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3:30左右到达爱丁堡韦弗利火车站(Waverley railway
station),出站,还未辨出东西南北,就被眼前的世界所震慑。
韦弗利火车站坐落在爱丁堡的王子街上,火车站毗邻王子街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巴尔莫勒尔饭店,据说韦弗利火车站是以小说命名的。在1814年,历史小说《Waverley》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狂热追捧,小说的作者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也以此著作开创了英国历史小说的先河。就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地方,一座有白色石雕沃尔特·司各特人像的黑色纪念塔矗立在那里,初时并不了解,一眼望去,浓云下的尖塔蓦然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将哥特式所代表的诡异与暗黑展示得淋漓尽致。
街上几步之遥便看到艺人们的表演。

司各特纪念塔,爱丁堡的文学地标,塔高200英尺6英寸。
艺人表演

艺人表演
压抑住蠢蠢欲动的脚步,先打车到离王子街约十分钟车程的酒店,办理入住,安放行李。
酒店坐落在一处山坡之上,视野宽阔,向东可望见爱丁堡中心地带以及更东的卡尔顿山,西北处是英国本地连锁超市Sanisbruys。与妮子去超市买了司康饼、饮用水、苹果葡萄和一些小零食,用以接下来苏格兰高地的三日行。然后,寻到公交车站回到王子街。
已经是下午6点半了,天变得格外晴朗。司各特纪念塔由浓重而斑驳的黑色变得明亮很多,但依旧凝重。
奔波了一天都还没能安静地坐下来吃顿饭。沿司各特纪念塔东侧的下行道一直向南,便可看到向山上延伸的台阶,拾街而上,再转另外的台阶,如此,便走到街转角妮子搜小红书推荐的苏格兰餐厅“Makars
Gourmet Mash Bar” 。对于苏格兰餐,阿奇和妮子都没什么概念,既然都说正宗当然要品尝一下。
餐厅门口排了不少食客,等位需要半个多小时。取了号,与妮子来到皇家英里大道小转一下,欣喜地看到橱窗中摆放的苏格兰传统格子裙、吹着风笛的冰箱贴和小摆件,正思忖着收纳一个,耳畔传来苏格兰风笛独具的音质,转头发现一位穿戴全套传统服饰的男子正专注地进行一个人的独奏。





皇家英里大道西侧的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雕塑,他是苏格兰不可知论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皇家英里大道边的圣贾尔斯大教堂,是爱丁堡的主教堂,也是苏格兰的国家教堂。

时间差不多了,阿奇和妮子回到餐厅。餐厅不大,放眼望去食客似乎更多为当地人,简单的装修,简单的桌椅,墙面绘着几幅人物画像和一些类似格言一样的文字,服务台一侧裸露着粗大的管道,有些工业风。
点了网上最多人推荐的Slow Cooked Beef
Shoulde(慢炖牛肩)、Slow Cooked Lamb Shank(慢炖羊腿)、Scottish Eggs(苏格兰蛋),牛肉与羊腿都会以土豆泥垫底,浇有浓郁的汤汁。因着慢炖,入口软烂,口味偏重。味道吗?真心讲一般般,吃至1/3便有些腻口,还好配了一碗小菜可以中和一下,因此并没有传说得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苏格兰蛋更是让自称小吃货的阿奇不觉为奇,感觉就是半只外面裹了肉泥与面包糠炸过后,又洒了些欧芹碎的大丸子,汁料有些酸咸。
努力吃到撑得不成,只好作罢,浪费就浪费些吧!
餐厅通往地下室的转角,挂着的小牌指向一间幽暗的屋子,这里是培养菌菇的场所,空无一人,看不清什么,又觉氛围有些诡异,便匆匆离开了。令阿奇好奇的是指示牌上居然注有中文。

爱丁堡有两条主街:一条叫王子街、一条叫皇家英里大道。
王子街就是阿奇走出火车站的那条,是爱丁堡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位于爱丁堡的新区,长约一英里,街上布满了中高档的店铺,品牌汇集,尤其是英国本土的高端品牌专卖店。皇家英里大道是贯穿老城区的主要道路,连接着爱丁堡城堡和荷里路德宫,与王子街长度相似,也约为一英里,道路两侧林立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也有很多售卖苏格兰传统商品的店铺,苏格兰方格裙、羊毛披肩、羊毛手工制品等琳琅满目。
从西向东穿过皇家英里大道,与各种苏格兰风情的小铺店相遇、与来自各地的艺人于街头相错、与耄耋老人一样的古老建筑短暂的相互注目,忍耐着丝丝不舍,尽力忽视一切一路向东,再沿下行坡道回到王子街,继续向东,卡尔顿山,日渐西斜,山上是欣赏爱丁堡夜景的好地方。
皇家英里大道两侧的建筑缝隙中,随时可以见到通往山下或上山的小路。


街头艺人

登上卡尔顿山已近20:20分,上山的步道上或三两好友、或家人相互扶持,山并不高,几分钟便可登上,但也需要一些体力。
卡尔顿山(Calton
Hill)是雷斯蒂戈县一个省立公园的中心,沿海诸省的最高点,山上的几座主要建筑有:国家纪念碑、纳尔逊纪念碑、爱丁堡市立天文台和斯图尔特纪念亭,最具冲击力,也是最多被人们在媒体上展示的则是那座“烂尾工程”国家纪念碑。
为纪念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将士,1822年开始建筑这座纪念碑,不知看过这座由巨大的立柱和横梁框架的半成品会不会觉得有些眼熟,还记得阿奇记录大英博物馆关于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的介绍吗?是的,这座纪念碑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自这座神庙,可见,古希腊、古埃及以及古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可惜,由于资金不足,工程未能完成,于是,它就变成阿奇镜头前这个样子,而爱丁堡也因它而被称为“北方的雅典”,同时又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绰号“爱丁堡的耻辱”。
或许正因为此吧,这座“烂尾”纪念碑却成为这里独具风彩的存在,它高高的基座激发起年轻人想要攀登的欲望,于是,不断有人相互协助奋力而上,也不断有人望而兴叹,站上高台怡然远眺的身影多少有些让人心生羡慕。
国家纪念碑的东、西边皆有长满绿茵的缓坡,人们分散的草坪之上,等待夜的来临......



纳尔逊纪念碑。

夜的帷幕在云层的聚拢堆积中缓步降临,华灯在王子街上一盏盏亮起, 巴尔莫勒尔饭店的钟表指向8:41分。伫立在卡尔顿山顶之上,世界都仿佛安静下来,风若有若无,静静地望着这座城市的天际线,那些墨色建筑的身影,或尖、或拱,还有流动其间的车流人流。没能欣赏到落日中的爱丁堡,但这座老城,依旧如此迷人。
回到王子街,融入到车流与人流之中,艺人们还在尽情表演,路人或驻足、或匆匆而过。司各特纪念塔的灯光亮了,柔和的光照下,白色大理石雕塑的诗人似乎散发着光,熠熠生辉的文学之光。
对面丁字路口,驶过几辆超长的有轨汽车,在这积云叵测的蓝夜之下,突然有种奇幻影片中的错觉,爱丁堡,又似乎多了些许魔幻色彩。
夜深了,该回去了,多希望能有机会看到爱丁堡日落的恢宏,但…天气预报显示,接下来的几日都是阴雨。
此时此刻,明显感受到苏格兰的低温!
今天13548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