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锁大门的“达坂城”景区?
馕
——————————————————————————————————
时间上不允许我们过多逗留,15:25分,我们回到高速公路向沙湾市进发。一定有人好奇为什么要去沙湾市,似乎那里并没有什么比较知名的景点,嘿嘿,这当然与吃货的追求有关。能自称吃货的,一定吃过大盘鸡,就是那种用很大的盘子装上一整只鸡块与辣椒、土豆炖出来的菜品,一阵不顾形象的饕餮后,再加入煮熟的宽面条与汤汁相拌,哇哦!那叫一个巴适!所以,阿奇一家没有一脚油门直奔不远的奎屯,而是拐下高速,只为吃一顿正宗的大盘鸡,沙湾是大盘鸡的真正发源地。
据说沙湾大盘鸡的由来有好几个版本,但几个版本中阿奇觉得最靠谱的是说这是一道由5个省的饮食习惯结合成的菜品,新疆人的豪爽让一只整鸡被大刀阔斧地切成大鸡块,四川人将麻与辣嵌入其中,佐入甘肃人喜爱的土豆与陕西人的腰带面,再混入河南人的一锅烩,一盘粗犷的大盘鸡就诞生了,简单、粗暴,但味道醇厚、入口满足、入腹实在,又不乏荤素搭配的营养。
入住网订酒店,却有点纠结哪家是最正宗的,请教酒店老板,老板推荐去农家院吃,正巧他与一处农家院相识,若去那家老板可以来接,网上也有推荐农家院的,就这么定了。不多时,老板亲自驾着车来了。
五十多岁的老板很像北京人心目中的“大老爷们儿”,皮肤黝黑,体态健壮,有些经年的沧桑,很有故事的样子,眼神中透着一股子真诚。小院离酒店十几分钟的路,而且不是那种远居乡村的,相反周边是居民楼区,竟有着闹中取静的感觉。一入院门,宽敞的院落中右手一排房子,房前一方小菜园儿,左手搭有凉棚,凉棚下几张餐桌,再往里又一空旷的院子,一个围栏中奔跑着鸡群、鸭群,院子另一隅养着鸽子。见到鸽子妮子一下子兴奋起来,另一位与老板年纪相仿的男士打趣道“这可不是吃的呀!”
先生随老板去捉鸡,新鲜的食材是在鸡鸭的奔跑中选定的,看着老板手中的挣扎的鸡竟有了些许不忍,为满足口腹的欲望,只能假装视而不见。鸡是由一位笑眉笑眼的男士处理的,凉棚中独坐着一位精干漂亮的大姐,她是那位养鸽子男士的姐姐,闲来到小院坐坐,目光相遇送来春风般的笑容,喝着老板送上的茶与大姐聊起天儿来,至此,竟让阿奇走近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
王震将军曾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生在井冈山,转战南泥湾,戍边建兵团,安家戈壁滩!这就是开疆拓土的疆一代,这位大姐与小院老板及兄弟都是疆一代的后代,就是大家口中的“疆二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那支由部队到兵团的拓荒者们,一边守卫边疆,一边将茫茫戈壁变为万亩良田,睡地窝子、与风沙、寒冷、蚊虫、饥饿抗衡,用年轻的热血与对祖国的爱支撑起坚韧与耐力,几十年过去了,新疆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他们后代的骨血中依旧流淌着他们的热血,并用这股子勤劳、善良与豁达继续在各个岗位中贡献着智慧与力量,如今疆二代大多已经六十多岁,小的也都四十多岁了,小院中健谈的大姐与豪爽、热情的老板及他的兄弟正是这一代人的缩影。
大盘鸡上桌了,大乌苏注满了酒杯,小院老板的家人与朋友也聚齐了,把酒相欢,爽朗的笑、倾心的交谈,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融入欢聚的餐桌上。小院儿的生意不错,但老板却不求更多的利益,只为开心与逍遥,生意来了真情相对,好菜好饭;情致来了关门歇业,好酒、好肉、好朋友,过一过自己的洒脱生活,旅游闲逛、含饴弄孙,这样的人生阿奇一家好生羡慕!
酒足饭饱,老板拿出一把吉他,借着酒兴、伴着月光,一首老情歌唱得如痴如醉,养鸽子的男士在琴板上默契地拍打着节凑,随声附和,美妙至极。忘了在哪儿听过这样一句话:“今天以前是个梦,今天之后是个谜”,活在当下,珍惜此时,性情所致,不亦乐乎!
笑眉笑眼的男士为了送我们回酒店没有喝酒,已近午夜,互道珍重,一顿西域风味的晚餐却吃出了家的感觉,感谢,疆域之行中最美好的遇见!
小院儿
抓鸡。

菜园里的西红柿。
与“疆二代”大姐聊天
好大一盘鸡,按妮子的需求还特意加了一些香菇。

被叫做“小钢炮”的乌苏啤酒
老板赠送的爆羊肚
腰带面
老板家人与朋友的晚餐“羊头”“羊蹄”
把酒相欢,不亦乐乎!
有一种自在是与朋友、家人一起喝小酒、吃大肉、唱情歌!
兄弟二人相互默契的配合,那情那景,阿奇回味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