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自由叫选择
(2016-09-25 20:16:10)
标签:
哲学萨特陆步轩海德格尔杂谈 |
分类: 精美散文 |
12年前,“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让陆步轩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其后当地政府将其“招安”,成为当地区志办的一名工作人员。12年后,前两天“北大才子”再出惊人之举:辞职重归屠夫行业。从因屠夫而自卑,到主动打屠夫牌,“北大屠夫”陆步轩的感悟是:“过去是谋生,现在是谋事”。
生命有两种活法,一种是忍受现在,一种是负起责任改变未来。陆步轩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做出了选择,才能改变自己,改变未来。他是自由的。
随着岁月的增长,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慢慢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白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也许想要的生活就是顺应内心的选择。人生不是为了追求钱途、官途,更不用为了满足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而走上苦途。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是一种真正的自由,不但容易获得快乐和满足,也更有可能从中实现自我。
从哲学上来说,人生自由的问题与必然偶然的问题相关。人作为自然的人,是整个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受因果律的必然性所支配,没有自由可言。但人又是社会的人,负有道德责任,所以人必须有自由意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自由。
曾经读过萨特的存在主义三原则:第一,存在先于本质。第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第三,人是绝对自由的。我的理解就是:存在先于本质是说“存在”在先,本质在后,只有确定人的存在,然后才能谈本质,不能先验的给人规定一个本质。既然存在先于本质,应用于整个世界,就是说世界本身也不知道它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个时候世界是无意识地,也就是荒谬的。而人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荒谬的世界里,不知道本质在哪里,人生的感受就是很痛苦的。我们没有一个本质,没有一条必然之路,我们也不受任何的束缚,我们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就在于能够通过不断的选择,来确定自身的存在;它同时没有任何固定不变的本质,没有任何预先被决定的东西。后期的萨特认为自由并不是绝对的概念,每个人归根到底总是对别人所造就的自己负责,甚至除了承担这种责任外,不可能有其他作为。但我又认为自由仍是一种选择,就是选择一个人总能为别人所造就的自己做点什么。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曾说: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孤独无依,永远陷于烦恼痛苦之中。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即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联系。这与东方佛法中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其实是同理的。
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无论我们的存在是什么,都是一种选择,甚至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你选择的选项是“不选择”。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是一种自由。而做自己喜欢的,才是真正的自由。
从“陆步轩”到“存在主义”,给我的启示就是“有一种自由叫选择”,自由其实就是“回归生活”,喜欢萨特所说的:“对于过去我无能为力,但我永远可以改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