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的主要指标及分析

(2014-07-14 11:26:04)
标签:

股票

分类: 价值投资理论与实践

http://s14/mw690/0041vaXvty6Kt2e9qFv0d&690

http://s3/mw690/0041vaXvty6Kt2en2vMe2&690

http://s9/mw690/0041vaXvty6Kt2eyM3u68&690

http://s12/mw690/0041vaXvty6Kt2eLellcb&690

http://s4/mw690/0041vaXvty6Kt2eVArN63&690

一、市销率=市值/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市销率英文Price-to-sales ratioP/S ratio,简称P/SPSR),也译作股价营收比市值营收比,是股票的一个估值指标。市销率是以公司市值除以上一财年(或季度)的营利收入,或等价地,以公司股价

以每股营利收入。也是投资银行业务中一个重要的参照数据。

       这一指标可以用于确定股票相对于过去业绩的价值。市销率也用于来确定一个市场板块或整个股票市场中的相对估值。市销率越小(比如小于1),通常被认为投资价值越高,这是因为投资者可以付出比单位营利收入更少的钱购买股票。

       收入分析是评估企业经营前景至关重要的一步。没有销售,就不可能有收益。这也是最近几年在国际资本市场新兴起来的市场比率,主要用于创业板的企业或高科技企业。在NASDAQ市场上市的公司不要求有盈利业绩,因此无法用市盈率对股票投资的价值或风险进行判断,而用该指标进行评判。

       不同的市场板块市销率的差别很大,所以市销率在比较同一市场板块或子板块的股票中最有用。同样,由于营利收入不像盈利那样容易操纵,因此市销率比市盈率更具业绩的指标性。但市销率并不能够揭示整个经营情况,因为公司可能是亏损的。市销率经常被用于来评估亏损公司的股票,因为没有市盈率可以参考。在几乎所有网络公司都亏损的时代,人们使用市销率来评价网络公司的价值。

指标优缺点

        市销率的优点主要有:

       (1)它不会出现负值,对于亏损企业和资不抵债的企业,也可以计算出一个有意义的价值乘数;

       (2)它比较稳定、可靠,不容易被操纵;

       (3)收入乘数对价格政策和企业战略变化敏感,可以反映这种变化的后果。

市销率的缺点主要是:

       (1)    不能反映成本的变化,而成本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和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只能用于同行业对比,不同行业的市销率对比没有意义;

       (3)    目前上市公司关联销售较多,该指标也不能剔除关联销售的影响。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类企业,或者销售成本率趋同的传统行业的企业。

        分母主营业务收入的形成是比较直接的,避免了净利润复杂、曲折的形成过程,可比性也大幅提高(仅限于同一行业的公司)。该项指标最适用于一些毛利率比较稳定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商品零售业。国外大多数价值导向型的基金经理选择的范围都是“每股价格/每股收入1”之类的股票。若这一比例超过10时,认为风险过大。如今,标准普尔500这一比例的平均值为1.7左右。这一比率也随着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软件公司由于其利润率相对较高,他们这一比例为10左右;而食品零售商则仅为0.5左右。

二、成本收入比=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http://s1/mw690/0041vaXvty6Kt0bVttKd0&690

      该指标考虑的是银行每单收入需要花费多少成本来实现,考查的是银行的单位成本费用控制能力。一般来讲,平均每笔贷款额度越小,贷款的管理成本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小额贷款一般银行不太愿意做的原因。

     

      1、银行营业收入:  包括主营业收入与非主营业收入。 
  (1)、主营业收入包括: 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等。
  (2)、非主营业收入包括:金银买卖收入、证券发行及代理买卖收入、外汇买卖收入、担保收入、咨询收入、代保管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

      2、营业成本

       银行的营业成本:指企业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有关的各项支出 ,包括各项利息支出赔款支出、各种准备金以及与经营有关的各项支出等十一项内容。      

       银行的营业成本主要重点是利息支岀。

       银行经营不是追求成本最小化,因为成本最小化绝不能推导出股东收益最大化,小进小出多数情况下不及大进大出对股东价值更具增值效果。

成本收入比率是银行的员工薪金及管理费与营业收入的比例,体现银行投入产出效率,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

成本收入比高低事出有因

  银行属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力度过少影响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且不同银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不一,成本高低事出有因,影响可比性。

  银行的成本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刚性资金成本,由于各家银行的历史有长有短,网点有多有少,吸收储蓄多少自然不同,有些银行储蓄存款源源不断,有些银行则更多要依靠同业存款,资金成本自然各异。这就造成成本收入比公式分子中的业务费用上的差别。

