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学会达观
(2014-02-05 19:36:36)
标签:
人生达观林语堂佛学杂谈 |
分类: 精美散文 |
达观是一种精神修养,是介于悲观和乐观之间的第三种态度,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顺其自然的平和开明的心态。
早年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的一段话:“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鉴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心境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当时不求甚解,只以为语言很漂亮。
后来工作办事经历的多了,由于职业的缘故总会看到个别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相互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且都口口声声为坚持公平与正义而来,心中不禁是莞尔一笑。看来,最严密的法律、最严格的执法也不能消除双方的诉争之源。
翻翻佛学讲义:“普通的人只有几十年的光阴,这短促的时间,就好比石火电光,原是很快就要逝去的。我们要趁活着的时候,切实学佛,努力做利人利己的工作,使自己和周围的人们在石火电光般的一生中享受美满愉快的生活。胸怀要旷达,眼光要远大,关于些微的名利享受,不要和人斤斤计较。”学佛倒是不一定的,话是很平实的。
渐渐地明白,达观,并非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达观的人能顺其自然,对不如意之事看得开,看得开而后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达观岂不变成了不求进取、自我沉沦的安慰剂、麻醉药。
达观的人明白人生无常,世事如幻,就不会利欲熏心。知道人生无常,时不我待,便会勤于进取,不敢懒怠。知道世事如幻,过眼云烟,便能淡泊自守,知足常乐了。无欲无求,也就不会利令智昏,做出害人的事来了。达观者的一切行为都是自由和自然的。
历经了这场病,越来越觉的自己在尘世的渺小和无力。终于明白,原来能够自由、自然乐天知命的活着是自己的内心追求。人生可以很精彩,社会可能很无奈,我所能够了解和有为的也就只是这么一点点而已。曾经因此而苦恼,而现在一切都释然了。踏踏实实的做回快乐的自己,做自己能做的小小的事情。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尽良心,闲暇的时候晒晒太阳、看看书、写写博文,这不挺好吗?
如果可以快乐着,为什么要去痛苦呢?如果可以笑着,为什么要哭呢?可以为感动而流泪,但不能为苦难而哭泣。
平平安安地活着,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