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灵魂自由——读赵柏田的《南华录》

(2015-08-02 10:52:28)
标签:

赵柏田

南华录

士人

灵魂

杂谈

分类: 书评

有些书拿到手里,并不会急急就看。这不是怠慢,而是出于某种相信。自己认为的好书,必须收藏,但何时看,要看自己的心境。对于赵柏田的《南华录》,我就是这样做的。

之所以如此自信,源自于曾经读过的赵柏田两本书《帝国的迷津:近代变局中的知识、人性与爱欲》与《让良知自由》。前书的自序很直白:“历史的真实向着诗意的心灵开放。”讲述的林则徐、王韬、李慈铭、杨度、吴经熊等中国近代史上名人的片片时光浪花,有别于传统史书中的古板和僵硬,展现的是一个个人性真实的场面和内心彷徨的独白。只有人到中年,才会更真切的感悟到。

在一个风的台风夜,呜咽和咆哮时时袭来。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开始阅读这厚厚的四百多页的文艺志。

这是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我真奇怪为什么要取这个书名?楚风在导读中说:“南华,在这里不是地名(南华县、南华寺),不是人名(南华真人),不是书名(南华经),只是取字面上的意思:南方的精华。作品描绘的是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的故事:梦境,戏曲,园林;文士,才女,奇人……”士人是指具有相当知识水平和艺术才能的人,他们不仅在于有治道与辞章的才能,还旁通艺术与赏鉴、收藏的专长。书中展现的正是嘉靖中后期至崇祯结束百年来些非主流士人闲散生活。在阅读功利化和碎片化的今天,要看这大部头无功利的作品是需要静心的,而写这样的书更需要持续的净心和坚守。

    书中涉及到众多历史上赫赫有名或寂寂无闻的文人志士,像黄宗羲文徽明、李渔董其昌、罗龙文、吴其贞等,我奇怪赵柏田怎么能将古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心理变化描写的如何生动细腻?书末所附的112部参考征引书目,从明史、清史到县志、府志,从四库全书总目提纲到日记、笔谈,不经意间揭示了作品内容的历史真实和严谨。这历史的重构和考证,没有为吸引眼球而作刻意夸张和胡言乱说,以秉承历史,直面文化来叙说,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毅力。

    我喜欢这一则则似珍珠串成的故事链,但我更喜欢赵柏田字里行间透出的文化随感部分的韵味。

    赵柏田在跋文《我的南方想象》里说:“我不再纠缠于宫廷与官场的腥风血雨,不再拘泥于大人物的命运起落,我如果写,就要写那么一群人,他们不是时代所聚焦的激进主义者和道德英雄,他们隐退到了权力世界的背面,在另一个更为世俗、更为私密的方向上打开了一个生命空间。…… 在他们的身上,更多的呈现了一种属于南方气韵的东西,这种水墨般的潮湿、缓慢与内里的坚忍,与地理、气候相关,更与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相关。当然,我选择了这群人来达成梦想中的一部“南方之书”的写作,更基于我现世中的一份考量,人生应该滋养在艺术里,就像石头养在清水里。”

    于是,在书中,我们看到了时光收藏者项元汴,爱河难回头的屠长卿,终为水云心的汤显祖,万镜楼中的董若雨等,他们在不经意间展现了内在超越而自乐自适、或梦碎痴狂而愤激悲凉、或贪婪奢侈疲软圆滑人生原生态。“人应该关照自己的灵魂,而灵魂正是需要映像来认识自身。心会迷失方向,但时间不会,时间有着一个恒定的方向。”读来是那么的令人回味。 

    时时看到他和现代学子们交流的微博和微信,睿智、幽默而又现代,我承认自己的亲近感又增加了一分这毋庸回避。同样都在传达生命的感悟,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因缘,人生的意义如何只能自己悟,而不能言语传,但时间窗口或许能在不经意间打开。对于赵柏田,无论是看他那些言行,还是读他的文字,我都能感到一颗自由无碍、感应现实而又追寻人生的心。他尤其擅长用一些历史的重构来驱除现代人的迷障,这也是阅读他的书如沐春风的原因。

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黎明说:“我们也许回不到那个古老安静的乡土中国,但是我们可以在内心保留一点对抱朴守真的生活向往,我们可以放慢脚步,体察生活和自然的美和诗意,这些都是赵柏田这本著作可以带给我们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官司(下)
后一篇:夏日印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