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经济学的理由:防止被骗,包括经济学家!

(2017-11-17 03:42:47)
标签:

杂谈

分类: 股市行情
http://s8/middle/0040wc5Tzy7fRF2diOsd8

原创 2017-11-11 陈达飞 一瓣

一、引言

假如道德代表着人类对世界运转方式的期望,经济学就代表着世界实际运转的方式。

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骗局、反常、和乱象,很多人表示奇怪、不解甚至苦恼。其实,你只是需要一个新的思考方式。这就是经济学。只是现在来看,经济学家们,似乎成了“砖家”的代名词,人们常常调侃经济学家这个圈子。比如:

1.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任何一位经济学家而言,一定存在着一位实力旗鼓相当的同时观点又针锋相对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第二定律:他们都是错的。

2.上帝为何创造经济学家?因为有经济学家的話,天气预报便显得准确得多了!

3.经济学家成功预测出了过去5次衰退中的9次!

作为一个学习了10多年经济学的后进者,笔者斗胆说句公道话:经济学不完美,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所以,更关键的问题是要了解经济学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这一点不仅仅小白们要了解,经济学家们也要了解。小白们了解了才不至于被经济学家忽悠,经济学家们了解了,才不至于去忽悠别人,除了那些别有用心之人。

二、不靠谱的经济学家都在干什么?

《魔鬼经济学》的作者,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克拉克奖得主列维特有一次在采访中说:对于经济学领域,我所知甚少。我对数学不在行,对计量经济学不甚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做理论研究,如果你问我股市是涨是跌,经济是兴是衰,通货紧缩是喜是忧,或是税务问题,我要是敢说自己对这些话题中的任何一个有半点了解,我就是完全在骗你。

前英格兰银行行长MervynKing在新著《金融炼金术的终结》中讲到其在中国的一个趣闻轶事。在同中国央行某官员聊天时,这位官员质疑英格兰银行完全没有弄懂货币与银行体系的运行。Mervyn King在英格兰银行工作了20多年,还当过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除此之外,还有那么多非常专业的学者从事各个岗位的工作,如果连他们都没理解货币、银行和金融体系,那么还会有多少人比他们更理解呢?所以每当听到有人自信满满地谈宏观经济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的时候,我多少都还是有些谨慎的。只是大部分人都喜欢听明确的观点,喜欢简单粗暴式的二元论。

预测金融危机

08年金融危机以后,宏观经济学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场面。伊丽莎白女王在世界知名学府伦敦政经(LSE)的一次奠基仪式上问在座的一众殿堂级经济学家:为什么没有人预测到它(金融危机)?席间鸦雀无声,只剩下默认。笔者听闻在金融危机后,美国出现了大学生撕毁宏观经济学课本,甚至辱骂教师的现象。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声誉真的是落到了深渊了。

自负,那致命的自负,得为此负责。金融危机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2003)自信满满地说到,人类已经告别了危机。危机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均认为是人类经济管理的失败,而不是经济理论的错误,导致了危机。

2007年8月,乔治·索罗斯邀请了华尔街顶尖的经济学家和投资家,在纽约长岛最东端的南安普敦举办了一场午餐会。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我们是否即将经历衰退。21个与会者中19人表达了乐观的看法。仅有两人不同意此观点,其中之一就是索罗斯。会议结束后,索罗斯更确信金融危机肯定会来。就像是哈德逊牛市指示器,当有7成以上的股票经纪人建议买入的时候,这时候你就该清仓了。一年后,雷曼兄弟轰然倒塌,全球经历了二战以来最大的股灾,索罗斯躲过一劫。

经济学家和专家的话,那都是反向指标,你见过他们赚钱吗?历史上有太多经济学家炒股亏得倾家荡产的例子,但是很多“经济学家”还在靠指导别人投资赚钱。

预测股市

人类的记忆是短暂的。人类将历史经验与教训天天放在嘴边,但仅此而已。就像黑格尔说的,“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

大萧条爆发前夕,著名的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开创者费雪在1929年股市崩盘不到两周时,发出了好几代人都不能忘却的预言,“股价将达到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当年年末,道指从9月3日的最高点381点跌到了200点。费雪仍然写了一本名《股市崩盘……及以后》为自己辩护,认为至少就近期来说,前景是光明的。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股灾及经济大萧条,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费雪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血本无归的破产。他妻子的姐姐很富有,才把他从破产中救出来。1935年,费雪在耶鲁大学被强制退休,穷困潦倒。1947年岁,血癌去世,人欠着亲友一屁股债。

在这段描述中,中国股名是否有种穿越的感觉?就在15年股灾发生前,多少不负责任的“经济学家”曾高呼“8000点不是梦”,而后呢?正应了经济学家华生的一句话,“经济学家炒股,往往都是不炒的时候涨得一塌糊涂,炒的时候亏的一塌糊涂”。

1975年,经济学家库普曼斯与康托罗维奇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获奖论文是《资产分配的最优理论》,这两位专家号称根据他们的理论投资就无往不利。当时有好事的记者问:既然这个理论这么厉害,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这笔奖金来证实这个伟大的理论呢?二老捋着胡子自豪地答道:“我们正准备如此。”很快他们就用自己的无敌理论把得到的奖金亏光光。

