔里木河河畔的一个4A级旅游景区——仿建的罗布人村寨。
http://s9/mw690/0041vjwzzy6VnAqjj3W08&690
罗布人的神秘,多少还是为尉犁县重点打造的这个特色旅游景区增加了吸引力。因为人们总是对神秘的事物充满好奇。
从寨门到图腾,逼真地再现了100多年前的罗布人家园,但遗憾的是,罗布人的家园成了游客如织的景区,而罗布人早已难觅踪影。
http://s1/mw690/0041vjwzzy6VnA5jx3qd0&690
进门迎面是一个巨大的“胡杨树化石”
下面的铭牌介绍:“这是一棵一亿五千万年前的胡杨树化石,罗布人后裔阿不都说:它是塔里木河胡杨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 http://s2/mw690/0041vjwzzy6VnAenqg131&690
胡杨(学名:Populus
euphratica),又称胡桐(汉书)、英雄树、异叶胡杨、异叶杨、水桐、三叶树,是杨柳科杨属胡杨亚属的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沙漠中,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是大自然馈赠给干旱地带的一种奇特乔木。胡杨林广布于罗布荒漠,它见证了大漠地区人类变迁的历史。据科学考证,胡杨距今已有6500万年的成长史,被地质学家称为“第三纪活化石”。
http://s2/mw690/0041vjwzzy6VnDjNRPH61&690
路边的“千年胡杨”
“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对于有着如此顽强精神的胡杨,没有人不对它充满敬意。
http://s1/mw690/0041vjwzzy6VnDlk4vuc0&690
千年胡杨介绍
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或点缀于星罗棋布的“海子”中,或傲然挺立于茫茫荒漠中,遗世独立,阅经沧桑,它也象征了尉犁各族人民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
http://s5/mw690/0041vjwzzy6VnAINRU864&690
从这里进入模拟罗布人居住的场景——“罗布人家” http://s10/mw690/0041vjwzzy6VnAKidhD89&690
进院第一大户——“狩猎人家”http://s16/mw690/0041vjwzzy6VnBfC7Fl7f&690
罗布泊萨托玛树屋景点
萨托玛是罗布泊特有的房舍。萨托玛大致分为三种:一是纯芦苇搭建的房舍,二是红柳搭建的房舍,三是用胡杨木搭建的房舍。此地聚集了十余座草木结构的房舍,大致反映了罗布泊居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当然现在的罗布泊人后裔已经不住在这种房舍了,谁不想拥有高楼大厦呢?不过野外的打鱼人、牧民今天还居住在这样的房舍,没办法,这地方的野外就是这个条件呀!
http://s13/mw690/0041vjwzzy6VnBadQvy4c&690
百度里这样解释:树屋,英文tree
house。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看出,这是一种与树有关的屋型建筑。屋,当然是要有挡风遮雨和居住的功能。树字,可以理解成建在树上或像树一样的外观形态或在一定的高度上悬空建造。树屋不是木屋。木材可以是树屋的主要材料组成但不一定所有的树屋都主要用木材来建造。但树屋界的理念是一定要采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才符合树屋回归自然的本质特征。 http://s1/mw690/0041vjwzzy6VnBgpqpy70&690
树屋门前一景---树屋,木桥,胡杨
http://s9/mw690/0041vjwzzy6VnBBgXcQ78&690
五至四千年前罗布泊地区罗布人居住的远古锥形屋生活场景
http://s4/mw690/0041vjwzzy6VnBCPMgH33&690
到里面看看
http://s14/mw690/0041vjwzzy6VnBEjwsddd&690
最里面是一家独户小院,草棚、圈栅,羊群,有点生活气息 http://s15/mw690/0041vjwzzy6VnC2XnZkfe&690
村边的太阳墓
“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壮观,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http://s14/mw690/0041vjwzzy6VnBT61A19d&690
太阳墓介绍
这里是太阳墓的仿制品。原景位于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古墓有六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
http://s7/mw690/0041vjwzzy6VnBUYR0y36&690
它是哪个民族哪个部落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是把太阳当做图腾建造此墓还是有别的意义……20多年过去,仍是个不解之谜。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又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待太阳墓之谜解开也便有了结论。
http://s12/mw690/0041vjwzzy6VnCuuqD14b&690
或许,罗布泊文明、楼兰文明、太阳墓之谜就是同一个谜底。
