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报道,香港地政总署9月14日傍晚公布了土地中标消息:李嘉诚通过长实地产旗下的子公司裕辉投资以19.53亿港元的价格,击败了17个财团,成功拿下香港新界沙田九肚丽坪路的沙田市地段第614号用地。消息一出,迅即引发了各界人士的热议。
http://ww1/large/db1747fcgw1f80mo0u3q8j20jz0b4jtw.jpg
最近几年来,李嘉诚一直抛售撤离陆港物业资产,现在怎么又不请自返了?是不是在英国混不下去了?还是如今疲弱的香港楼市又迎来了抄底良机?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年李嘉诚走过的足迹。
从2011年开始,李嘉诚就大张旗鼓的出售香港与内地的物业资产,并且将数以千亿的资金转投欧洲市场,英国成了他投资首选地。此举当时在商界引起轩然大波,他不仅轰轰烈烈的撤资跑到英国,甚至连公司的注册地都迁到了开曼群岛。而如今李嘉诚又突然“杀回”香港高价拿地,自然会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
有分析认为,李嘉诚当年的“老辣”判断犯下了几大错误:
首先,他认为中国大陆经济已经出现了危险信号,下行压力逐年加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普遍虚高,李嘉诚凭借自己的“江湖经验”认为已经到了最佳抛售时刻,所以从2011年开始,就卖掉了在大陆的几乎所有物业。但人算不如天算,2015年以来,大陆楼市却鬼使神差似的逆势反弹,而且普遍暴涨----“继续虚高”。
其次,2012年,刚刚经历了政府债务危机的欧洲市场,资产价格普遍偏低,李嘉诚认为这是进军欧洲市场的天赐良机,加之可能处于对大陆“高压反腐”的某种担忧,随即开始疯狂的收购欧洲企业,特别是英国。
不料,由于英国脱欧,英镑出现大幅暴跌,李嘉诚购入的那些英国资产也随之大幅贬值。短短的几个交易日,李嘉诚旗下的上市公司就蒸发了将近700多亿港元,再加上此前斥资956亿人民币计划收购的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先是遭到欧盟的反垄断调查,后又被英国政府直接封杀,真可谓祸不单行。
另外,此时的欧洲正遇难民危机,法国和德国又接连发生了恐怖袭击,这让李嘉诚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欧洲资产的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欧洲民粹主义呈现出了愈演愈烈之势,给欧盟增添了分崩离析的危险,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那必将对李嘉诚的欧洲资产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好为自己当年错误的决定和选择付出沉痛的代价。自2011年宣布从陆港撤资以来,其长河公司的股票跌幅已达30%,净资产也缩水到了的最低水平。李嘉诚此次悄悄的不请自返,不知是否有悔不当初之意,其中的滋味或许只能由他独自在痛思中慢慢品尝。
更值得一提的是,李嘉城当年的陆港撤资还造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引发了各路媒体和广大网民的激烈争议。当时有相当一部分网民认为,李嘉诚当初搭了大陆改开的顺风车,资本暴长十倍百倍,不感恩就算了,但也不能儿嫌母丑,说走就“跑”呀!
正值大陆楼市再次“虚高”之际,惨败后的李嘉诚,此次从欧洲悄悄“潜”回香港,会否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如果真是这样,恐怕到时真的要”光腚跑路“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