在20世纪80年代有个经济学家不甘寂寞,准备在股票市场上小试牛刀。他与朋友合开了一家公司,专门向人提供股票投资的建议以及代理股票买卖。结果客户不是套牢就是割肉,亏得哭爹喊娘。而他自己的收入连租金水电都不够支付,在赔了几百万美元之后只好惨淡收场,从此专心做经济理论及宏观经济趋势的研究工作,后来他混美联储,他的名字是艾伦·格林斯潘。

当然,经济学家炒股也不都是亏钱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炒股生涯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失败的,几乎全军覆没,后一阶段是成功的,斩获丰厚。在第一阶段,他的炒股观主要是基于传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资买卖股票基于所谓“长期预期状态”。后来,凯恩斯发现经济的未来发展不可预测。凯恩斯于是改为把握未来几个月的行情走势。凯恩斯从来不把内幕消息看在眼里,有一次他说,如果华尔街的交易商不那么看重内幕消息的话,他们一定能赚大钱。凯恩斯在财务方面拥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他自己的炒股秘诀就是仔细地审查资产负债表(巴菲特和他如出一辙)。

凯恩斯用“动物精神”来描述人的非理性,正是因为他理解了人类的行为特征,才能在后半场剪别人的羊毛,但主流经济学仍然在“理性”的路上越走越偏。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投资的“选美理论”,指出金融投资如同选美,在有众多美女参加的选美比赛中,大家各自投票,票多者获胜,猜中者获奖。你应该怎么猜?凯恩斯告诉我们,别猜你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能够拿冠军,而应该猜大家会选哪个美女做冠军。也就是说,如果参赛者里有Angelababy和舒淇,纵使你觉得舒淇再美,你也得昧着良心选Angelababy。

敬畏市场,尊重市场。选美理论常被斥责为投机甚至博傻。但是它揭示了市场的本质特征。股票天生就带有期权和泡沫的性质,股票投资就是个博弈的游戏。如果我们还原自己为一个新进入者,趋势派会选择当前最美的强势股。成长派会选择自己认为最美同时相信未来将被市场认可的,既然注定是昂贵,那么选择最美的。价值派喜欢便宜货,首先会看跌幅巨大的股票,但一方面要判断是否真便宜,另一方面,跌的多只是上涨的理由之一,还得有人跟进,同样是选美法则。

所以,不是经济学错了导致投资失败,而是选择了错误的经济学才导致了投资的失败。什么才是正确的经济学?就是那些从现实实际中的经济学,这些经济学可以告诉你什么?

三、靠谱的经济学家在干什么?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存在即合理”,经济学家这个职业存在了这么多年,而且还越来越受到追捧,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经济学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个人认为,经济学更多的还是一个思维方式,很多现象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看得会更明白,特别是在这个商业文化浓烈的21世纪。

经济学会告诉你上海人民公园婚恋市场上的“丈母娘清单”的经济学逻辑,房子和学历的内涵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这里面有一种信号发射机制。就好比应届毕业生,简历上的闪光点都是在告诉HR他(她)有多牛,HR通过设置985/211等条件也并非歧视毕业生。

经济学会告诉你沃尔玛里面的货物摆放、商品定价都有哪些讲究,商家又是通过哪些方式让你多花钱的;比如低价商品的包装很差,就是为了你在比较之后选购更高价格的商品,这就像是法国列车的二等车厢没有餐桌一样,为得是让你买一等座,这叫醉翁之意不在酒。

经济学会告诉你华尔街高管的高薪是合理的,因为CEO门如果薪酬不高,员工们哪儿来的工作积极性。

经济学会悄悄告诉你在AA制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点贵的,平均下来每个人都会多花钱。

经济学会教家长们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方法就是你让老大来分,分完后,小的来选。这样一来,老大一定会尽量平分的。

经济学会告诉你保险公司是如何让客户说真话的,保险费的设计大有猫腻;

经济学会善意地提醒你,房地产中介说得话最好别信,他并不会帮你跟房东砍价,也不会寻找出价最高的客户,他(她)只想最快达成交易。

经济学会无情地揭穿你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并没有一个你认为存在的标准,其实你都是在看脸,人是善变的。

经济学还会告诉你,今天你又被马云爸爸歧视了。因为经济学会把“双11”看作一种价格歧视,打折是商家侵占消费者剩余的典型手段。

经济学是强大的分析工具,能够揭示无聊的数据背后的真相,而这些真相往往是反常识的。在这个信息廉价的社会,三人成虎,把常识当真理,是一种谬误。我们身处在一个全媒体的时代,万物即媒介,只要是在室外,各式广告在不同空间中穿透,除非你闭上眼睛,否则你无处闪躲。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被设计的,充满了欺骗和修饰。

雨果在《悲惨世界》卷首语中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经济学就不会是无益的”。

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夫人说,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经济学家忽悠。好吧,终于找到我学习十几年经济学的理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