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肿瘤医院所看到的(十四)
(2013-11-30 19:42:08)
标签:
癌医院放化疗杂谈 |
分类: 抗癌历程 |
不再有病痛,不再有悲伤,没有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康复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转眼,我放化疗出院后已经满一年了。一个人独自来到了上海肿瘤医院复查。
同样是秋风瑟瑟的季节,喷水池广场中的徽标雕塑、树荫公园里的枯黄落叶和大楼墙上的显示屏幕,在我眼里是多么熟悉和亲切。
坐在五楼特需门诊室前的廊椅上,看各色人生的精彩上演,其实自己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一分子。
这次看到的是两个年青的看上去很强壮的小伙子正在相互打趣,搂肩搭背,一个说,你怎么电话也不打一个,联也不联系?另一个说,你也不是挺好的嘛!然后同时哈哈大笑。我轻轻地问站在一旁的陪同者:“他们几年了?”陪同者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意:“出院后两年。”从出院后的味觉的恢复、头发的再生、体重的回升到继续上班,两小伙子高声叫嚷,谈得越来越兴奋,一个还问抽烟喝酒吗,另一个回答怎么不行,然后相拥着朝走廊一边走去。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一只手轻轻地搭在我的肩上,我抬起头,看到了一张似乎熟悉的脸庞。那是一个略显佝偻的中年人,笑笑对我说:“记得我吗?”我猛然想起来了,那是和我同期住院的隔壁房间的老楚。我连忙起身,向其致意:“你还好吗?”
老楚却痛苦的皱了皱眉头,指着黧黑粗糙的脖子说:“后来淋巴结又大了,在这里医院动了手术,又做了化疗,基本上没有回家去过。你挺好的嘛。”我只能安慰,没事的,你也会好起来的。老楚的眼中仍是一片迷茫。
胡教授和他的团队踩着钟点来了,门外等候的人群一拥而上,急切地争夺特需门诊的加号卡。胡教授急了,高喊:“不要挤,每人都有的。”298元一次的特需门诊,网上预约常常断档。好在,胡教授的确是很好的,基本上每次都会给现场来看病但没预约过的病人加号。
胡教授笑咪咪的看着我,就像看着他的一件作品,“怎么样?”“基本上身体恢复的还好,脑袋偶尔还是有点胀痛。”“哦,拍个磁共振比对吧。”胡教授很快开了单子。
几天以后,我拍好片子,再找到胡教授。胡教授从电脑系统中将前后几次的磁共振片子比对了一下,然后仍然是淡淡一笑:“很好呀,回去吧,没事的。”
没事的,就是太太平平,一切安好。
第一年的康复期就这样安然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