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2022春·北京·八年级101中学校考期中)

(2024-03-29 19:33:30)
标签:

八年级101中学校考期

桃花源记

分类: 与贤文老师一起学语文

 

4.2022春·北京·八年级101中学校考期中)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甲】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沿溯阻绝

C.渔人甚异之           心乐之             以径寸之木

D.与外人间隔          遂成枯落           后遂无问津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类\类似\连接;

B.与世隔绝\非常,极\断;

C.代词,这种景象\代词,这种声音\助词,的;

D.于是\于是\于是;

故选D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一天(渔人)因为在溪水中划船,所以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理解:此句写出了溪水的幽长,为下文桃源的最终出现做铺垫。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从“皆叹惋”三个字中,可以推知渔人是在为桃源人对外面世界的一无所知而叹惋。

【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翻译: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理解:借助真实人物刘子骥对桃源的向往,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读者也为之神往。

【答案】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内容分析。

.“缘”是沿着,顺着,翻译中没有体现。前后两句也无因果关系。

.“皆叹惋”的主语是“村中人”,他们叹惋的是桃花源以外的世界朝代更迭,人民生活困苦;

故选丙。

 

8.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链接材料】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取材于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有删改)

注:羲皇上人:太古时代的人。班荆道旧:楚人伍举因罪逃往晋国,途中与同乡好友归生相遇。两人席地而坐,叙说情谊。伍举在归生帮助下,回到楚国立了功。

【答案】环境优美,田园如画,令人心旷神怡;如《桃花源记》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链接材料中的“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互相关爱。如《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链接材料中“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社会安定,没有战乱,人们生活安乐。如《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链接材料中作者追慕太古之人,生活悠闲,无忧无虑。

【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文本中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材料中的“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可知,作者向往的世界自然环境优美,风景如画,人们生活期中,悠然闲适。

根据文本中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和材料中的“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可知,作者向往的世界人们生活安定富足,团结友爱,热情好客。根据文本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材料中的“自谓是羲皇上人”可知,作者向往中的世界人们都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没有战争,没有压迫,就像是太古之人一样,生活自在,无忧无虑。

译文: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链接材料:我少年时曾学习弹琴、读书,间或喜欢悠闲清静,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看到树木枝叶交错成荫,听见候鸟不同的鸣声,我也十分高兴。我常常说,五六月里,在北窗下面躺着,遇到凉风阵阵吹过,便自认为是伏羲氏以前的古人了。

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颍川的韩元长,是汉末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 直到去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