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常规管理,打造高效课堂
(2014-01-16 15:22:01)
标签:
教育新篇章可持续发展知识点能独立完成 |
分类: 总结 |
细化常规管理,打造高效课堂
一年来,平阴二中以落实县教体局确定的“争创省级教育示范县,加强教育管理精细化”目标为抓手,紧紧围绕着“ 以德从教、科研兴教,创新施教、质量立校”的整体工作思路,努力实现“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器、成才”的办学宗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构建高效课堂;多措并举,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内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的教育教学品味、办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一.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教学管理
1.
2.
3.
二.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生命支柱,是教育事业的基石。组织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教风七要七不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收看了一些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参加济南市教育局开展的“弘德育人,廉洁从教”的网上学习,纠正了部分教师法律观念淡薄的不足,增强了老师的廉洁从教,诚实守信,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的精神。制定了《平阴二中师德考核办法》和《师德评比方案》。实行了各种评优树先“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度。把师德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考绩中。使每位教师真正做到了以热爱学习、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
三.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校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有关规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了三级课程,同时加强教师课程实施及开发管理能力的培训,有效利用学校、家庭及社区等重要教育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建立动态开放的特色课程管理体系,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礼仪、环保、健康、卫生、传统文化、综合实践等科目走进课堂,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知识,拓宽了学生视野。校本教材《中小学生发明与创造》,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的蓬勃开展。科技活动周举办的科技手抄报、现场实物制作、科技发明作品评比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本学期,根据学生的爱好,校本课程《足球》也走进了课堂。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地方课程,初一开设了《安全教育》、《环境》,初二《安全教育》、《环境》,初三《人生规划》、《安全教育》。
四、抓常规,促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和发展线。抓教学常规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一、认真落实县教研室的“三三式”教学模式。备课中,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再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学期初各学科组(备课组)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精心研读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学法,做好集体备课计划。备课组提前一周备课,定期研讨和交流,在教师个人超前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召集教师集体备课。其内容主要是:研究其重点、难点,研究双基和能力,研究教法、学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量,统一测试内容。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二、加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围绕打造“高效课堂”,以学案为载体,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落实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小组合作研究、点拨提升、巩固训练、课后反思六个环节,努力让学生学好学会。
三、学校对老师的备课、作业的检查。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组成评委进行检查,采取定期统一检查与随机个别抽查相结合方式进行,重点查教学过程。检查的每次结果都记入教师的考核中。
四、在开学初,初三每位老师在认真研究近几年初三学生水平考试试题、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基础上,每个学科编写出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咨询,并量化打分,让老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
五、加强培优扶困工作,全面提高两率。我校一开学就把两率临生分配到每个教师,实施教师负责制。要求教师做到“四定”:定辅导目标、定辅导时间、定辅导内容、定辅导方法。制定了《边缘偏科生辅导名单》、《边缘偏科生辅导计划》、《周六周日作业跟踪卡》。年级组对边缘偏科生的成绩定期进行跟踪,及时掌握边缘生偏科生的学习情况。
六、认真落实好几个“会”。一是新老初三教师座谈会。开学初由刚送完初三的老师把送毕业班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介绍给新初三老师;二是学生座谈会;三是初三学生动员会。四是教学质量检测的质量分析会。每次质量检测完成,要召开四个不同层面的分析会,即年级组质量分析会、教研组质量分析会、班级单元质量分析会、班内质量分析会“四个会”,分别由单位具体负责人组织实施。每个层面的质量分析会,都要遵循“质量分析—问题查摆—措施应对”三个步骤来进行,每个步骤都有明确要求,分析过程要科学准确、问题查摆要到边到岸、应对措施要甄别有效。
六.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创新性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本学期,学校利用一切机会,增加教师外出学习或培训的机会。先后派出了陈海生、张娟、张伟、王铭铭、姬广英等多名教师分别到北京、杭州、潍坊、烟台、泰安等地外出学习。为了将外出学习培训成果最大限度内化,促进校外资源校内资源顺利整合,学校规定:外出学习或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必须举办一次心得报告会、提供一节观摩课、形成一篇论文成果。通过外派教师的“汇报会-观摩课-论文成果”这三个环节,让那些没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也能共享学习成果,保证了外出学习成果效益的最大化。
(2)利用周三集中理论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教学通讯》中课改导航部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永威中学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收看各种有关“同课异构”和各地区的优质课录像。每位教师每学期写两次教学反思和不少于40页的业务学习笔记
(3)定期举办“新课改”教师论坛。论坛特色鲜明,别具一格,主题明确,先有分论坛,再有总论坛。全员参与,全员受益。构建了教师互助交流的平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深入开展。
2、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打造高效课堂。执行“四点一研”方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单元检测实行随机抽查,并加强教师的评课、集体备课的研究。重点是课堂教学的“上课、评课”。每天早7:40领导小组的全体人员到教导处当场抽课,先抽年级,再抽班级,最后抽节次,并及时公布;听课教师当堂打分,打分结果记入教师的考绩中。每天下午课外活动由学校领导统一组织在二楼小会议室评课,先授课教师谈一下授课设想、安排和达到的效果,再由听课教师逐一进行评课。从而实现了节节优质、堂堂高效的目的。
3、为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建设,聚焦课堂教学,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促进教学交流和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定期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活动将采用组内赛课、组间评课、同课异构的方法,要求设计科学合理,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善于运用伙伴协作、小组合作等形式。活动结束评出“赛课冠军”、“先进备课组”给予表彰奖励,最后由参加比赛获奖老师上公开课在校内观摩。
4、推行“四制”,以人为本,建立生本课堂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实施四项基本教学管理制度,即:承包制、伙伴制、目标制、竞争制。
通过实施“四制”,促进了学生全面、均衡、自主、可持续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管理水平、研究水平、理论水平的提升。
5、校外合作,补齐短板,找准家校共育契合点
通过组建校合作体,一是学生充分利用了节假日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二是增进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三是保持了知识的衔接和习惯的养成,让减法变加法,四是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6特色鲜明的教学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的个性和魅力。“四点一研”方案的制订实施,加强了教学精细化管理,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丰富了教学内涵;每两周出版一期《教学通讯》,栏目包括:校长寄语、工作动态、常规检查、表扬栏、警示栏、近期工作安排、教育案例、课改导航。编印《教学通讯》使老师及时了解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更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推进了课程改革,弘扬正气,形成良好教风;由学校教科室编印的《教科在线》,内容丰富,也成为了大家关注教改,接受新理念,交流思想的平台。
7、、科技教育。坚持以“科技教育推动素质教育”作为主要工作目标,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让学生在“学有所趣、专有所乐”中树立科学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素养、训练科学思维,塑造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和品位,科技创新教育成果显著:学生科技创意作品2500余件,,授权420项国家级专利。在连续三年的济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已获一等奖6人,二等奖9人。宋晓杰同学成为我县唯一一位成功申报一项发明专利的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特色工作的品牌,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和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济南市科普示范学校、济南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走在了全县乃至全市同类中小学的前列。
七.取得主要成绩:
各位领导,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厚爱和支持,继往开来,机遇和挑战并存,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县城西部名校,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本次教学视导为契机,秉承“坚定执着、务实创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平阴教育精神,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再谱二中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