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高考语文试题
(2013-08-31 09:02:56)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考试题 |
一、下列四个词语中加红字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选出正确的一种。(2分)
1.不遗余力
(A)漏掉
〖答〗(
2.将信将疑
(A)将要
〖答〗(
3.大相径庭
(A)直
(C)经过
〖答〗(
4.咸与维新
(A)交往
〖答〗(
二、选出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2分)
〖答〗(
三、下列成语典故都跟历史或古代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有关,从后面的四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组。(3分)
1.随俗为变
(A)1.李冰
(B)1.李冰
(C)1.扁鹊
(D)1.扁鹊
〖答〗(
四、下面的四段选自要求背诵的课文,找出其中字句、出处无误的一段。(3分)
(A)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B)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去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答〗(
五、下面三组列出的都是课文的篇名,画线的三篇是同属一类,分别从A、B、C、D中选出与画线的三篇同类的一篇。(3分)
1.《甘薯疏序》《<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
(A)《送东阳马生序》 (B)《鲁迅的精神》
(C)《陋室铭》
〖答〗(
2.《小石潭记》《长江三峡》《游黄山记》
(A)《威尼斯》
(C)《桃花源记》
〖答〗(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梦游天姥吟留别》
(A)《敕勒歌》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
六、以“犁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3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C)带水芙蕖点点雨
〖答〗(
七、从句子A-E中,分别找出同甲、乙两句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4分)
甲 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间忽然变多了。
乙 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新知识。
(A)人家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
(B)天才的布鲁诺要叫所有的人看见类似太阳的别的星星。
(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
(D)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会门口。
(E)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答〗与甲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与乙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八、“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从下面的四句中选出能与它衔接的句子。(4分)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答〗(
九、下面的五句古文的译文,只有两句是符合原意的,把它们找出来。(3分)
(A)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译文)醒来时只看到枕席,方才的烟雾云霞都不见了。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我所喜欢的是“道”,进入了技艺的阶段了。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在那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度,致力耕织,修治攻战的器械,在国外实行连衡而和诸侯相斗。
(D)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译文)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上,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开来吃。
(E)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宝重器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译文)诸侯都很恐惧,在一起会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珍器重宝和肥沃的土地,来送给天下之士。
〖答〗(
十、下面句子中的加红的词,有的是人称代词,有的不是。各句分别属于A、B、C、D中的哪一种?请回答。(4分)
(A)两个都是人称代词
(B)两个都不是人称代词。
(C)前一个是人称代词,后一个不是
(D)后一个是人称代词,前一个不是。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答〗(
2.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以结盟好。〖答〗(
3.予我千金,吾生若。〖答〗(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答〗(
十一、现代文阅读(24分)
1.
(A)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美。
(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D)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美。
〖答〗(
2.下面引号的三段话反映了作品中人物当时什么样的心情?分别选出贴切的一种,把答案填入表格内。(3分)得分
(1)(鲁大海被打后,鲁侍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雷雨》)
(2)(祥林嫂第二次回鲁镇后,经常说)“我真傻,真的,……”(《祝福》)
(3)(小菲利普把50个生丁给了于勒,心里默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的叔叔于勒》)
(A)感慨万端,意在讥讽(B)满腹辛酸,欲说不能
(C)生性懦弱,本质善良(D)随机应变,不露痕迹
(E)骨肉相离,难舍难分(F)怜悯同情,感到不平
(G)痛苦不堪,悔恨莫及(H)惊疑不定,闪烁其词
〖答〗(1)(
3.“又如槲寄生,它从某些树木吸取养料,它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它是雌雄异花,又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我们假使仅取外部环境,或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和好几种其它生物的关系,必定是同样不合理。”《<物种起源>导言》中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4分)
(A)以槲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如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它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它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15分)
(1)按照规定的要求改写文中(1)a、(1)b两处画线的句子,改写时要求内容和语气与上下文衔接。(2分)得分
(1)a设问改直接陈述
原文:为什么说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呢?因为语言和思想毕竟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在运用思想时就要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时也就要运用思想。
(1)b将“把”字句改成不用“把”(或“将”)的句子
原文: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
(2)文中(2)处原文一共有下面5个句子。在句后四种排列顺序中选出正确的一种。(2分)得分
甲
乙
丙
丁
戊
(A)乙,丁,戊,甲,总之,丙。
(B)甲,戊,乙,丙,总之,丁。
(C)乙,甲,戊,丙,总之,丁。
(D)甲,丙,戊,丁,总之,乙。
〖答〗(
(3)文中(3)a、(3)b、(3)c三处各缺一个词语,根据前后文意,从所列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三个,把字母填入表格内。(3分)得分
(A)滚滚而来 (B)字斟句酌
(D)源源不断 (E)信手拈来
(G)刻意雕琢
