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步入花园遇见心灵——《巨人的花园》文本细读
(2014-02-06 22:28:49)步入花园遇见心灵——《巨人的花园》文本细读
第一次读《巨人的花园》还是孩提时候,惊讶于花园的神奇变化,开心于巨人和孩子们在漂亮的花园里幸福快乐的生活。再次阅读《巨人的花园》时,多了一份来自心灵的触动。内心深处涌起强烈的好奇: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创作了这样经典的童话?于是,又一次地步入《巨人的花园》,原来《巨人的花园》是王尔德童话《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成的。在这里我遇见了你——王尔德。
一、步入巨人的花园认识了你——王尔德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诗人、童话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首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父亲威廉姆·怀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来自家庭的耳濡目染让王尔德自小就显示很高的艺术天赋,他精通法语、德语和古典文学。1874年王尔德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为他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然而,王尔德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特别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的《雅典》杂志将他与安徒生相提并论,称《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
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并不多,一共九篇分别收录在《快乐王子及其它》(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 和《石榴之屋》(包括《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两部童话集中。细读王尔德的九篇童话故事,你会发现其童话具有以下特点:
(一)王尔德童话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充满着忧伤的美,心碎的美。王尔德给自己的孩子讲完《自私的巨人》以后,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孩子问他为什么哭泣?他流着泪动情地说:“美丽的事物总是让人心碎的。”在他的童话作品塑造了许多美得让我们落泪的形象。《快乐王子》中快乐王子牺牲了自己美丽的容貌换取穷苦人的幸福,自己变得丑陋不堪,最终被倾倒送至铸造厂。《夜莺和玫瑰》夜莺为了让学生获得爱情,甘愿顶在玫瑰花的尖刺上,用生命之血染红玫瑰,然而最终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爱情玫瑰却被无情地扔到了大街上,玫瑰落入阴沟里,一辆马车从它身上碾了过去。《小公主的生日》小矮人快乐地在小公主面前跳舞,搏取小公主的笑容。小矮人甚至幻想爱上小公主,直到他照到镜子发现自己的丑陋,小矮人的心碎而死。快乐王子、夜莺、小矮人、巨人、星孩……这些美的形象最终都走向的是毁灭。我们感受到的是彻骨的忧伤,惋惜的悲痛;感受到的是心灵一次次净化与升华。优美诗意的形象充满了浓浓的悲凉与忧郁。
(二)王尔德的童话唯美浪漫中充满了神奇绚丽的想象。例如《渔夫和他的灵魂》描写渔夫捕到小美人鱼的文字:“她的头发像是湿满满的金羊毛,而每一根头发都如同放在玻璃杯中的细金线。她的身体白得跟象牙一样,她的尾巴如同银子和珍珠的颜色。银色和珍珠色就是她的尾巴,翠绿的海草缠绕着它;她的耳朵像贝壳,她的嘴唇像珊瑚。冰凉的波浪冲击着她的胸膛,海盐在她的眼皮上闪闪发光。”这样的描写在王尔德的童话中比比皆是,渔夫为了能和美丽的小美人人鱼生活在一起宁愿舍弃自己的灵魂。“我宁愿不要天堂。”“那些半人半鱼的海神们吹响了他们的号角,小美人鱼们也都纷纷游上来去迎接他,并伸出她们的手臂搂着他的脖子,还吻他的嘴。”这样超乎寻常的想象让王尔德的童话充满了浪漫的色彩。“没有奇丽丰富的幻想,也就没有优美隽妙的童话。”
(三)王尔德童话在表达的技巧上常用对比和反复的艺术手法。如:《自私的巨人》花园里景物由美丽到荒凉萧条,由寒冷荒芜到美丽温暖的对比,巨人由自私到博爱转变的对比,突出的了巨人心灵美丑变化。《星孩》中星孩外貌和心灵的三次对比,让星孩把心灵净化的三个过程展现的层次分明,步步趋于完美。然而这些对比与跌宕起伏变化莫测的故事情节浑然天成,对比和反复的手法被王尔德运用的自然无痕,唯美动人。
(四)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辞藻创造充满诗情的童话意境。如《渔夫和他的灵魂》中小美人鱼的歌唱:“她唱了一首美妙无比的歌。因为她唱的是自己同伴的故事。……她还唱起了半人半鱼的海神们,他们长着绿色的长胡须,毛茸茸的胸膛,每当国王经过的时候,就吹响螺旋形的海螺;她唱到了国王的宫殿,那全部都是用城冶造成的,屋顶用诱明的绿宝石蓝成,道路由发光的珍珠铺就;她唱到了海中的花园,那里有巨大的珊瑚大扇整天都在舞动着,鱼儿像银鸟似的穿来游去,秋牡丹攀附在岩石上,粉红色的石竹在黄沙中发出幼芽……”“绿色的长胡须”、“透明的绿宝石”、“发光的珍珠”、“粉红色的石竹”,组成了绚丽多彩的文字;“毛茸茸的胸毛”、“螺旋形的海螺”,构成了充满韵律诗一样的语言;“吹响”、“铺就”、“舞动”、“攀附”,构成富有生命灵动的语言。这样的童话语言如诗如画,将我们引入神奇的童话世界中。我国的语言大师巴金曾经表示过真诚的敬佩,他说:“二十年前我起过翻译英国诗人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的念头。可是我始终不敢动笔。他那美丽完整的文体,尤其是他那富于音乐性的调子,我无法忠实传达出来,他有丰丽的辞藻,而我自己用的字汇却是多么贫弱。”英格列比也这样评价王尔德的童话“表现得精妙绝伦,丰富的想像给每篇故事都装饰了珠玉。作家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每句话都是经过熟思后写出来的,但同时又有自发的动人力量。”这也许就是近百年以来,王尔德童话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二、步入巨人的花园结识了花园、围墙、巨人、孩子
(一)变化多端的花园
巨人的花园原先“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四季分明,景色宜人。后来花园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花园外四季更替花园内依旧冬天,这是文中第一次描写花园的变化。
“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随着孩子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哪怕花园里“草翠花开”了,也会在一刹那间“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这一瞬间的巨大变化是花园第二次变化。
巨人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从那以后,春天又回到了花园,巨人的花园又变成漂亮的花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乐。这是花园的第三次变化。
正是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发生的匪夷所思的变化,赋予了巨人的花园神秘的色彩。
(二)奇特的围墙
花园这些瞬息的巨大不可思议的变化都源于一堵墙。花园没有这堵墙的时候,春天送来鸟语花香,夏天奉上绿树成荫,秋天捧出飘香的瓜果,冬天撒下满树银花。自从巨人建起了围墙,竖起了“禁止入内”的告示牌,花园就发生了奇特的变化:墙外春暖花开,墙内寒风怒号,雪花纷飞。当巨人拆除了围墙,花园又变成漂亮的花园,欢乐的花园。这只是一道一般意义上的围墙吗?
