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w690/0040U5bmgy6II7cJ8aP37&690什么叫“洗课”?" TITLE="名词解释 什么叫“洗课”?" />
名词解释 什么叫“洗课”?
一、什么叫“洗课”?
洗课作为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在我的大脑皮层深深地留下了痕迹。这个新名词,其实有着它由来已久的历史轨迹,它深刻又浅显,简单又复杂,明白又糊涂,看似好操作却又难以入手。在带着问题的阅读学习中,有这样一段话打动了我,似乎它就诉说着洗课的必要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的知识在哪里?在知识泛滥的社会中,我们的智慧又在哪里?
一、何谓“洗课”?
洗课就是对教案进行再思考——这一过程江苏省新课标教材主编杨九俊教授把它形象地称为“洗课”,就是说像洗菜去除泥沙,淘米去除杂质一样,教师在明确“教什么”的同时,还要明确“不教什么”,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包办。即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经过“洗课”,教师将课后反思的过程置前,减少课堂的“冗余”,还学生以学习空间的自由。
二、如何“洗课”?(针对课堂教学,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洗课要有课可洗。洗课就是对教案进行再思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像要有米可炊一样,我们首先要积攒很多的教学素材,教学的资源要丰富,充裕,才能容许你来删删减减,正如坚持“一课三备”的老师们,因为他们在课前囤了足够的“米”,才让“淘米”成为了一种可能。洗课是一种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的过程,对于无米的课你如何洗起?虽然说追求大而全向来是教师经常犯的一种错误,但是我感觉:老师备课时还必须要大而全,然后通过洗课来选择最佳的、适时的切入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从而更加深入地全面把握。
保证你的米是好米——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淘米先要挑去石子,坏米等,在对教案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内容的干净、富有营养。有的老师拿到教材,首先想到的是我要设计哪些活动,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方法,作为教材的第一建构者,应该先分析我要教哪些内容?因此,合理划分教材的板块内容,确定40分钟的教学内容是洗课的前提。
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再想想这些内容在生活有它们的原型吗?这些生活原型就是我们设计活动的生长点。举凡游离于目标之外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大刀阔斧地予以砍去。因为我们知道,加水太多的话也是烧不出好吃的饭的,充其量也只是烧出烂饭或者粥来。教师如果能做到教学内容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那就能真正达成一堂智慧、练达的课堂。
加热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把米放入电饭煲通电加热,这是一个等待米烧熟的过程,电饭煲会自动煮沸,然后进入保温状态,但是我们的课堂不是一个自动化的机器,有了教学内容后,还必须有实施这些内容的过程和方法,因此,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确定学习内容的实施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激活着手,从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情感的调动、思维的活跃来思考展开,在有意义的情景下呈现新的语言学习内容,进行操练,并实现机械性操练向意义性操练的过渡,最后向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经验扩展,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洗课需要智慧的头脑,智慧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历练,知识要条理化、结构化,走向自主创新,才能成为智慧。但愿我们都能时时思索,常常反省,将教育智慧附着于我们的所言所行
来源于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SZTPnhOucXcCcuBN4BFjMBxoyoAAqOfUIiSkVkMGEMzsllrIvZ-HgKmgSI0fo7bzJYP4N7dETNaijk1CGvTz5a
二、——洗课;洗什么 ,怎样洗好
“洗课”一说,乍闻,真如瀑布一泻,耳目一新。
这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先生的说法。尽管系统论述还在杨院长的腹笥中,但对置身教育现场的一线教师而言,闻此一说,不啻“洗脑”一会。
洗课的“洗”,让人一下子联想到“洗炼”,联想到洗尽铅华后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果我们的课都能经历如是一番洗礼,那么,生成的课堂一定是清新的、自然的、本色的。
——洗课,让教学审美重建
