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再探唐代邢窑青花瓷连载(1)
标签:
转载 |
图、文/毛家华
青花瓷器似乎是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那是因为青花瓷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代问题,有的说是青花瓷是始于唐代,也有的认为是宋代,但最终目前还认为是元代。而笔者倾向于青花瓷器是创烧于唐代,至于是哪个窑口创烧的,那是另一个话题,不是在本文话题之内。记得我在一年前曾经写过《邢窑青花瓷初探》,而今天我又要写《再探唐代邢窑青花瓷》。
(1)1957年在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出土了13片宋代的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中国陶瓷史》中作如下介绍,其特征是:釉呈青白色或青灰色,青花色泽蓝中带黑、灰、或褐色。选择了其中蓝色较浓的片子,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釉和青花加釉的着色元素和溶剂元素进行了分析:“从宋青花的MnO/CoO比为10.25、Fe2O3/CoO比为0.61发现,它与所有其它时期的青花样式不同得。另外从宋青花的外貌观察,其青花色彩暗蓝,甚至带有一些黑色,我们从初步分析认为它是采用国产钴土矿的矿源”,“使用的青花色料是含氧化锰很高的国产钴土矿”,“其烧成温度估计在1270度左右”。从科学工作者的分析结果看,这批宋青花所用的应该是国产的钴土矿,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现。
(2)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1片属于宋代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因此可以确定这块青花瓷片是南宋末年的产物。青花色泽较淡,尚未进行科学分析。这片青花瓷与杭州出土的元代前至元十三年(1276年)三件青花观音只差十二年,几乎可以说是相衔接的。虽然到七十年代末,发现的元代以前的青花瓷器尚属极少数,但即使是这么一点材料,也能窥见中国青花器的起源线索”。资料来自于《中国陶瓷史》。
(3)1975年江苏省扬州师范学院唐城遗址出土的唐代瓷枕残片,目前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是首次发现唐代青花瓷。《中国陶瓷史》中记载:“枕面釉下蓝彩绘菱形轮廓线,菱形四角各绘一圆形略如花朵状纹,菱形线内绘一小菱形轮廓线,空间绘不规则的叶形纹饰。枕面蓝色清晰,经测试为钴矿矿”。
(4)1998年有一名叫蒂尔曼•沃特法的德国人从东南亚海域打捞上一艘满载珍宝的中国沉船——黑石号,上面就有3件保存完整的唐代青花瓷。这3件青花盘带有完整的纹饰,与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或扬州出土唐青花上简单的点与线纹饰风格有差异。盘心均画有一到两个菱形框,周围画上一束束的棕榈形叶片,边沿“内起四棱”,把盘子分成四个方位。其图样完全符合当时中东盛行的美索不达米亚艺术风格。青花料属低铁低锰的钴料,为来自波斯的色料。
(5)2002年至2007年巩县窑址的考古发掘,找到了包含唐青花执壶、碗、盘、盒、枕等器物残片的文化层,解决了唐青花的产地与层位关系问题。
(6)2012年内丘县邢窑爱好者智英豪先生在内丘县城西街采集一块怪兽狮子,口啃一头牛的点篮彩青花雕塑瓷片,在各大媒体都曾经报道过。该瓷片也曾经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检测,经张茂林博士测试,篮彩系是用进口钴料;但张博士认为该标本是晚唐时期,我不赞同,我认为应该是中唐时期标本,因为不论是从胎质,还是釉色,都是中唐时期的特点。
(7)2006年至2016年笔者发现的邢窑唐代青花瓷,详见有关章节介绍。以上每一次重要发现,都曾经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轰动,同时将唐青花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这次郑州7号墓出土的两件青花罐,不仅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出土地点、时间和出土单位的完整器物,并且是一种新器型,装饰纹也有多种前所未见的。这次发现在唐青花的研究方面为我们拓宽了视野,扩展了新的思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