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一)

(2013-07-30 09:19:09)
标签: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分类: 学习者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一)

一、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                

   2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                                            

                                                   的广泛的概念。

    3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4、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                                    

                                                               

5、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6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4题,每题4分,共16分)

  1、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相同的。                    

  2、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                          

  3问题探究法”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4、在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全班交流评价不那么重要。             

三、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

2、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3、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4、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四、论述题2题,每题8分,共16分)

1、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2、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一)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二)、案例描述: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每辆300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每辆200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老师问道 “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一)

一、填空题24分)

1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 不同的数学思考 

 2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3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4、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5、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 兴趣的引领 ;二是 目标的导向 ;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 竞争的促动

6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16分)

    1、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相同的。                    

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不同的,即前者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2、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                          ( × )

   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

   3问题探究法”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 )4、在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全班交流评价不那么重要。              × )

   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有效进行全班交流评价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

三、简答题24分)

3、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

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4、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自主发展,构建动场;角色确认,自主探究;

活动构建,自主评价;自主反思,活动延伸。

3、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4、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参与和过程;

    平等与合作;

    鼓励与创新。

四、论述题16分)

2、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a)       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

②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

③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

       把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照教材P88-89

   大的要点:

(1)       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就

(2)       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五、案例分析20分)答案略。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试题(二)

一、填空题6题,每题4分,共24分)

1如果教学的难点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致,教师应采用   

                                                                 

2、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涵义,就是                                

                                                                 

3、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                                            

4、刺激学生学习义务,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            

                                                                

5、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       

                        的基础。

6、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        

  情境中、            情境中以及          的情境中。

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4题,每题4分,共16分)

1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 

 

 

  2、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3、“数学课程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要时时联系生活,处处联系生活。   

 

 

   4、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体活动。                         

 

 

三、简答题5题,每题8分,共40分)

  1、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2、复习课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简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要素。

4、简述活动建构教学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情境体验具有哪些特征?

四、案例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一)案例描述:《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教学片段

教师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随着演示活动的进行教师随即提出以下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是沿着什么将平行四边形剪开的?

    生:高。

    师: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哪两个图形?

    生:(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

    教师把三角形平移到梯形的另一面(并大声强调了几遍—“平移这个词)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样?

    生:相等!

    师:为什么?

    生:面积既没有多也没有少。

    师:很好!那长方形的长、宽分别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长方形的长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高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现在你能说出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为了强调可以沿任意一条高剪开老师又重复地操作了一遍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转化成长方形。由于问题的提问与前面相仿,笔者不再赘述)

教师又出示了大量变式练习进行提问与训练,学生进入习题操练过程……

  问题探讨:

1、从提问目的、层次、开放上分析上述教学你认为怎样?

2、这样的教学是否表明学生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方法?

3、这样的教学与新理念比较你认为怎样?

案例分析:

(二)案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过程片断:

⒈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顶点下定义。

⒉通过动手操作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个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的模型,闭上眼睛摸一摸,睁开眼睛看一看、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有几个顶点?

(生按要求操作并回答)。

课后笔者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调查对象:还没有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五(3)班学生。

调查内容: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学生填空前先学习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调查结果:全班56人,六个面答对的有50人,12条棱答对的有37人,8个顶点答对的有51人。

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二)

一、填空题24分)

1如果教学的难点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致,教师应采用  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2、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地学习。

3、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4、刺激学生学习义务,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提出要求,鼓励,批评,责备,说服教育,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等。

5、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 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

6、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 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  社区   情境中以及 工作岗位  的情境中。

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16分)

1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 )

  2、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

   3、“数学课程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要时时联系生活,处处联系生活。  (×)

      具体分析(略)分析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4、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体活动。                        (×)

     数学活动是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等。

三、简答题40分)

  1、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1 组织形式不到位

按就近组合;自由结伴组合;短暂频繁组合

 2合作程度不到位

     局限型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障碍型合作: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或者是合作的内容太难所至。

     装饰型合作:重形式,轻实质

3)评价机制不到位

     忽视自我评价

     偏重整体奖赏

     单一激励机制

     评价与小组脱钩

2、复习课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同一材料合理地用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以使学生产生新异感,并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仔细研究某一现象,便于全面理解。

复习不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练习应练在重难点之处,练在学生掌握薄弱、疑惑之处。

复习不是原地踏步,作同一水平的循环,而应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

练习要体现“广度”、“坡度”、“深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训练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应引申,深化综合贯通,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迁移能力。

3、简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要素。

    问题生成

    主动探究

    成果交流、反馈延伸

4、简述活动建构教学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师生角色的再定位

(2)       要注意开放、民主、实效的体现

(3)       问题要具有思考性、趣味性、生活性

5、情境体验具有哪些特征?

一是强调以“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二是强调以“情境” 作为起点;

    三是强调对师生生命性的关照;

    四是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构建;

   五是强调教与学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

四、案例分析20分)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