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薛宝琴十首灯谜解 其四 淮阴怀古】红楼梦留底灯谜正解(九)

(2014-01-17 18:55:58)
标签:

文学

文字

桃花

文化

汉族一民╱原创

            薛宝琴灯谜解•淮阴怀古

                                          汉族一民╱原创

 

   http://s15/mw690/00409RHwgy6FRnD9nP5c3&690薛宝琴十首灯谜解 其四 淮阴怀古】红楼梦留底灯谜正解(九)" TITLE="【原创 薛宝琴十首灯谜解 其四 淮阴怀古】红楼梦留底灯谜正解(九)" />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卑,一饭之恩死也知。

 

   此谜表面说的是人从“壮士”到“义士”之“死”而“烈士”的全过程。但它表面说人,暗中言物。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以旁观者对“壮士”的形象、行为、品格、作用等作出评价的口气来显示谜底。凸显的是一个为“义礼”而不惜“牺牲”的形象。

   猜解要点:

   1、俗物为义而生,为义而死死得其所,堪为“壮士”。

     2、谜底一定与“棺”和“死”有必然关系。俗物先是活的“壮士”,后为死的“义士”。即,活物成了死物。

    3、此谜的“结”是:俗物真正做到了“一饭之恩死也知”。

 

    “壮士”“恶犬”“三齐”“盖棺”“饭”“恩”“死”这些个条件组合显示的是俗物的什么特征?是什么原因使俗物对“一饭之恩”严重到“死也知”的程度?

 

   猜解如下: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按照谜意,我们把两句的前后顺序作一调整,颠倒为:“三齐位定盖棺时,壮士须防恶犬欺”。字面直解:在三齐位定盖棺的时候,壮士要防备恶犬的袭击”。

   可见,“壮士”遭到袭击的可能性是在“三齐位定盖棺”以后的时间里。

   1、壮士须防恶犬欺:

   “壮士”:胸怀正义、敢做敢为之士,也有体壮力强之意。在灯谜里,这是个借喻。即,借“壮士”之品质和情怀来影射那件俗物。“壮士”一语也告诉我们:俗物是个“有生命的物”,与后面的“一饭之恩死也知”相呼应,并且具有勇于慷慨赴义的高尚品格。

   “恶犬欺”:“恶犬”,恶狗也。“欺”,欺负、欺凌,即施加性、接触性的侵犯。

   由此不禁疑问:“恶狗”主动攻击“壮士”是何道理?莫非这类壮士总是喜欢逗狗,或是狗们看见他们就害怕?——其实,这是个借喻。暗扣的是“屠夫”。在贾府的眼里,刘姥姥尚且被视为“蝗虫”,林黛玉则说她“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何况杀猪屠狗辈。

    所以,“壮士须防恶犬欺”的谜意是:俗物虽然豪壮如士,但却是屠夫袭击的对象。

    2、三齐位定盖棺时:

   “三齐位定”:“三齐”,诗意为韩信为齐王时山东的地区范围名称。谜意上它是描述当时的一种现象和面貌,乃“三方整齐”之意,泛指“三样东西摆放的情状”,即“将三种物品等收拾的面目齐整”,与诗意上的地名已没有关系。“位定”,这个条件是告诉我们:俗物使用是有一定规矩的,它们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和使用过程。“三齐位定”,指“三种物品和与之相关的诸般设施的摆设状态”。即,“将三种物品及有关方方面面皆收拾的面目齐整”。“三齐位定”的状态是一体化的,不能分割开来。

   “盖棺时”:这是一个整体时间概念。“时”,此处不仅指“盖上棺盖的这一特定时刻”,而是指“盖上棺盖以后的时间里”,是一个过程中。故:“盖棺时”是指“亡者入殓、盖上棺盖以后的一段时间”。

   所以,“三齐位定盖棺时”的谜意是:从盖上棺盖起,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要按照既定规矩,将三样物品及所用器具整理整齐,安排好位置。

   以上两句给出的是俗物的形象和使用特征。

 

  寄言世俗休轻卑,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一方面,俗物的实际地位低下,被人轻视。另一方面,它是能吃饭,但自己却弄不到饭吃,是靠人养活的动物。

   3、寄言世俗休轻卑:

