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023-12-26 21:24:03)
标签:

京畿龙泉贤文

语文轻松学快乐啦啦啦

18个文言虚词

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分类: 与贤文老师一起学语文

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5

(一)用作连词。       5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5

2.表示递进关系  6

3.表示承接关系  6

4.表示转折关系  6

5.表示假设关系  6

6.表示修饰关系  6

7.表示因果关系  6

8.表示目的关系  6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7

(三)通“如”:好像,如同。  7

2.【何】   7

(一)用作疑问代词。       7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7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要后置。  7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8

(二)用作疑问副词。       8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8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8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8

(四)何:通“呵”,喝问。     8

3.【乎】   9

(一)用作语气助词。       9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  9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9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  9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等。     9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9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9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10

4.【乃】    10

(一)用作副词。       10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这才”“     10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竟(然)”“反而等;  10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等。     10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等。     10

(二)用作代词。       10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不能作宾语。  10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10

5.【其】    11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1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11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包括复数)。    11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  11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个”“那些”“那里     11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个”“这些     11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1

(二)用作副词。       11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     11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12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12

(三)用作连词。       12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还是……”      12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12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12

6.【且】    12

(一)用作连词。       12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12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13

3.让步关系,尚且,还。  13

4.并列关系:又,又…………,一面……,一面……      13

(二)用作副词。       13

1.将,将要。     13

2.暂且,姑且。  13

7.【若】    14

(一)动词,像,好像。    14

(二)用作代词。       14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14

2.表近指,相当于”“”“如此  14

(三)用作连词。       14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14

2.表选择,相当于”“或者     14

3.至,至于。     14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14

【若何】怎么样。       14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14

8.【所】   15

(一)名词,处所,地方。       15

(二)助词    15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15

2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15

(三)表示大概的数目,相当于“左右”。     15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15

【所以】       15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等。    15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15

【所谓】所说的。       15

【所在】       16

1.到处。 16

2.所在之处,处所。     16

9.【为】   16

(一)动词。       16

1.有”“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16

2.以为,认为。  16

3.判断词,是。  16

(二)介词。       16

1.表被动,有时跟结合,构成为所……,译为16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17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17

4.对,向。  17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等到等。     17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17

10.【焉】 17

(一)兼词。       17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17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17

(二)代词。       18

1.相当于     18

2.哪里,怎么。  18

(三)语气词。    18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18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     18

3.作词尾,相当于,译为“……的样子”“……      18

11.【也】 18

(一)句末语气词。    18

1.表示判断语气  18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18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18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19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19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19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19

12.【以】 19

(一)介词    19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19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19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20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20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20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20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20

(二)连词。       20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0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或省去。     20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用来”“以致等。       20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21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或省去。     21

(三)助词    21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21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21

(四)动词    21

1.以为,认为。  21

2.用,任用。     21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21

(六)通假    21

1.通,已经     21

2.通,止。     21

【以为】       21

1.认为,……当作或看作。       21

2.把……作为或制成。 22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22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22

13.【因】  22

(一)介词。       22

1.依照,根据。  22

2.依靠,凭借。  22

3.趁着,趁此。  22

4.通过,经由。  22

5.因为,由于。  22

(二)副词。       23

1.于是,就;因而。  23

2.原因,缘由,机缘。     23

(三)动词    23

1.根据  23

2.沿袭,继续。  23

14.【于】 23

(一)介词。       23

1.在,从,到     23

2……方面”“……”  23

3.由于  23

4.向,对,对于。     23

5.被。  23

6.与,跟,同。  24

7.比。  24

【于是】       24

1.相当于+,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24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24

【见……于】表示被动。      24

15.【与】 24

(一)介词。       24

1.介词。和,跟,同。 24

2.给,替。     24

3.比,和……比较。    25

(二)连词。       25

1.连词。和,跟,同。     25

(三)动词。       25

1.给予,授予。  25

2.结交,亲附。  25

3.对付。     25

4.参加,参与。  25

5.赞许,同意。  25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25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     25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 26

16.【则】 26

(一)连词。       26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26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那么”“”“便    26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用,每个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或不译。       26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26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26

(二)副词。       27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就是     27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27

(三)名词。       27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27

2.准则,法则。     27

(四)动词。效法。    27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27

【则是】只当是。       27

【则则】赞叹的声音。       27

17.【者】 27

(一)助词。       27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人、东西、事情)  27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27

3.用作”“”“的宾语,译为“……的样子27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     27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28

6.用在”“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28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28

(二)语气词。    28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28

18.【之】 28

(一)代词。       28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8

2.指示代词,这,此。     28

(二)助词。       29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9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9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29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9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29

(三)动词,到……去。      29

 

 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