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肿瘤医院所看到的(二十)
(2014-11-21 22:05:15)
标签:
肿瘤医院癌症抗癌鼻咽癌杂谈 |
分类: 抗癌历程 |
这是一次鼻咽癌放化疗后三年的复查。这一次,我站在了肿瘤医院专家门诊邱医生的门诊室前。手中捏着刚刚拿到的磁共振诊断报告,心中有些忐忑,有些无奈。报告的结果似乎并不理想,没有看到以前报告中常见的一句结论:“未见明显复发征象。”报告及片子是应当要给胡教授看的,但胡教授在给我开了检查单后就出差去了,我只能找其他的医生看看。
浏览肿瘤医院的官方网站,犹豫纠结好久,最终选定挂了一位辈份很高的专家即邱医生的号。医院介绍中说:“邱医生,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头颈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放射治疗。”可实际情况怎样呢?
默默地站在门口,努力要从拥挤的人群中找出一张熟悉的面孔来,可惜还是没有。大家都在玩弄着手机,个个是一副木然的表情。
开诊的时间快到了,穿白大褂的医生们陆陆续续从电梯间走出,走向自己的房间。一个瘦瘦小小的老年女医生从远处走来,她会是邱医生吗,但她却一溜小跑越过了门诊室,消失在走廊尽头。我失望地再次等待。
又过了十多分钟,这位老年女医生右手指捂在左手背上又转了回来,推开门诊室,径直坐到了诊疗桌前,打开了电脑。我可以肯定,她就是我预约的邱医生。
很幸运,今天我是她的第一位病人。听到叫号,我进去向其问好,告诉她我是放化疗后三年来复查的,因胡教授不在,你们是一个团队的,你是前辈,经验丰富,就连蒋院长、郭院长都算是你的晚辈,所以请你过目一下片子情况。她的脸始终是笑呵呵的,绽开的像一朵菊花,口中“哦哦”的答应着,手背上还捂着酒精棉花,右手稍微松开些,血马上就渗出来了,乌青已经散开了一大块,赶快又捂住。我奇怪的看着,她,应当有六七十岁了......她却突然显的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两天医院安排我们体检,我先抽了个血。”
“那你别动,让我来说明一下病史。”我掏出病历资料,将病情的发病、确诊、治疗、复查经过向其一一作了陈述。她认真的听着,有时眯起眼睛,看看我指给她看的内容。
过了约五分钟,她将棉花移开,扔进了垃圾桶。径直站在我面前,伸出一个手指头,让我的眼睛注视着手指,上下左右移动。我莫名其妙的随之巡视,忽然醒悟了:这是一个神经检查项目,鼻咽癌患者严重时会出现眼珠转动受限的情形。
她伸出了手掌,按住我的脖子,仔细摸索着颈部血管、肌肉、淋巴结,这是在检查淋巴结有无肿大。
她戴上了额镜,让我张大了嘴巴,这是在检查咽喉部的情况。
她用鼻钳撑开了我的鼻孔,这是在检查前鼻腔的情况。
每一步都仔仔细细的,一丝不苟,就像我初次遇到胡教授给我作检查时一样。
她回到了桌子前,打开了荧光屏,将片子拿起来仔细端详。
我在一旁絮絮叨叨:“以前的检查报告单上都说未见明显复发,这次这句话没有了,是不是存在复发迹像了?”
她的眼睛注视着我,眼珠是黑黑亮亮的,精神抖擞,“我看没什么大问题,读片子的人不同,写报告的用语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不要担心,你看报告上不是还有大致同前、与以前相仿这些话”。我将几张曾经拍过的片子也拿给她看,她看了一会儿,点点头:“没什么变化,以后继续随访就可以了。”说完,像一指禅点穴一样缓缓地敲击着键盘,看着一个个汉字在屏幕上蹦出来,她似乎心满意足。
我忽然发现,整个房间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冲口而出:“医院不给你配个助手吗?不是有这么多的研究生和实习生?”
她笑了:“我自己能做的事,我自己做就可以了。我也只不过一星期来这么半天,我老啰,今年78岁了。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年轻人。”
啊,78岁,我心中一怔,我知道邱医生是前辈,年纪肯定大了,但没想到有这么大了,“那你还没退休?”
“退休好多年了,现在是属于返聘。我是61届毕业进的医院,现在还有些精力就到医院来看看,只看这半天门诊,我还吃得消。”
今天给我看病的是78岁的老医生,我有些神情恍惚了。记得清华大学有一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曾经以为这只是一个神话。今天,我看到了,我感受到了,我是真的真的感动了。曾经以为自己老矣,一句年轻人,又让我激起青春的力量。
我信心满满地走出医院,为三年的康复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