而那些为了罗布泊等探险的人们,正是在寻求这个答案。著名科学家彭加木,1980年5月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被流沙吞没,之后一直未找到他的遗体。
http://s3/mw690/0041vjwzzy6VnC73t5wa2&690
山国战火烧连天, 太阳古城枕山眠。
金戈铁马何处去,回首已是两千年。
“太阳墓”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据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圆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http://s11/mw690/0041vjwzzy6VnCB3eEGca&690
太阳墓旁有一处“岩画”展示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http://s13/mw690/0041vjwzzy6VnCD4bW40c&690
岩画--在库鲁克山谷,石壁上有远古的岩画;在小河墓地,有唯妙唯肖的木板雕像;在雅丹,有漫妙绝伦的壁画,在墓室有骇人心魂的彩棺。这些先民的绘画充饬着粗糙和精美,真实与虚幻。他们是太阳的传人,因此,绘画时也把太阳放到至高至尊之处;他们崇拜红色和生殖,因为那样可以人丁兴旺。他们需要承传生活技能,因为没文字,只有刻成岩画、捏成泥胎留给后人。他们发现天上的的星辰和花开花落相对应,于是,就画出一条条“星星索”,是记时、记年、记事就不得而知了。
http://s4/mw690/0041vjwzzy6VnCTxz4773&690
这里的岩画为复制品,意在增添旅游区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是对游牧民族和罗布人原生态的一种比较和诠释。
http://s8/mw690/0041vjwzzy6VnCDrLrF87&690
右下是石洞内部,冬暖夏凉
http://s4/mw690/0041vjwzzy6VnDrjjur23&690
汉代烽燧
http://s3/mw690/0041vjwzzy6VnDpFoxI32&690
汉代烽燧介绍
罗布淖尔有许多烽火台的遗存,具传说这里很久以前也有一座高台,可能是驿站的
瞭望塔。如今,景区再建烽燧,意在恢复原貌。
http://s15/mw690/0041vjwzzy6VnDEoqpUce&690
关于烽燧,尚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一对逃婚的年轻人迷了路,饥渴到了极点。这时,他 们发现荒原有一株青草,于是就沿着草根向下扒去,竟然扒出了一块白石头。两人很失望,蓦然,白石下涌出了一股泉水,他们得救了。后来,汉兵在此建造了烽燧,守卫着丝绸之路。后来,有人盗走了那块白石,于是这眼青泉就干涸了。人们说那个白石头是“羊脂玉,也有人叫它“化水石”。
http://s15/mw690/0041vjwzzy6VnDHm2bY4e&690
绳子上吊着的是猎物,干透后可保存许久
http://s11/mw690/0041vjwzzy6VnDFGZom7a&690
http://s5/mw690/0041vjwzzy6VnETQ3NW34&690
前往后部沙漠的道路,路边有罗布人的生活工具
http://s3/mw690/0041vjwzzy6VrP8HLr452&690
重重的茅草“迎宾门”
http://s6/mw690/0041vjwzzy6VnFfIzYNf5&690
展望四周,没有庄稼,只有胡杨掩映下的“村落”
http://s16/mw690/0041vjwzzy6VnFgU3f10f&690
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卡玛干沙漠、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最有生命张力的植物--胡杨林、最神秘的古老部族--罗布人,这一切交织出一幅绚丽迷人的人文自然图画。在这个村寨游览,去遥想罗布泊人往昔的生活。
http://s7/mw690/0041vjwzzy6VnFA1lTo16&690
世代生活在罗布泊附近的这些土著,被称为罗布人。有趣的是他们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之间,却不是游牧民族,而是靠捕鱼狩猎为生。百转千回的塔里木河在沙漠中形成一片片绿洲和海子,罗布泊曾经也是水草丰茂的地方。罗布人追逐着不断改道的塔里木河,不离不弃。在史书记载中,从汉到清,罗布泊人一直过着“不种五谷,不知游牧,以鱼为食,织野麻为衣,编芦为室”的生活,人多寿百岁以上。
http://s4/mw690/0041vjwzzy6VnFd6l4713&690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叮咚的驼铃声中绵延千年。如今死寂的沙漠曾经生活着鲜活璀璨的文明。
http://s9/mw690/0041vjwzzy6VnFQAGne88&690
环罗布泊串连着大大小小的遗址古城,小河墓地、营盘古城、楼兰古城、米兰遗址...还有那些烽燧和戍堡。1600年前楼兰消失的原因谁也不知道,但罗布泊之死却是触目惊心的发生在近代百年之间。
http://s6/mw690/0041vjwzzy6VnGcQZMhc5&690
就在这百年之间,随着逐渐干涸的湖床,绿洲逐渐被荒漠所替代,罗布泊成为生命的禁区。择水而居的罗布人不得不一步步从罗布泊深处举族迁徙,散落在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流域的村寨中。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停的改变着生活方式,从渔夫变成牧民,从牧民变成农夫,从农夫变成以旅游业为生的商人...
