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评:雾霾有害还言之过早吗】

(2017-01-10 11:22:48)
标签:

杂谈

        据经济日报1月8日报道,“目前,我国没有证明雾霾和良、恶性肿瘤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结论和相关统计数据。雾霾对健康危害,特别是长期对身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

​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毛群安司长的这番话,表面上看似措辞严谨,挑不出毛病,实则不然。其实国外医疗科研机构早有定论,而我国至今为何没有定论,一则跟雾霾形成时间相对较短有关,再则跟政治勇气有很大的关系。

http://ww3/large/db1747fcgw1fbld0ld7isj20i20a00u9.jpg

​         2015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曾经指出,大气污染跟整个环境相关,比非典更可怕,非典可以考虑隔离,但是大气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他还表示,我们观察了几年关于慢性阻塞性病人,发现雾霾天比较多,特别是二氧化硫浓度高的雾霾天气,慢阻肺的病人患病率就更高了。

http://ww4/large/db1747fcgw1fbld5mbd0cj20go08aab0.jpg

​        两年前, 中新网就报道过,江苏各大地级市都被雾霾笼罩,雾霾会导致肺癌的产生,华东地区最近查到了肺癌最小的患者,年仅8岁的江苏女童。当时,这名8岁儿童患肺癌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原因之一是这个孩子长期居住在公路边,患病跟公路扬尘和汽车尾气有关。

        从以上这些报道可以看出,卫计委的“......雾霾对健康危害,特别是长期对身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这一言论,似乎给人以缺乏政治勇气、睁眼说瞎话之嫌?!其目的无非就是试图减轻民众对雾霾的恐惧心理,从而降低民众批评政府治霾不力的声音。

     其实,雾霾对人体的害处到底有多大,只要你在雾霾天不戴口罩出门溜达半小时,也就感受到了!一到雾霾天,空气闷憋得简直令人窒息,抵抗力稍弱的人就会咳嗽嗓子疼, 上医院打针吃药甚至住院是常事。试问,这样的身体反应还不足以说明雾霾的危害程度吗?那名江苏8岁女童患上肺癌还不能说明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吗?  可国家卫计委竟然以“为时尚早”来回应民众对雾霾侵害健康的担心,甚至还有意提醒人们不能给雾霾与肿瘤发病的关系乱扣帽子,试问这到底是谁给谁乱扣帽子?

http://ww4/large/db1747fcgw1fbld9o1wfyj20i20b4q4h.jpg

​     国家卫计委同时指出,从监测情况看,近期我国北方主要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比2013年同期有所减轻,医疗机构就诊人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据北京晚报的消息,北京一天新增癌症患者113人,一个月肺癌患者就是3390人,一年累计高达40680人。试问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毛群安司长,你敢说北京的这些肺癌患者跟雾霾没有关系吗?到底是”为时尚早“,还是为时太晚?至于相较于三年前的雾霾,到底有没有减轻恐怕只有深受其害的民众更有发言权。三年前,我们只闻帝都有雾霾,可三年后的今天,我国还剩几个没有被雾霾攻陷的地方?!请问毛群安司长,这是“减轻”了,还是雾霾更加严重了?

​     在铁打的事实面前,国家官员居然还敢红口白牙刻意模糊雾霾的害处,此等功力恐怕也只有吾朝“红嘴”方能练就。我国虽然没有治霾经验,但这绝对不能作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借口,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个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霾教训和治霾经验,我国早该有所警觉并借鉴,怎么可以一推二六五,什么都不能定论呢?

     另外,早在2009年,美国环保署发布的《关于空气颗粒物综合科学评估报告》就指出,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了大气细粒子能吸附大量有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包括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等。

     现如今,全国雾霾如此严重,雾霾危害早已被中外医学专家所证实,作为国家卫计委,理应为民众多出预防雾霾的有效方法,“雾霾有害言之过早”这样的言论不仅不合时宜,甚至遭致民众的唾骂也不算冤枉!

        总之,我们各级政府必须勇敢面对当下雾霾蔓延的现实,正视雾霾的危害,积极兑现治霾承诺,不要再拍胸脯高喊什么“提头来见”的空假誓言,也只有这样,民众才会相信再严重的雾霾总会有彻底消退的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