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劳动过的教学楼

散文
孙子在我的母校上小学,孙子上学时,我总要把孙子送进校门口,一是为了孙子上下学安全,二来总想看一看我曾劳动过的教学楼。
这是一座颓败的二层小楼,坐落在学校的西北角上,被围挡围着,准备拆除。几十米开外,便是母校新盖的博学楼,它与构造新颖色彩鲜艳的博学楼相比,显得那么龌龊而又渺小,但它却是六十多年前我上学的教学楼,它虽然破旧不堪,却镂刻着六十年前学校的状况与痕迹,渗透了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与汗水。
我仔细端详着这座破旧的小楼,脑海里搜寻着六十多年前我们搬砖盖楼的场面……
我的母校坐落于尖草坪街,1951年建校,比我还大一岁,可谓尖草坪街学校的元老。那时,学校仅有十几排简陋的瓦房作为校舍,我在最后一排的一间教室里上课。那年,学校在西侧的一片空地上,开始挖地基盖这座教学楼。
那天下午,我们来到教学楼工地上劳动课,工地师傅们鼓掌欢迎我们参加劳动。砖跺离工地还有一段距离,我们戴上手套,一字长蛇阵地排开,一双双小手传递着一块块砖头,把砖头一直传递到工人垒墙的地方。一周后,我们又到工地参加了一次搬砖劳动。通过这两次工地搬砖劳动,我们亲身体验了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的乐趣,感受到了“劳动最光荣”的真谛。这次劳动课后,我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就是“劳动最光荣!”,还被老师选为优秀作文,贴在教室的作文栏目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