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砖、石垒起,也有只是用竹竿、乱木或杂草扎筑,便形成了一道屏障,无论有力或无力,也似乎都宣告着界限与主权。墙内,是一个家、一个族、一个国的安逸,而于墙外则需要绷起神经小心行事。
西安明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墙高12米,底宽15-18米,顶宽12-14米,长方形封闭轮廓,周长13.74千米,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城墙设有主城门四座:长乐门、永宁门、安定门、安远门,是古城墙原有城门,后在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多年前,阿奇曾途经这里,远远望去,高大庄重的青灰老墙,仍伫立如一道壁垒雄关,便勾起思绪遥遥,联翩浮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座墙即能保一个王国政权的稳定,也保着一方百姓的平安,墙里、墙外,攻与守几百年,旌戈铁马、指点江山,历经几个世纪的沧桑、改朝换代的变幻,如今依旧泰山稳固,依然笑傲世间。
曾经的唐王、曾经的明太祖,立于墙头之上,望城墙内外,盛世繁华,一统江山,该是怎样的感慨与抒怀!
彼时,阿奇便曾憧憬,有机会定要骑上一辆单车,一下一下缓缓踏行,一眼一眼以“王”的视角城内城外观望,让那些留在脑海中贫瘠的历史知识立足回它们真实发生过的原生地,丰满成骨肉相连,穿越千年该是怎样的彭拜心境......
2021年6月19日下午5:24分,阿奇和妮子从北面的安远门进入,穿过墙洞,“天下第一门”的牌匾赫然于城楼之上。踏上高高的台阶,喘息未定便又被豁然开阔的城顶青砖路惊到,12-14米的宽度直击从下面无法想像的厚度。
虽近傍晚,澄澈晴朗的天空给与视野极大的可视范围,青灰色的老城墙与城内留存的青灰色古建遥相呼应,又与城内外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呈现着极度的反差。租一辆单车,骑行在平整的青砖路上,不时地停下来,静驻在某个城墙垛口,遥闻“永兴坊”市井喧哗,远见西安碑林的寂静......
夜色降临,华灯一盏盏亮起,租的单车真心不那么好骑,我们改为景区摆渡。到达城墙南面的永宁门,此刻,远近大小不同的阁楼与城楼都被灯光映衬得玲珑剔透,便似乎让这座城突然切换到了曾经的“长安”城,城墙上也瞬间热闹起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如同被灯光唤醒一般。
寻到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恍然,原来站在永宁门的城墙向城内观望,视线便如穿越一条银河直抵钟楼,那是一条车灯汇流成的河。蓝夜瑰丽而多姿,城内一片繁华璀璨,好一个不夜的西安,好一个不夜的“长安城”。
走下城墙,穿过灯火辉煌的墙洞,顺车河前行,直到西安城最中心的鼓楼。西侧广场真是热闹非凡,穿梭如织的人群,寻着各自喜好的方向缓慢移动,也有干脆找个台阶坐下来,更有随眼可见的“直播”客旁若无人的录播,或投入的唱、或声情并茂地讲......与钟楼遥相呼应的是隔着西侧下沉式广场的鼓楼,晶莹剔透的钟鼓楼四周成为游人与本地百姓夜晚最喜欢逗留的地方。
游走在摩肩擦踵的人群中,突然便哑然,十三朝的古都,那些帝王将相何曾见识过这样的车河灯火,又何曾见到过平民百姓城头上的攒动,更何曾看到这全民“自媒”的景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