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肿瘤医院所看到的(四)
(2013-08-17 19:38:05)
标签:
肿瘤医院病房杂谈 |
分类: 抗癌历程 |
每天吃完早餐,医生还没有开始查房的时候,是病区人气最旺,心情最放松,最自然的走廊聊天时段。
三三两两的病人及家属一簇簇围在病房门口、走廊边上,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指手划脚高谈阔论,不时传来欢快的哄笑声。谈天说地,说来说去总离不肿瘤医院的这个病。
一年青瘦弱的妇女总在喋喋不休地数落他那不争气的老公:“他呀,刚过年就外出打工了,后来头胀脸麻了,在杭州几家医院查了好久,查出是这个病,就回家来了,也没有跟家里讲。后来眼眶也肿了,快要看不见东西了,才告诉我们,是生了这个病。”
一个黑不溜秋、皮包骨头的中年人在一旁讪讪地接上:“医生说我得了这个病,那还有命嘛,工作也不要了,赶紧回家,后来人家说是可以治的,我就来这里了。”
妇女继续数落:“现在还是不听话,东西也不吃,这样的体质怎么继续放疗?”
小袁悄悄地拉了拉我,指指隔壁病房中站在窗口极目远眺的一中年男子:“他是美籍华人,在硅谷工作的工程师,从美国一州立医院转过来的。”恰在此时,中年人转过了身,只见他穿戴的十分干净得体,一看就是很有素质的人。
我很冒失地问:“你从美国来的,也得了这个病?”
美籍华人笑了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美国白人很少有患这种病,医生没有经验,这里是最专业的医院,事业只能暂时搁搁了,想想还是回来了。”
我若有所思。
忽然一阵似乎耳熟的语调从旁边飘过,侧目一瞥,一个三十出头的少妇正在不远处和一老婆婆争执着什么。妻马上听出是她的乡音,立马跟了过去。一阵叽里咕噜的绕口令般的对话过后,妻陪那少妇进了旁边的一间妇女病房。
过了好久,妻回来了,啧啧惊叹:“她是一名老师,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发现生这个毛病了,想想自己已经36岁了,如果孩子不要,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生小孩了,所以一直没有治(自己的这个病),也没有吃任何药,坚持到九个月剖腹产,孩子生下后马上到这里来治疗的。刚才同一病房的阿姨帮她洗东西,她坚持自己来。”
三个月明知自己患癌而不治疗,只为了宝宝的出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伟大的母爱,只能用“震撼”一词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