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中国邮票系列之“龙头”(3): 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

(2016-02-13 11:11:22)
标签:

集邮故事

集邮文学

集邮研究

邮趣杂谈

邮色生香

分类: 集邮研究

 新中国邮票系列之“龙头”(3):

  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

                         衣鸣鹤

http://s3/small/0041vfWLgy6Zj1g4y9Yf2&690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 TITLE="新中国邮票系列之“龙头”(3): 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 />


1949年建国以来,中共中央政府勤于务实、励精图治,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日益趋稳,人民文化生活呈显出繁荣昌盛的新气象。伴随着《集邮》杂志1955年元月创刊的东风,国家邮政8月25日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1套4枚,深受广大邮人的瞩目。

鉴于此,邮电部策划发行新中国首套邮票小型张,籍以增加系列藏品开拓市场,启动集邮文化推广普及高潮。在9月1日,将利用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原有印版、四周框以单线,边纸无图文的设计印样,送交邮票处审批后,随即安排计划进入车间印刷日程。见图:《张衡像》印样左侧,有“利用旧有原版,加刻边缘  八月廿一”签字,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营业科”公章;右侧为“同意照此样制小型张大版  邮票处”笔迹和“1955年9月1日”印鉴。)

随后,《集邮》杂志第9期“邮票消息”专栏,及时报道了相关“中国古代科学家小全张”的信息。为让读者们对这一比较陌生的新事物增加了解,特别在“集邮常识”栏目里,还登载一篇题为《小全张》短文介绍相关知识。待至年末该刊第12期预告为:“中国古代科学家小型张,定于1956年1月1日发行,共4张。”行文中的一字之差,及时纠正了前期因对“小全张”概念模糊造成的错误称谓。

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1套4枚(每枚面值80分):张衡(公元78-139)天文学家,发明天文仪和地动仪;祖冲之(公元429-500)数学家,精确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5;僧一行(本名张遂,公元683-727)天文学家,发起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得出一度之长为351.27里;李时珍(公元1518-1593)医学与药物学家,辑成《本草纲目》书中载有中国药用植物1892种。邮票规格为22X38毫米,雕刻版印刷,小型张尺寸为64x90毫米。设计者为孙传哲,雕刻师为唐霖坤,委托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负责印制。

这套邮票的原作图稿,为当年著名画家蒋兆和先生用超脱的水墨画技法润笔挥就。更令人称道的是邮票设计和雕刻者的再创造,他们以国粹艺术的特征和纯熟干练的刀法完美融汇,将古代先哲睿智、思敏、谦和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使其鲜明的气质神韵呼之欲出。并与隐秘处的局部线条中,还可发现蓄意留下的“T”字暗记汉语拼音“唐”的字头),成为细心人今天在放大镜下辨别真伪的依据。

    当时之所以没有采取小全张形式印制,是因为整套邮票各分为4种颜色,故而一个印刷全张必须通过4道工序方可完成,需延长相应的时段纠结而影响产品周期。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查寻,便会看到20世纪50年代发行的邮票,基于受当时技术条件和设备性能落伍的局限,直至60年初也鲜有套色印刷的邮票展露。首套“纪33”小型张,是国家邮政在那个岁月里的鲜明印迹,铸就了让老前辈挥之不去的青春流连,亦被后来人视为游离若即的“袖珍典藏”。

回眸当年,有很多集邮者面对这4枚票张的超大尺幅,且仍按0.32元/套的平价出售,处于猎奇心则争先恐后地购买在手。但是却对小型张的邮政功能不甚明了,也无从知晓它是否能作为邮资凭证贴在信封上用于实寄。为此,《集邮》杂志又及时刊登了撰文广而告之读者:“小型张上的邮票也可以作邮资使用(寄信时按邮票图案的边线剪下或者把全张贴上)。”即便颁发了安民告示,纪33M至今也极少发现贴在邮件上的实寄品,猜想大都沉淀与资深藏家的囊中了。

另有一个较为蹊跷的史实,这套在中国邮票史册独占鳌头的小型张,也没有公布发行量。有人根据稍后问世的纪47《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推测,大概与其20万套的悉数相当?但比较“文革”前的所有小型()张,她首屈尊位却仍居于最低价格:从80年代30元/套始,直至20世纪末才飙升560元/套。待到2015年5月间,仍于1000元的市价徘徊,沉浸在默默无闻、我行我素的梦境中。

阐述间歇,承前启后。这套特殊版式的邮票小型张,首创了弘扬中国集邮文化主旋律之先河,历经60个春秋编织出来的光环炫丽夺目。顺然凝聚于广大集邮者心田里的情有独钟,理当根深蒂固。更为巧合的是,适逢2015年8月23日《黄河》特种邮票隆重发行,接踵而至25日,“第七届齐鲁集邮文化节”于烟台市文化馆举办。值时操盘敲出拙文以飨读者,或许在锦上添花之余且能开卷有益吧?

   原文载于胶东集邮2015年第4期集邮研究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