(三)古怪的巨人
原著《自私的巨人》这样写道:“他原先离家去看他的朋友,就是那个康华尔地方的吃人鬼,在那里一住便是七年。七年过完了,他已经把他要说的话说尽了,(因为他谈话的才能是有限的,)”他的朋友居然是一个吃人鬼,让人毛骨悚然。巨人竟然在吃人鬼朋友那里一住就是七年,即便他说话能力有限,这样的朋友竟然让他也忘了回家?令人费解的巨人。
他到了家,看见小孩们在那里玩耍。“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粗暴地叫道,小孩们都跑开了。“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说:“这是随便甚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准一个人在里面玩。”这是一个自私暴躁的巨人。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这是一个孤独可怜的巨人。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是一个爱发脾气没有童心的巨人。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这是一个幡然醒悟的巨人。
“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这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巨人。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这是一个拥有童心爱心懂得分享的巨人。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
(四)神奇的孩子
有孩子的花园四季如画,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没有孩子的花园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孩子们从围墙破损处钻进花园,花园阳光明媚、草翠花开、充满春意。随着孩子逃窜的脚步,花园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一个凝视的眼神,一次神奇的伸手,一个主动的亲吻能让这样一个自私、冷酷、暴躁、缺乏童心与爱心巨人突然明白: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些孩子仅仅只带来了春天吗?
三、步入巨人的花园我们遇见了心灵
巨人的花园充满了神秘,每一次步入其间都会有一种来自于心灵的震撼。与其说巨人的花园是一座神奇的花园,不如说这是一座心灵的花园更为贴切。
巨人筑起的围墙仅仅是一堵墙吗?不,巨人用自私和冷酷围成的是一道心墙。在这道围墙中巨人生活在自私的内心世界里,除了自己,他看不到也容不下其他任何人。这样非但没有因为独享而得到快乐,恰恰相反,心墙内只有和内心一样冰冷的孤独和荒凉。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这是一个一个貌似自私其实心地善良的巨人。埋藏在内心深处美好的品性被他丑陋的外表和粗鲁的言行所遮蔽,他的行为伤害了别人,也蒙蔽了自己。孩子的凝视与亲吻触及到巨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人性中本善的一面开始复苏,顿悟,痛改前非与人为善,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善良、温柔和真挚的一面就此绽放。
文中这些去去来来之间让花园发生神奇变化的孩子又是怎样的孩子呢?他们是美与善的化身,希望的化身。孩子们的纯洁、善良,孩子们的快乐、活力,带给人们的是美好的春天,是纯真的快乐,是无限的希冀。“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洗涤着人们内心的污浊,使人性中与人为善的那一面渐渐复苏,一次次得到升华。孩子们让巨人懂得了:自私就是一道无形的墙,它阻挡了彼此接近的脚步,也阻断了相互交流的渠道,更阻隔了共同分享的美好愿望。美好的事物需要共享才美好,快乐因为一起感受才真正快乐。
《巨人的花园》与原著差别很大,特别是故事的结尾了。“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这样的结尾洋溢着幸福快乐。而原著《自私的巨人》“那天下午小孩们跑进园子里来时,他们看见巨人躺在一棵树下,他已经死了,满身盖满白花。”这样的结尾一股浓浓的哀伤涌上心头,挥之不去。一个看似自私其实无私的巨人,他的离去让我们悲伤不已,那白花覆盖的死亡的凄美让我们为之动容。难怪王尔德给自己的孩子讲完《自私的巨人》以后,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美是王尔德童话竭力张扬的主题,王尔德一生虽然只创作了九篇童话,但每一篇都像《自私的巨人》一样,闪耀着“人性光辉”,用彻骨的忧伤,含泪的微笑,呼唤着真诚、善良、美好和爱。
在巨人的花园中我们遇见了你——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