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费县任氏始祖探源之一
(2015-05-20 21:25:05)
标签:
文化 |
分类: 任氏 |
山东费县上冶任氏始祖探源之一
一.
费县任氏主要分布在上冶镇附近村庄,估计有近万人
《费县志》记载:玉泉观位于费县城北17.5公里,上冶东岭西侧,为全县29处名泉之冠;也列沂蒙山区八大名胜之一。泉上有明大学士于慎行题‘枕流’二字。石碑北即‘枕流’亭”。 枕流亭始为明朝礼部主事周京所建,后为清朝道光年间费县上冶东岭村明经(即贡生)任毓秀重修,有任毓秀书写的七言古风《浚玉泉并重修枕流亭歌》:“玉泉之水如碧玉……庶与天地无终极。”
任毓秀是费县清代道光年间岁贡,家住玉泉观以东半里多路,也就是现在的上冶镇东岭村。《光绪费县志·卷十一·人物》记载:“任毓秀,字伯起,善歌词,工书,精篆刻,遗迹流传,人多宝之,兼通医药,活人甚众。著有《医学易知录》十二卷
清朝兰山人孟润堂有《游玉泉记》等等。
就是这位孟润堂举人应东岭任氏十世任毓秀的爷爷( 八世)任甫的邀请,做的碑记,时间为庚辰年,考虑到任毓秀是清道光年间贡生,这个庚辰年应该为嘉庆二十五年,即公元1820年
二.迁徙路线探究
1.1955年费县任氏家谱孟举人的碑记说:任氏自前明有仁和庄村迁居吴翟村至明季去吴翟迁双丘
2.东岭村支谱:明朝迁移任和庄,清朝康熙年迁至北七庄,即定双丘村,又迁至吴翟庄,即上冶东岭村定居。始祖葬于双丘村东老林,有谱碑可查
3. 《费县姓氏探源》描述,关于任氏之来源,在《钦支谱作凤分谱序》中叙述:“蒙阳任氏,咸称巨族。先世居仁合庄,后迁居吴翟村。明季去吴,迁居双丘,至今已近二十世
《费县地名志》记载:
任和庄:在费城东五公里。明末清初三户任家建村,为家族和睦取名任和庄,这个任和庄是否为碑记中的任和庄,有待考证。
东岭:明朝崇祯年间以姓氏取名吴家村,后按位于上冶东岭东坡,改为东岭。
上冶:建于唐代天宝年间,据天宝十七北大寺碑文记载,称为安乐村,明代洪武年间北大寺观音堂毁于冰雹,又往南延高处重建,故以此改称上延,后演化为上冶。上冶镇为清代费县四大重镇(平、仲、梁、冶)之一。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
1.
2.
三.始迁祖探源
各支谱对始迁祖的来历认定
1.东岭村支谱认为来自“临沂县郭儿集”
据东岭村任庆东考证:“临沂没有这个地方,我找了临沂市里的地名方面的权威,说临沂没有这个地方,包括以前的记载”。而郭儿集实际应该指的是枣庄“郭里集”,因为郭里集是任姓大户居住地,但是经查郭里集族谱没有到费县北和任和庄的记载。
2.二世二支六世孙任祯支谱起首虽有“南桥”“南乔”,而内不见具细(费县任氏十四世孙任志起笔名牧思于2009.12修支谱时原文),南桥谱有无记载外迁到费县的还要考证
现在重点说说滕州大康留村任氏家谱的外迁介绍
康留任氏家谱第九卷333页,原文:标题为《先祖使民公传略》:一世祖使民公(指滕州陶庄村始祖)康留133世,祖居古薛,乃夏车正薛皇奚仲后裔。宋元间,家运鼎盛,元明交替,家道衰微。由是,先世避乱滕县西南羊庄(这里现在还有任氏居住---编者引)。明万历年间,公兄弟析著(分家—编者引),迫于生计,后迁陶庄定居,其兄弟安民则迁徙至费县北定居。初,家贫如洗,公以卖豆芽与编耙(鲁南地区的一种农具,耙子可以搂草—编者引)营生,经多年累积,家道渐裕……….。
第九卷335页为
综观附近任氏家谱来看,康留任氏家谱,这是唯一一个提到的后裔迁徙到费县北的记录,可否认为是上冶任氏始祖呢???
3.志书对明万历年间的大事记载
据记载,明代万历年间,费县知县杨果在全县“建官庄四百六十处,招来流民八千八百五十余户”,每庄置庄头.庄副各一名进行管理
注1
注2
注3. 康留家谱资料有枣庄宗亲任声军宗亲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该博文为本博博主原创,博友转载或引用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