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7月13日上午,在进校的报告厅参加了“与名师面对面,暑假研讨”活动,聆听了王建和董君梅两位名师的语文课。首先,王建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陶罐和铁罐》,整节课堂下来构思新颖,符合二升三孩子的特点,开篇以你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孩子的回答渐出层次,从开始的安徒生童话,到里面的小故事海的女儿,再到故事的主人公。紧接着导出今天的课文《陶罐和铁罐》也是一个童话,你知道主人公都是谁吗?孩子马上给出回应,并且老师事先准备了图片,更形象直观的让学生认识了两个罐子,接着出示了六个词语,这是老师精心的设计,六个词分成两组,就可以串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我想就这样假以时日的练习,还愁学生的文章概括能力吗?本堂课的重中之重是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王建老师的做法是提炼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分析出它俩的性格特点,然后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可想而知。然后让学生带上神态,动作把这个故事演出来!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最后是编故事。由于本篇童话告诉我们得到道理是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这位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让陶罐和铁罐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那就是陶罐用自己的长处去比铁罐的短处,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它俩的神情又会怎样?会说些什么呢?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想象。董君梅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的《临死前的严监生》,由于这是一篇白话文,学生读起来有难度,董老师给学生们搭建了有效的梯子,我会读,我会译,在此基础上才带着学生们去学习文章,这两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故事讲出来演出来。董老师说,一定要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因为它是把握文章的前提,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的部分,通常一篇课文讲过,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能达到流利的朗读课文,这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再有一定要在学习中给学生搭好有效的梯子,这样学习会事半功倍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白官屯小学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