  另一类成本则是经营性费用,经营性费用又包括人力费用和营业费用两部分。这两部分费用因为银行的产业属性影响,本质上不会太低。

  首先,银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属性,决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是支持银行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人工成本的控制是必要的,但人工数量和单位成本的降低必须顾及业务的正常需要和一定程度的激励,这些费用必然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次,银行更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除去银行本身对货币的经营,突出表现为应进行广泛覆盖度的经营网点的投资、庞大先进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在财务上即表现为资本开支及其产生的折旧、摊销。虽然资本开支也应科学论证严格控制,但同样不是压得越低越好,这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活动和可持续发展。

  成本收入比的高低是不同银行不同经营环境的反映,那些高成本收入比的银行多是后来者,它们的加入引入了市场竞争,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没有它们,社会将为有限的所谓低成本收入比银行付出更大的代价。

    银行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实施的发展战略同样对成本收入比有很大影响。在快速发展阶段,出于网点扩张和业务拓展的需要,营业费用自然要多,同时员工人数和相应开支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这样总成本增加是必然的。甚至一定时期内,成本的增加还可能超过收入的增加,直接表现为成本收入比的升高,这是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的必然要求。

  另外,特定时期基于特定战略发展的需要,如银行采取扩张并购的发展战略,在机构设置和品牌推广上大幅投入,加强IT技术的投入以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营销渠道的升级和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等,都会使成本增加。

  从长远看,随着银行的战略实施、范围经济效应的逐步释放、业务平台的综合利用,成本节约的效应将逐步得到体现,成本收入比有望转低。可见各银行处于不同的战略发展期,导致其成本支出高峰期不同,相应成本收入比自然不同。

  那种简单对比或就成本收入比指标本身的大小做出臆测的观点,是根本不了解银行运营发展和银行业本质的表现。

    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目标或存在目的是成本最小化。从功利角度而言,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其他一切包括成本控制等都是手段。利润的增长要高于资产的扩张,营业净收入的增长要高于成本的增长,这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和保证。

  以此观之,银行对成本的控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压缩和降低,而是要把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或行业平均水平。当然特殊阶段和发展战略下,偏离行业水平或许正是内在要求。长期看要保持营业收入的上升超过成本费用的上升,也即不管成本增加多少,只要能带来净收入即可。

  有两家银行,一家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是0.30,它花费了30亿元的成本费用取得了100亿元的营业收入;另一家成本收入比是0.33,它花费了40亿元的成本费用,取得了120亿元的营业收入。那么,股东应欢迎哪家银行呢?

  后一家银行相比前者,成本费用由30亿元上升为40亿元,增加了10亿元,但是营业净收入却由100亿元上升到120亿元,增加了20亿元。营业净收入由70亿元上升到80亿元,净增加10亿元。显然成本收入比高的银行更符合股东的价值创造要求。

  作为股东,在既定的投资下,更多的是应该明确自己的净收益指标,根本没必要去管收益是在多大成本代价下取得的。你预期收益是80亿元,至于是100亿元的营业收入减去20亿元的成本费用得到的(此时成本收入比是0.20),还是120亿元的营业收入减去40亿元的成本费用得到的(此时成本收入比是0.33),全是经营层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所致。此时,成本收入比没有任何取舍意义。

三、 收入利润比=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该指标考虑的是每单元收入转化成利润的能力。

       银行的营业利润

      

四、银行拨备率

      根据银行拨备率的计算公式,银行拨备率=拨备准备金/不良贷款余额(共分为三类:关注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坏账类贷款),贷款属于哪一类,银行的主观性很大(这为银行操作利润空间提供了空间)

      计提的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记入损益表冲减当期利润,因此拨备还是影响银行业绩非常显著的一项因素。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不良贷款率下降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

      因为银行贷款一般都有抵押,因此,对于真实发生的坏账损失,也不会是100%的完全核销了,多少银行还是能够回收一部分资金的。

      根据目前央行的要求,各商业银行的拨备率要大于等于150%。

      银行提高拨备率的手段有两种:

      1、在盈利丰厚的年份,加大从利润中计提的拨备额,加大分子的作用。拨备准备金(大幅上升)/不良贷款余额(不变或小账上升)。

      2、如果银行盈利不足,为保持当期利润额,可以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分母来提升拨备率。主要有两种方法:(1)、核销不良贷款额,每子分母同等额度减少,可提升拨备率,比如:核销前150/100=150%,核销后:(150-50)/(100-50)=100/50=200%,来提升拨备率。2、充分利用银行的主观能动性,调整关注类贷款为正常类贷款,从而可以减少分母的数量。

      因此,对析对比银行的经营利润,需要考虑当期的营业利润的来源,对于从拨备里调整来的利润,要区别对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