   “寄言”:留言,把话提前说。这里有告诫、提醒的意思。

   “世俗”:指社会一般人,会产生轻视意识的一些人。

   “休轻卑”:“轻卑”是两个词。“轻”是轻视,指人产生的轻视行为。“卑”是卑下、低微,有指代作用,指俗物。谜意是说:俗物本身平时虽然没有很高贵的社会地位,但世俗之人不要因此而轻视小看。言外之意即:它甚至比一些世俗之人要高尚,关键时刻它会挺身而出,慷慨赴义。

   4、一饭之恩死也知:

   “一饭”:“一”,全部、一直、一整个儿的意思。“饭”,俗物的食物。

   “恩”:赏赐、恩赏。以饭养育的恩情。

   “死”:动词,去死、赴死。因报恩而决然赴死。这个字与“壮士”相呼应,说明这是有生命的物。

   “知”:感激、感戴。

   “一饭之恩死也知”的谜意是:不惜以死来报答用饭供养的恩情。

 

   什么俗物竟有如此壮烈的情怀和如此厚重的义气,而为“一饭之恩”在主人盖棺以后竟然以死相殉呢?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关于它的文字是这样写的:

               贾珍吩咐将方才各物,留出供祖的来,将各样取了些,命

               贾蓉送过荣府里。……然后引入宗祠。……两旁有一副长联,

               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亦衍圣公所书。……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

               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青衣

               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文字中的“蒸尝”指祭祀。祭祀是要有物资做基础的。祭品丰富者自然就富有。“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礼记•祭统》)丧葬礼仪和祭祀祖宗在中国是一件大事,其与礼、与家国政治、与处世为人直接相关。以“礼”为遮羞布的贾府对这一套一向是很在意的。贾府祭品之丰富自不必言,但其祭品中为首的定然是“三牲”。

   秦可卿丧礼以及祭祀祖宗的全过程,说明贾府是依制循例而行的,因而三牲是必不可少的礼。秦可卿死,各王公大臣们有路祭,“三牲”之祭也是必需的。

   “三牲”是所有祭品中最重要的祭品。清代在前代的基础上作有规定:“三牲”是羊、牛、豕各一。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便不谓之“三牲”。因此三位一体,不可割裂。贾府过年祭祖,乌进孝送的东西里面就有作“三牲”的原料。“三牲”在祭礼上的摆放位置是一定的,各就各位不能差错。对“三牲”的形象要求也要是健壮、整洁。用于丧礼的“三牲”,摆供时间当然是人死了以后,也即所谓“盖棺时”。

   《红楼梦》说贾氏宗祠的对联由衍圣公所书。那么孔府对“三牲”的准备和使用情况就是最好的注解:

              在深宫般的孔府内宅有时夜半醒来,就能听到远处隐隐传来

           羊的哀鸣。这是孔庙里宰牛羊,准备祭孔的祭品。……祭品有太

              牢(牛)、猪、羊都是整只的。……祭品的准备是一丝不苟的,

              牛必须用一百斤重,没有拉过犁的黑色乳牛,角要周正。羊必须

              是三十斤重的白羊,猪要八十斤重纯黑色。牛、羊、猪在祭前的

              喂养规定也很严格,比如牛的饲料每天是一升绿豆,五合黑豆,

              一包细草,在喂养期间如果死了,不能宰,只能埋葬。祭孔前在

              宰牛、羊、猪时,先要给它们披一披黄绸子,衍圣公还要先给牛

              磕头,然后才宰。(孔德懋《孔府内宅轶事》)

    把上面的“结”解开,谜底是“牺牲”。

 

    薛宝琴是个读书多、有心计而且见识广、喜热闹的女孩儿。她“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胸中的丘壑比薛宝钗有过之而无不及。贾府祭祀祖宗的礼仪过程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丧葬祭祀这样的大场面她当然知之甚晓。薛宝琴拿“三牲”与“壮士”作比,感喟要“寄言世俗休轻卑”所为何来?可见“义”之一字是她制作此谜的立足点。从谜面的口气可以看到,薛宝琴是以赞赏的态度评价她要托出的这种俗物的。

    从做人的道理上说,此谜后两句是劝诫世人:做人不能太功利,不能忘乎所以,要做到“休轻卑”并“知一饭”。对“三牲’来说,看似它们地位卑下,实则很高尚。它们被主人喂养长大,一生中发挥作用的机会只有这一次。对“一饭之恩”真可谓“死也知”了。知恩知报方为真壮士、真丈夫。谜中的“三牲”就做到了这一点。

   正所谓:“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卑,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


                                                                           (图片取自《百度图片•孔府祭孔三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