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文言文复习:《论语》历年中考题
(2020-04-13 09:49:54)
标签:
2020年中高考部编版初中教材文言文专题训练名著专项训练论语 |
分类: 与贤文老师一起学语文 |
2019年广西百色市
5.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必有我师焉
C.一日暴之
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译文: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译文:
【分析】参考译文:【甲】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乐趣。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突然。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D.两个“矣”都是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故选:D。(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不正确。故选:C。(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有害。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句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答案:(1)D(2)C(3)C(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2012 年黑龙江省黑河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 分)
(
12. 翻译下列语句。( 2 分)
译文:
(
译文:
13. 【甲】段主要采用了 ____________ 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 _________ 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2 分)
14. 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2 分)
15. 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3 分)
答: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
11. ( 1 )腰:腰佩。( 2 )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
12. ( 1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
评分说明:(
13. 对比
评分说明:(
14. 【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分说明:(
15. 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
2012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
13. 《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意思对即可)
【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乙】子曰:
5.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清流 见 底
C. 于 我如浮云皆以美 于 徐公
6. 解
(
(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
(
8. 甲乙两文 ” 乐 “ 的情趣分别是什么?( 4 分)
(一)(
【
(一)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
子曰: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8.
A.学而不思则
C.
9.
A .学 而
C . 与 人恭而有礼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11.
(一)
(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3题(6分)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地隐然 而
高。
B.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 以 揭之贫者自南海还, 以 告富者。
C.又尝自休 于 此邪?
D.方羲之 之 不可强以仕 医治好治不病 以 为功。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孔子所持的观点,并运用此成语造一个句子。(2分)
答案:
11. (2分)D
12. (共2分)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 不能随便(要做到一丝不苟)罢了。(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
13. (共2分)名正言顺(1分)参考示例:总算拿到了驾照,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开车去兜风了。/选举结果结果公布了,苏同学得票数最高,名正言顺的成为学生会主席。(所给句子合理通顺即可,1分)
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学 而 时习之
C.曲肱 而 枕之
1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3分)
答案:
13.答案:B
14.答案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