http://s14/mw690/0041vjwzzy6VnFeDo0l3d&690
据说,在现实生活中,罗布人已经在逐步被同化融合。他们不再居住在红柳屋胡杨棚,不再穿着罗布麻织就的衣服,他们开始吃羊肉,馕也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食。卡盆静静的躺在河岸上,仅仅在游客需要的时候才滑到水面表演一番。那些封闭的自给自足,世外桃源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但就在这里,你依然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寂寞和坚韧。就像一直在沙漠绿洲中陪伴着罗布人的胡杨树一般,孤独而倔强的活着。
http://s3/mw690/0041vjwzzy6VnGDurtM22&690
“罗布人村寨”形如一个戴着帽子的人的头部的大门,两侧是鱼的图腾。
http://s1/mw690/0041vjwzzy6VnGONT4Qa0&690
罗布人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他们认为,鱼是人类的祖先,也是代表男女性生殖的象征,门上是鱼的图腾,两边是罗布人男子(左)和女子(右),他们崇尚爱情、坚贞不移。上部木人图的意思是男子在追求女子。两边分别是阴阳门,男根充满生命力,女性生殖赋予神圣感。远古时期人们对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产生了对两性神秘的崇拜。进的时候男子进左边,女子进右边。出的时候,都要从右边出来,表示对女性生殖的崇拜。
http://s6/mw690/0041vjwzzy6VnGJXKaV55&690
各式罗布人的图腾
http://s15/mw690/0041vjwzzy6VnGIFe9wfe&690
戴长寿帽,走长寿路
长寿是罗布人的一大特点。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简单的生活,使许多人都长生不老。虽然老态,但是耳不聋,眼不花,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过去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http://s2/mw690/0041vjwzzy6VnGESfC141&690
在小小的罗布人村寨里游客可同时看到四样有趣的人和物,那就是罗布人、海子、胡杨和沙漠。后三样是实在话,但罗布人,地导没有给我们介绍。
http://s14/mw690/0041vjwzzy6VnHkKR7D5d&690
怎么也有畜牧业了?与时俱进嘛!