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这是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结”。评价引领潮流,审美驱动行为。当我们把好课的标准设定在“多多益善”和“以腴为美”上,教学所要做的事只能是加法以至乘法。诸多的公开课何以会演化为“作秀”课,盛宴之后何以会落得消化不良(需要补课),罪不在开课教师,而在于我们的课堂评价视角和教学审美取向。洗课,不是要搞课堂颠覆,而是要把教学规则中被忽视、被遗忘的减法和除法找回。该浓则浓、须淡则淡、能简不繁、当艳不让,只有这样,审美才是健全的,教学才能臻于“完美”。
——洗课,让教学追求归真
教学不是卖弄,学生的头脑也不是容器。当教师竭诚“奉献”,恨不得把45分钟灌注得滴水不漏时,我们的教学往往会患上“富贵病”或“肥胖症”。公开课和示范课为什么那么恼人、那么费事,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师怕别人说“寒酸”、说“不出彩”。于是,总想烹制“满汉全席”,总想展示“金玉满堂”,竭尽所有与所能,大做起“锦上堆花”(有别“锦上添花”)的作秀文章,而忘却了教学也是“过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倡导洗课,其实就是倡导教学的归真。“删繁就简”,少虚饰,还教学朴素的面目;“风行水上”,少折腾,还教学灵动的精神。
——洗课,让教学投入有效
完整的上课,应当是一个综合流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达成、课后反思。课“瘦”不下来,往往是因为教师准备与占有得太“充足”,预设与预期得太“美满”。不能忍痛割爱,拼命做加法乃至乘法,以致内容越上越多,成本投入越来越高。但效果如何呢?能否这样说,“富态”的教也是一种浪费,非但消耗了大量资源(包括教师的劳动),而且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心理威压和空间侵占。因此,教学必须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必然要关注“投入与产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器具的配备,都要“量力而行”,要为“学得”(而非“教得”)着想。
“淘尽黄沙始见金”,洗课提炼的是质——课的含金量;洗课过滤的是量——课的掺水量。
“浓妆淡抹总相宜”,洗课是门科学的艺术,是个和谐的进程。加减乘除,一样也少不了。洗课的表象是“瘦身”,做“减肥运动”;洗课的实质是“健身”,做“健美体操”。因此,质与美,才是洗课的结晶,精彩由此流淌。
洗出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容量”为“质量”,让学习更富自由和开拓!
洗出智慧,把挑战还给师生,变“授受”为“对话”,让思维更具延伸和交互!
洗出品格,把创造还给教师,变“解析”为“建构”,让教学更有个性和风格
来源于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7346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简洁、明了、具体,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洗”去那些大而空的、不切合学生实际的、不能很好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简约、恰当、充实,突出重点、难点,“洗”去那些预习中学生能理解掌握的或与本节课无关紧要的内容,等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简便、适合、有度,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洗”去那些作秀式的带表演性的“启发”“讨论”等教学形式;教学语言的表达应简练、准确、顺畅,铿锵有力,清晰生动,“洗”去那些“口头禅”“重复语”、空洞单一的教学评价;作业练习的设置应简要、典型、灵活,有代表性、实效性,“洗”去那些机械性的、重复性的、质量不高的习题。
“洗课”,应成为我们的习惯。不仅公开课要“洗”,常态课也要“洗”。平时备好课后,我们不妨用挑剔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一下,教学目标切实可行吗?可以不教的教了吗?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都需要吗?通过“洗课”,我们可以把教什么、怎么教、教出什么效果等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凸显出来,使课堂教学的目标更明确、活动更精致、效益更集约。不仅课前要“洗”,课后也要“洗”。
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8509380100suiw.html
三、正确对待每一次的思辨,都是一种进步,每一次的尝试
换个概念而已,关键是理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磨课也好,洗课也罢,都是对课的审视、完善与追求,观念没转变,理念没跟上,精华也能洗成糟粕。磨要有技巧,要有艺术,洗同样要有手法,要有境界。不是谁都能洗出智慧,洗出品格,要知,高手才能洗出好课。当然,提出洗课是好事,是对当前课堂的重新审视,再度思考,进而打破习惯,打破定势,重新出发。每一次的思辨,都是一种进步,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种努6力,每一次的概念,都是一种追求。
来源于 追求回帖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73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