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又到中秋》李海茂刊发在《丰顺作协》2022.9.9

标签:
文化百姓 |
分类: 散文 |

又到中秋
文/李海茂
1981年9月12日是我在部队过的第一个中秋节。
原来在农村懒散惯了,无组织无纪律,进入到全新的部队生活,从生活到训练,经过几年时间的打磨,经过部队培养教育,把拖拉散漫的人塑造成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久而久之,养成了做事干脆,雷厉风行的作风,这样的改变,真的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部队是个大熔炉啊!
在部队,早晨起床号一响就立马起床,不准赖床,不能拖拖拉拉。起床后,叠好被子,整理床单,叠好的被子要用内务板夹成“豆腐块”状,大营房里两边十几张木板床上的被子要成一条直线,保持整洁。整个叠被子的过程也就一两分钟,然后是刷牙洗脸。
听老战士说,部队的紧急集合速度要快,快到什么程度呢?一个连100多人全副武装集中起来,个人要背上背包(自己睡的被子、蚊帐和床单)、挎包(自己用的洗刷用品、衣服等必需品)、军用水壶、自己使用的枪支弹药(到弹药库领取)等不到十分钟。因此,每个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东西摆放要有次序,晚上睡觉脱衣服是从鞋子、袜子、裤子、上衣到帽子叠好,穿衣服是从上到下,才不会乱套,因为晚上是黑灯瞎火的,都是用手摸。
紧急集合没有时间规定(按战时要求),有时是刚睡下休息后不久,有时是十一二点钟,有时也可能是凌晨四五点钟。新战士一听到近期要紧急集合时,心里很是紧张,有的新战士干脆晚上和着衣服睡觉。穿衣服睡觉其实影响睡眠,因为它会引起呼吸不畅,后来,班排长逐个检查,一定要脱衣服睡觉,新战士不得不遵照执行。
第一次紧急集合时是在晚上休息后不久开始的,用时9分多钟,还丢三落四,甚至闹出了很多笑话,有的忘了带水壶,有的忘了拿口杯,还有的是皮带没扎好,纽扣不对位,也有的风纪扣没扣,帽子不正,总之衣冠不整。
第二次紧急集合情况大为改观,用时7分多钟,动作不会手忙脚乱,而是井然有序了。
等到以后的紧急集合,无论是上半夜,还是凌晨都会有条不紊,不会七零八乱。后来紧急集合最快用时是5分多钟。
训练,最基本的队列训练,要达到步调一致,整齐划一,这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好的,而是白天练晚上练,在烈日下练,也在雨天中练练出来的。
所有的军事训练,单双杠、投弹、瞄准、射击(卧姿、跪姿、站姿、夜间射击、射击运动靶)、百米障碍赛,五公里轻装越野、五公里全副武装越野等,无论晴天雨天,还是天气寒冷都照练不误,所练科目均要达到合格。
当1982年10月1日来临,这是我到部队后的第二个中秋节。我还是我人没变,但角色变了。我想起了到部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第一年到部队我们在老兵眼里是新兵。那一年我们在老兵的关心呵护下成长起来。
记得牛排长在我想家想念亲人的时候亲自到哨卡与我一起站岗陪我过中秋,那是多么快乐和难忘!
如今,自己是一名老战士了。新战士与我当年一样,每逢佳节倍思亲,我要把牛排长那样给我的温暖送给新战士,让他们幸福快乐茁壮成长。(114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