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自由——读赵柏田的《南华录》
(2015-08-02 10:52:28)
标签:
赵柏田南华录士人灵魂杂谈 |
分类: 书评 |
有些书拿到手里,并不会急急就看。这不是怠慢,而是出于某种相信。自己认为的好书,就必须收藏,但何时看,要看自己的心境。对于赵柏田的《南华录》,我就是这样做的。
之所以如此自信,源自于曾经读过的赵柏田的两本书:《帝国的迷津:近代变局中的知识、人性与爱欲》与《让良知自由》。前书的自序很直白:“历史的真实向着诗意的心灵开放。”讲述的林则徐、王韬、李慈铭、杨度、吴经熊等中国近代史上名人的片片时光浪花,有别于传统史书中的古板和僵硬,展现的是一个个人性真实的场面和内心彷徨的独白。只有人到中年,才会更真切的感悟到。
在一个风急浪高的台风夜,呜咽和咆哮时时袭来。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开始阅读这厚厚的四百多页的文艺志。
这是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我真奇怪为什么要取这个书名?楚风在导读中说:“南华,在这里不是地名(南华县、南华寺),不是人名(南华真人),不是书名(南华经),只是取字面上的意思:南方的精华。作品描绘的是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的故事:梦境,戏曲,园林;文士,才女,奇人……”士人是指具有相当知识水平和艺术才能的人,他们不仅在于有治道与辞章的才能,还旁通艺术与赏鉴、收藏的专长。书中展现的正是嘉靖中后期至崇祯结束百年来那些非主流士人的闲散生活。在阅读功利化和碎片化的今天,要看这大部头无功利的作品是需要静心的,而写这样的书更需要持续的净心和坚守。
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黎明说:“我们也许回不到那个古老安静的乡土中国,但是我们可以在内心保留一点对抱朴守真的生活向往,我们可以放慢脚步,体察生活和自然的美和诗意,这些都是赵柏田这本著作可以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