http://s15/mw690/0041vjwzzy6VnGNrDxsee&690
一个不大的购物中心,都是当地特产。喜欢可以带回家点儿,当然不是免费。
有一种特产叫“罗布麻茶”,说罗布人因食罗布麻而长寿,回来查一查,好像不搭界。
罗布麻是塔里木盆地特有植物,是优质的编织原料,楼兰出土的3800年前的女性干尸就穿着用罗布麻织的衣物。经现代工艺生产的罗布麻布,透气、牢固、手感好。罗布麻花和叶入药具有降压、止咳、平喘的疗效,用其制成的茶和花蜜深受游客欢迎。1952年中国农业经济学家董正钧在罗布泊所在的罗布平原发现了野麻,并定名为罗布麻。罗布麻为夹竹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罗布麻的叶或根。主产于我国新疆。以干燥叶入药,性味甘、苦、凉,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清热、利尿等功效,临床常用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水肿等症。近年文献报道,罗布麻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均有显著疗效,并具有抗过敏、抗癌、抗辐射、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另外,罗布麻还是造纸、建筑的好原料,也可做燃料和饲料,其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高级原料。 罗布麻有较强的耐盐碱、耐寒、耐旱、耐沙、耐风等特性,野生于岸边、山沟、海滨盐碱低湿地、干旱沙漠或内陆盆地。近些年由于野生罗布麻几近枯竭,各地开始人工种植,但种植规模较小,产不足需,市场缺口加大,已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种。
http://s9/mw690/0041vjwzzy6VnHKSei4a8&690
烧烤文化是罗布人的特色。我们没时间享受啦!
http://s5/mw690/0041vjwzzy6VnHPNTi4c4&690
西域第一大烤坑
在罗布人村寨西域第一大烤坑品尝烤全羊。在大快朵颐罗布人特色烧烤的同时,零距离感受独特的沙漠风光、蜿蜒的塔里木河、千姿百态的胡杨等壮美的大自然景色。
下次再来,一定要品尝啊!
http://s7/mw690/0041vjwzzy6VnHLzVm6f6&690
西域第一大烤坑介绍
http://s15/mw690/0041vjwzzy6VnHOrfUq0e&690
这里的烤全羊可是世界水平的!
http://s15/mw690/0041vjwzzy6VnHN2FLU1e&690
太阳日广场
http://s3/mw690/0041vjwzzy6VnIgy1QC72&690
太阳日广场介绍
http://s3/mw690/0041vjwzzy6VnHy443oc2&690
这里还有西域第一大馕坑
http://s8/bmiddle/0041vjwzzy6VnHzWNHF97&690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人文景观,都是请研究考古的教授设计近几年建造,过去真正的罗布人村寨生活景象是看不到的,听说这里原来只有几户人家在这里生活,并且每家相距好远,现在都被迁移走了。现在这里只能说是复原的罗布人村寨原始村落公园更为恰当。可以从导游那里了解些原始村落知识,玩玩沙山。
http://s13/mw690/0041vjwzzy6VnIrGUWM3c&690
告别罗布人村寨,前往库尔勒下榻。
http://s15/mw690/0041vjwzzy6VnJ0l4t00e&690
孔雀河是注入罗布泊,滋养楼兰的一条重要水系,两千年前被誉为“东方庞贝”的楼兰古城因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注入而灿烂辉煌。今天,孔雀河在库尔勒市中心蜿蜒穿过,把一个具有现代品味的西部城市装点的颇具江南水乡的神韵,一条绵延300多公里的孔雀河将光彩夺目的古楼兰文明与充满现代气息的西部石油名城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文明围绕着一条河流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孔雀河也因此成为库尔勒市国民经济的命脉,被全市人民亲切地誉为“母亲河”。孔雀河风景旅游带,位于库尔勒市中心,上起314国道孔雀河大桥,下止英下乡太阳岛,全长约10公里http://s6/mw690/0041vjwzzy6VnIJWZrT75&690
库尔勒市辖9乡、2镇、境内有库尔楚园艺场、包头湖农场、普惠农场、阿瓦提农场、沙依东园艺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以及二十九团、三十团、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南疆铁路库尔勒办事处等中央、自治区单位。
http://s16/mw690/0041vjwzzy6VnJ7RPCT9f&690
途径库尔勒,抓拍过眼市貌
http://s14/mw690/0041vjwzzy6VnINbqa14d&690
库尔勒是华夏第一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全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中心,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所在地。http://s16/mw690/0041vjwzzy6VnIsUMy3bf&690
库尔勒是南疆最大的城市,在全疆的GDP排名仅次于乌鲁木齐位列全疆第二。是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市之首;西北首座国家卫生城市蝉联至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石油化工名城;塔里木石油开发的主战场;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是时尚都市与文明古国各元素相互融合之地。
下次再来新疆,到库尔勒好好玩几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