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6时30分,晨。
我裹紧外衣,站在刚睡醒的巷口,感受着夜的余烬。
路灯强撑着倦意,还未熄灭。
仗着这点光的暖意,我一边忐忑,一边期冀。
第一次送教,深感荣幸。
虽已做足了准备,但毕竟自己资历尚浅,心中难免担心:这课……万一讲砸了锅……我可如何交代……
胡思乱想之际,车已停。
付钱,找零,一阵小跑后,我见到了此行的同伴。顿时,心中大石落地。
对啊!有这几位强大的伙伴带领,我还有什么好怕!
王琴老师,我们数学组的“龙头”。
高高的个子,睿智的眼睛。
举手投足间尽显师者的沉稳与干练。
十数年的教学生涯从未磨灭她的眼底之光,而早已把她装订成一本厚厚的宝书,智慧深藏。
李瑛老师,人如其名,讲台上的她总是那么温润如玉,光彩夺目,可亲又可敬。
打我初为人师之时她就已经教有所成,一路攀登走到今天,她的每一步都是脚印深深,硕果累累。
如今她身怀六甲还依旧热情不减,委实令人无比感佩!
王亚能老师,又是一位王老师~
个子不高却气场极强,再顽劣的学生也不敢在她面前跳脚。
直爽洒脱,雷厉风行。
多年拼搏于教学一线,经验值满满,业务能力超强。
从建校起她就是我们教师团队里的中坚力量,领导同事无不赞扬。
至于我……
王珏老师,踏上讲台七载有余,
前路还很长很长。
虽说今年曾喜获荣誉深受鼓励,
但自己最清楚,要读的书,要做的事,要学的东西都还太多太多。
那么正好,借着此次送教之行,
有这几位前辈的陪伴引领,
“小王老师”的经验值,
想必也可以蹭蹭飞涨了!
一小时的平坦车程,8时15分,我们一行四人顺利到达目的地——延长县实验小学。
和我想象中不同,这是一所崭新的校园。
已是上课时间,处处安静且有序。
在校长和几位老师的热情指引下,
我们稍作准备,便来到了会场。
孩子们已坐好,听课老师也都翘首以待。
既有语文组珠玉在前,我们自然也是有备而来。
铃声如前奏,
只见王琴老师稳步上台,一声“上课”,
数学专场,乐已奏响。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多么经典的一课,
不少名师专家都曾做过此课。
若非功底深厚,信心十足,
绝对不敢轻易挑战。
王琴老师胸有成竹,稳扎稳打,
一步一步引着孩子们手脑并用,大胆交流,
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思维的大门。
层次分明的练习设计从不同角度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
最后“奖铅笔”的环节更是点睛之笔,升华了全课之余还引得全场笑声阵阵,掌声连连。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绝不高冷。
它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任谁也离不开它。
秉着这样的信念,
我的数学课堂向来很“接地气”。
这不,一番互动之后,我的乐章,随即奏响。
一个谜语,三张图片,再加一串简单的问答。身边的三角形孩子们再熟悉不过,课题便随之顺利揭示——《三角形的内角和》。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我用四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们来授此课,
于我于他们,都是一次挑战。
越是抽象的知识,
越需要孩子们动脑思考,动手实践。
整节课,我一直挥着指挥棒,
引导他们大胆操作,积极交流,
在一次次的探索与验证中真正发现与掌握本课的核心知识,从而成为“课堂小主人”。
看着原本胆怯的他们略显羞涩的展示出自己的想法,
我想,这恐怕就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了!
同样是经典的一课——《植树问题》,
在王亚能老师的反复琢磨下,
折射出她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让人眼前一亮。
她以各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循序渐进。
以手为切入点,从观察、实践、寻找规律到应用规律,让孩子们一步步得理解间隔和棵数之间的关系。
整节课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曲好歌要有余音,一幅好画要有余景,王老师的这堂课的余意,就是让孩子们带着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思想,在今后的数学之路上继续大胆探究,努力向前!
对于李瑛老师来说,这真是不轻松的一天。
如今的她,能坚持一上午的听课已是不易。
可到了下午,
她仍然神采奕奕,
激情满满的给大家带来一场实打实的精彩报告——《做有准备的人,上高效率的课》。
她首先指出了当今教育政策与教育环境的矛盾之处,又结合大大小小的事例和名人故事,从四个方面向老师们提出了有效建议。
在座老师听的专注,记得认真,时不时还绽放出会心一笑,整场气氛温暖而和谐。
我想,李老师的这份坚持与真挚,定能在大家心底留下不灭的痕迹。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终于到了交流互动之时。
三位“王老师”依次对自己上午那节课进行了充分且扎实的说课反思。
我们深知,在教育这条大路上,人人都要向前行走,绝不轻易停留。
而之后的问答环节,两个现实问题的抛出瞬时激起千层浪。
“成绩该如何提高?”“问题学生又该怎样对待?”似乎每一位老师都在为此困惑不已,也还并未找到标准答案。
其实我们也不例外。
面对这样诚恳的发问,虽无定法,但我们的三位前辈仍旧侃侃而谈,将自己的经验与技巧毫不吝啬的分享给大家,
条条“干货”,句句箴言,令人十分受用。
一天的送教时光就在这样的灵魂碰撞中落下了帷幕。
一张张的合影也为今天的数学专场画上了休止符。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此行名为给予,实为收获。
这样的收获可绝不仅是一张荣誉证书可比,
全在于心。
穿过夜幕的归途,我们四人仍在高谈阔论,就连车都似乎变的沉甸甸起来。
相信明天可爱的英语组,也定能为此次送教活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撰稿:王珏
摄影:王琴,王亚能,李瑛,王珏
审核: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