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教学设计的几个原则(讨论稿)

(2014-11-26 11:47:39)
标签:

教育

教育教学

历史

文化

活动

分类: 【教育科研】

关于教学设计的几个原则(讨论稿)

张飞

近期学习课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系列资料。现在将资料整理,就其中部分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目标相关原则

目标相关原则也就是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开始,是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检验教学设计优劣的首要参考依据,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这个原则指引下,要求教学设计第一要务是科学准确地参照学情、教学大纲、教材等具体的实际情况确立当堂课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针对性和指向性必须明确了然。教学过程的详略以及形式直接展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设计的优劣也主要看是否准确有效的反映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总之,目标引领整个教学设计,也是检验教学设计质量好坏的首要标准。

二、常识规律原则

常识规律原则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学习常识,依据人类学习、消化、吸收知识的常识,遵循教育规律设计教学。比如:根据遗忘曲线,引导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记忆积累;根据学生自我知识构成、能力水准,分层教学。等总之,不违背常识,不违反朴实规律。教学设计根据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问题,不同问题侧面,有区分,有差异。

三、整体系统原则

内容整体原则所谓内容整体原则是指由若干知识、若干教学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机能的整体。使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要做到课堂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就必须使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现整体性。每一个环节应该完整、是一个整体;整个过程也是一个整体。做到独立而不断裂,整体而不凌乱。

四、层次梯度原则

层次梯度性原则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按照知识内容本身,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梯度;另一方面,按照学生自身的知识构成、能力水准的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中把握层次,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梯度。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绝大多数学生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有所得。总之,设计的问题要尽可能的简单而不降低难度,容易而又循序渐进。

五、空白反思原则

很多人觉得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数、步骤一一作好周密。详细的设计,这固然是一种对学生对教学极为负责任的做法,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这也是一种未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做法。因为即使我们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教学对象,充分地预设了各种教学问题,但是,我们无法预知将来,仍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的提出,因为课堂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个人经验及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为这些学生给予提出解决的机会。因而我提倡在我们的教案留出一些空白用以记录学生的问题,记载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心得和瞬间教学智慧,并把作为一个教学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七、操作可行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八、活动载体原则

一切教学都离不开活动。活动的设计要首先要看准活动内容,然后研究活动过程和方法,再研究活动的形式,还要考虑活动的时间。对于基础教育学生来说,活动的形式很重要。形式直接影响效果。同时活动面向对象必须是针对最广泛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认知、体验、内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是教学活动的预案。活动也能检验教学设计科学与否。

以上便是,针对第一个研题目第二个问题查阅资料的认识,整理出来,以供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