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国家,基督教是最大的宗教,信徒占比很大。基督教在英国又分为多个教派,有英格兰国教、天主教和多个新教教派,教派之间虽有一些差异,信仰却是相同的,即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和救主,圣经是神的启示。
基督教之外,还有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和佛教。
行走在英国,大大小小的教堂几乎俯首可见,风格也有迥异,罗马式的圆形拱顶、哥特式的尖耸、巴洛克式的自由随性以及文艺复兴式的复古总会在不经意间闯入视野,而无论哪种风格都令阿奇惊叹与肃穆。教堂内的玻璃彩绘、浮雕雕塑、构架繁复的拱顶...更是在目不暇接中体会到那种此生得见的欣慰与幸运,彼时,也能深深体会到当年林徽因从欧洲归来所领悟的:建筑不仅仅是“盖房子”,而是一门综合学科和艺术。
由于英国日照较短又多雨,室内比较潮湿,因此,英国的教堂建筑大多在墙体上以最大面积的玻璃支撑以增大采光、屋顶坡度极大以利排除雨雪。英国盛产坚硬的花岗岩和砂石,成就了建筑的雄伟高大、气势磅礴,以及视觉上的古朴韵味。
二零二三年八月九日,(第二站)圣玛丽大教堂
离开基督教堂学院大约下午1点,早餐只食用了酒店客房内提供的一些小点心,中午需要先解决一下胃的需求。妮子的首选依然是中餐,于是手机搜索片刻,查到推荐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家陕西餐厅,油泼面不错,于是踱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寻径而去。
这是个室内市场,与国内很多地方的小市场很相似,各种物品都有出售,小商品、服装、蛋糕、花草...会有一些餐馆错落其间,下午1点开始是英国人的午饭时段。英国人的午餐通常很简单,三明治、薯片或一些水果,下午茶不能少。他们大多以冷餐为主,最奢侈的不过炸个鱼或鸡,所以在英国看到较多的餐厅主营炸鱼、薯条。
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市场通道中,颇费周折地寻到了那家陕西风味的餐厅“三秦百味”,店铺不大,展示板上的餐品居然还有重庆小面,两个老外正围在小桌上吃面。点了一份biangbiang面、一份酸辣粉、一瓶冰红茶,约22.5英镑(人民币约200元),面条切的的确像那么回事,味道儿嘛...酸辣粉也是形似神似味儿不似,统一冰红茶味道标准。阿奇是真心失望,妮子也是默默地吃着,然后又去要了一些调料自己加工了一番,还是忍痛没勉强自己全部吃完!200元,国内可以吃好几顿面,关键...真是不好吃!


牛津的鲜花似乎比金斯顿价格低一些,对鲜花没抵抗力的妮子眼睛散发着热忱的光芒。

这么多郁金香种球,心里痒痒的!

非常可爱的小蛋糕!

期望值过高的餐食!
离开市场,途经一家小店,妮子收获了一本诗集。然后继续走向牛津的中心地带,又看到拉德克利夫图书馆和叹息桥,昨天阴雨中的这里今天有了不一样的模样,忍不住又拍了几张。与昨天阴雨的天气相比,今天的天儿格外晴朗,蔚蓝的天空不时的拂过一缕一朵的白云,是个登高望远的好天气!
牛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建在牛津高街上,与拉德克利夫图书馆咫尺之遥。高街是牛津最主要的街道,它几乎将牛津最古老和美丽的建筑依次串联起来。
今天行走的第二站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也叫圣玛丽教堂。
在素有“尖塔之城”之称的牛津,圣玛丽教堂后哥特式高耸的尖顶尤为突出,这里是欣赏牛津360度全景的最佳位置,同时教堂还拥有建于1637年的巴洛克式的门廊。这里曾经是牛津大学各学院的共用教堂,即主教堂,所有隆重的仪式、正式会议、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后因各学院活动越来越独立,教堂的作用逐渐弱化。
据说,在13世纪发生过一场大学师生与市民的混战,当时的国王裁定市民要对大学进行损失赔偿,负担之后500年大学的费用,于是每年修士节那天,都会有一队牛津市民代表来教堂,将赔偿款交给学校德高望重者,也因此成为这里富有象征意味的仪式。关于牛津“城镇与学袍之争”的确发生在13世纪,而500年费用赔偿问题阿奇没有在网络得到更多的信息,却也似乎能够想见那场争端的混乱。

教堂中的管风琴音管设置在二层,银亮亮的,很华丽。

阿奇与妮子参观圣玛丽教堂目的只在登上那座精美绝伦的哥特式塔楼,这也是这座教堂现存最古老的部分,始建于1270年,用来装饰的尖顶是在十四世纪初加上去的,据说这座尖顶被一些教会历史学家称为英格兰最美丽的尖顶之一,登上尖塔可饱览整个牛津。
登塔需要花费4英镑,既有时间限制也有流量限制。阿奇与妮子在教堂小转一圈,赶快购票加入排队的行列,四十多分钟后,我们通过服务台侧后的一个小门进入一个狭窄的楼梯。
经过只容一人上下的木梯后,转入旋转三角形木梯,是那样以中心为极小锐角,外侧最宽处也只容半个脚的楼梯。越来越逼仄的暗沉空间加之越发垂直的角度让上行愈发气喘憋闷,转角会有用金属网罩住的玻璃窗用以采光和透气,这样的透气窗也是随着上升的高度愈发细窄。闷头爬行,当爬到有些绝望,双手扒着两侧石墙几乎四肢并用时,尖塔最高可观景处到了!


尖塔也是钟楼所在,爬行中某一个开阔些的空间安放着钟表的心脏。

采光、透气窗,初时还比较大,快到观景处已然变成细细的一小条。
某个转角处的木板上,会留有到此一游人的字迹。

最窄处,有如深井一般。



豁然开朗的空间,一览无余的快感很快平复了爬行的痛苦,可以看到每一位登临者的兴奋,大家在狭窄的通道互相留出拍照的空间,礼貌的错身,微笑着点头,似乎都觉此时此刻有幸的遇见、有缘的同赏。
极目俯瞰,牛津如同一位耄耋老者,身姿健硕,在蓝天与白云下淡然沉稳的接受东方来的阿奇与妮子的温柔问候!
将牛津最古老和美丽的建筑依次串联起来的高街。
谢尔登剧院

公交汽车

牛津,一天半的行走,浮光掠影般似乎并未捕捉到更灵魂内在的样子,但依然在内心留下一幅幅无法磨灭的影像,千百年屹立不朽的古老建筑,风韵与深沉的气息氤氲其间,各种时期不同建筑艺术风格相互融合造就了牛津,也为阿奇与妮子这样的游览者有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漫步倘佯......
下午,与干女儿相约一起回伦敦金斯敦镇,明天,我们将一起到英国王室的王宫和居所“白金汉宫”参观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