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与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0-05-06 09:06:12)
标签:

关于新课标下中学语文

分类: 教学论文

关于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与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正由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向以学生为主题的积极参入为特征的语文自主活动课堂转变,后者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受到学生的欢迎。自主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而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语文教法与学法的重新思考。2013226 我来到母校平阴县第二中学进行为期八周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积极地努力地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对中学语文教与学问题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翔实确凿的材料,我不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以发放问卷、谈话的形式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更好地了解情况。 
                             

语文教学情况。 
    

 一、调查学校情况。

 

平阴县第二中学原是一所乡镇中学,处在城乡结合部,学校规模较小,全校共18个班。该校在平阴县中考成绩排行一直居于相距较近的县直中学一中初中部、平阴实验中学、平阴四中之后,但值得骄傲的是成绩总能位居乡镇第一。但近年来生源减少,主要原因是附近的一中增设了初中,又建设了四中。由于经济的影响,平阴镇对教育的投资有限,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差,设备落后,教室没有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备。由于与县直中学办学条件的巨大悬殊,致使教师把这作为进城的跳板,本在该校招生范围内的学生也都找门路“东南飞”县直中学,这更让这中学积重难返。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始终处于被乡镇兄弟学校超越的危机之中。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的纷纷进城,平阴县城的规模在一天天膨胀起来。为了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促进西部新城的迅速崛起,2011年暑假,平阴县人民政府 进行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将原属平阴镇管理的平阴中学升格为县直平阴县第二中学,发展到36个班的规模。经过平阴二中人一年的努力,教育教学质量超过原有县直中学,办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获得了良好美誉和口碑。 
    

二、新课程标准实施情况。 

 

调查中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精神,锐意课改,以生为本,打造生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多方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学方法正确,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课堂充满生机。很多语文老师精心备课,多方面多角度设计了问题,形式新颖,答案灵活,上课时学生交流踊跃,气氛活跃。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反应,现在的学生语文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努力考试时不会得高分,不努力也不会得低分,和其他同学拉不开太大差距。因而,布置课下预习,大多数学生对课文根本不看。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多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深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性,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同时,我发现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是想在的老师老龄化严重,他们一本教本一本教参一支粉笔地度过了半辈子教学生涯,轻车熟路,来得实在,不愿瞎折腾,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手忙脚乱,让学生眼花缭乱,课改课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他们的课改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带着镣铐跳舞。语文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题、介绍时代背景、泛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分段、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种千篇一律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单一、枯燥,加上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沉闷、无趣。老师在讲台上根据固有的模式大谈特谈,学生在讲台下作自己的事,少数认真听课的同学看起来也是抱着某种利益的心态——高分。整个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老师眼中的学生。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 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中考成绩无形中束缚着他们。

     

四、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处理。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新学期就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直接进行文言文学习,且舍得大量时间的投入。因为随着新课标的实行,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变得比较自主开放,除了诗词名句填空、古诗文有课内德外,其他的题目都变成课外的,因此课内文言诗文还是可以准备的,投入大量时间。大 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现代文的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课堂分析、阅读题的解读,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把握不太注重,方法的积累往往被忽略,尤为突出的是“水大泡倒墙”落后思想还根深地固。 
                             

语文学习情况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

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 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语文的用处,不明白学习课文的目的。应让学生意识到,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人生道路不同,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语言能力在人生中的运用是少不了的。

     

二、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关注。

  

调查得知,学生希望老师能多多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调查中有的学生反应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教学中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好语文学习。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

   

  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没有保障。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课文是例子, 很多语文老师不能拓展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且分析的不够透彻,只讲析几篇重点的课内讲读文章,非重点和自读课文就省略不学,把时间用在文言诗文学习和做大量的现代阅读上,破坏了教材体例和知识体系,大大降低了知识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变得越来越难。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生闲暇时间的课外阅读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到评价都处于“散养”状态而且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程度不同的存在着量少、面窄、质差的问题且方式方法不当习惯不良,对于名著阅读也仅仅局限于教师考前准备一些题目应考,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把握,学生家长不重视,学生没有条件买书读,学校图书比较陈旧,且不能对学生开放,。这样久而久之,不能得到传统文学的熏陶,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就下降了。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实施新课标,打造生本课堂。

 

创新课堂改革,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 更好地展开。让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全面细致、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因,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利用高科技成果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启动声像设备,多渠道、多触点、进行视、听、说多功能训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全都调动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课堂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

 

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平等、民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三、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投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的图书室,应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加强与家长交流,使家长们认识到阅读对学生一生的重要作用,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尤其新课改的内容。要舍得投入,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这样,慢慢地有指引性地用读书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提倡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问题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利用读书报告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沙龙、读书笔记展、快速阅读比赛、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等形式促进阅读,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再次,传授方法,培养习惯,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指导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应根据不同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推荐文学作品时,先古代后现代、先中国后外国,应根据少年心理多推荐童话、寓言、神州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推荐古今文学名著,也可是摘编本、缩写本、节选本、释本、注释本等。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成长卡,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档案”、“课外书资料”、“读书体会”三部分内容。中学生学习态度、心理状况各不相同。因此,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要立足实际,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开辟阅读课、阅读方法指导课,给学生创造环境,开辟空间。

 

这便是我这次见习所见所感,也是这周我调查的收获。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在当今新的教育体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论在短时期内根本无法与实际教学实践相一致,甚至会出现脱节的现象。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教师的个人素养就会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就会走向成功,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