〖答〗(3)a(
(4)“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
这个句子是从第二段中摘出的,找出它在原文中的位置。文中已标出(4)A、(4)B、(4)C、(4)D四个位置,把代表正确位置的字母填在括号里。(2分)
〖答〗(
(5)文中加红的两个“它”字所指代的内容一样吗?它们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6)作者不完全同意那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因为:(4分)
(A)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只有表达结束,思考才能停止。
(B)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先形成观点再进行表达是很少有的。
(C)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思想混乱语言也必定混乱。
(D)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语言总是随思想而生发、变化的。
〖答〗(
十二、古文阅读
下面一段文字引自《孟子》,小字是古人的注解。借助这些注解阅读原文,然后回答问题。(15分)
1.羿和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2分)得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曰”后面都只有前引号(也就是上引号),没有后引号(也就是下引号),请把后引号补上。(标在原文上)(2分)
4.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今日我疾作
(D)今天我的病犯了。
〖答〗(
(2)问其仆
(A)问他的卫士。
(C)问替他驾车的人。(D)问他的左右侍从。
〖答〗(
(3)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A)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B)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C)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D)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答〗(
(4)发乘矢而后反
(A)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回头。
(B)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投降。
(C)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D)射了四箭然后背转身。
〖答〗(
5.子濯孺子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是因为:(1)
(A)他知道庾公之斯生性仁慈。
(B)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C)他知道庾公之斯认识自己。
(D)他知道庾公之斯忠于君主。
6.“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指的是_________(答案不超过两个字)。“去其金”是为了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六个字)。(2分)
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3分)得分
注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两题共50分)
(一)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10分)
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了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学生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始。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注意事项:
1.文章要有中心,语言通顺,书写合乎规范(标点占格,阿拉伯数码两个占一格);
2.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经过、原因、结果)要交代清楚;
3.写出家长、学校各自的态度和认识;
4.尽量不超过190字(含标点),字数超出要扣分;
5.某些不很重要的材料可以省略,可以不按照原材料的顺序,也可以不使用原句。(打草稿处)
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二)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600之间。(40分)
题目:_____________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分)1.B;2.D;3.D;4.C
答对两个得1分(对1个不给分,对3个仍得1分)
二、(2分)B
三、(3分)D
四、(3分)
五、(3分)
1.B;2.A;3.C;答对1个得2分
六、(3分)A
七、(4分)
与甲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C
与乙句语法结构相同的是B
八、(4分)B
九、(3分)A,D
十、(4分)1.B;2.D;3.D;4.C 答对1个得1分
十一、(24分)
1.(2分)C;
2.(3分)(1)B;(2)G;(3)F
3.(4分)B(答对1个得1分)
4.(15分)
(1)(2分)
参考答案:
(1)a例①:但是,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因为……
例②:我们说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是因为……
例③:两道手续的看法之所以不完全对,是因为……
说明:各种改法都要考虑与到上段衔接的问题,因此句序不应调换,如调换,须加适当的衔接性词语,否则算错;此外,还要注意语气的贯通(如是否需要使用转折连词之类),例①如无转折连词,算错。
(1)b
例:先打好全篇文章的腹稿而后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
说明:两个“把”字必须都去掉,否则算错。
改对一句得1分。
(2)(2分)C
(3)3a:C。3b:D。3c:F(3分)
答对1个得1分
(4)(2分)(5)(2分)
(5)(2分)
(4)B,填B也可参考答案:
相同,都是指文思(意思相同即可)。
(6)(4分)A
十二、(15分)
1.(1分)都是师徒关系(意思对即可),有一处错不给分
2.(2分)A孟子;B庾公之斯(答对1个得1分)
3.(2分)
曰(A)全段结束处打双引号
曰(B)“我不敢废”后打单引号
答对一处给一分,单双引号打错的不给分。引号打在点号里面不扣分。
4.(4分)
(1)D;(2)C;(3)A;(4)C(答对1个得1分)
5.(1分)B
6.(2分)箭头(镞)不伤害人(使不害人)
答对1个得1分,超过字数不给分
7.(3分)
注解: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译文:假如象子濯孺子找到尹公之他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
译文意思对即可。注解1分,译文2分。译文有误,错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写作(一)(10分)
示例:去年四月,地处水乡的A县育民小学想请教练在校内办学生游泳训练班。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有的说:“水里泡大的孩子还训练什么!”但学校认为,办班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水里泡大的孩子也需要理论指导和科学训练。学校说服了家长,在五月办起了训练班。一年后,学生游泳水平明显提高,学校还夺得了县小学游泳团体冠军。(145个字,连标点占159格,点号和引号可共占一格)本题评分采取扣分办法。满分10分,参照以下几项分别扣分。
1.内容欠缺者按一下标准扣分:
(1)地点、单位每项1分;
(2)办班时间和时间线索必须交代清楚,否则扣1分;
(3)家长的两种不同反映各1分,学校办班的两个目的的各1分;
(4)学校的地理条件未交代的扣1分,没有写聘请教练的扣1分;
(5)事件经过叙述不清者扣2分,未写结局者扣1分。
2.超出190字(含标点)的,每5个字扣1分。
3.一个病句扣除1分。扣完本题所得分为止。
说明:本题采取新的评分方法,建议组织专人评阅。
(二)(40分)说明
1.评卷宜从三类卷入手,以此分为界线,确定类别。
2.不写题目的扣2分。
3.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不清的酌扣1—2分。
4.字体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加1—2分;反之,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的,酌扣1—2分。
5.加、减分数,不能超出本类卷的上下幅度。
6.对于不足400字或没有写完的作文,应区别情况,参照评分类别酌情处理。
7.凡认为思想内容有错误或其他方面有严重问题的试卷,提请评卷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