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口算技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目的意义及价值
《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标准》在“数的运算”中也提出,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乘除,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同时,我们都知道口算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是一个公民必备的生活技能之一。由此可见,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近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主要指五、六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差,例如:计算中,遇到20以内的加减法居然还在数手指;碰到乘除计算,不会应用乘法口诀等。除此之外,在近几年多次质量检测中,我也会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部分失分较多。因此,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可以给小学数学教师的计算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口算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
课题研究主要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
1、对学生在校的口算方式、口算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2、教学中教师得不断渗透口算方法、技巧,让学生慢慢学会巧算口算题。
3、通过实践与研究,教师寻求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技巧的策略与课堂教学模式。
4、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练习,训练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口算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及速度的目的。
5、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
6、练习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独立纠错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
1、调查研究法
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针对调查了解他们口算能力,寻找不利于口算能力发展的原因,从而找出最佳的切入点。
2、文献研究法
通过相关理论书籍(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资料的学习,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
3、经验总结法
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实施步骤
(一) 基本思路
1、通过《标准》及其它教育学理论研读,做好资料的系统收集,并从中寻找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指导理论,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小结适合学生口算能力提高的经验方法,将其进行验证并进行二次思考和分析,逐渐研究出适合小学生应用的口算教学策略。
3、小组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讨论(每两星期一次,一般安排在双周星期五下午)。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2016年12月——2017年1月)
(1)问卷调查,了解低段学生的口算现状;
(2)查阅、收集、积累相关资料;
(3)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申报;
(4)加强理论学习。
要求:课题组成员需认真研读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口算方面的目标要求,并经常在网络上查阅有关资料,认真翻阅有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实施阶段(
2017年2月——2017年9月)
(1)按学期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扎实有效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中观察、了解学生口算现状,采用练习、竞赛的多种多样的方法,一步一步提升学生口算能力。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口算较差的因素有哪些,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3)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2017年6月)
(4)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
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口算学习的指导策略。并将其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2017年11月)
六、预期研究成果
1、2016年12月——2017年1月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理论的学习
(呈现形式:学习心得、笔记)
2、2017年2月——2017年9月
资料整理、教学实践、反馈改进、(呈现形式:问卷、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阶段总结、视频——能反映学生口算技巧方法的归纳)
3、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课题总结、报告撰写、资料汇编、形成论文
(呈现形式:结题报告、论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