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 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4%B8%B9%E9%9C%9E%E5%9C%B0%E8%B2%8C1.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4%B8%B9%E9%9C%9E%E5%9C%B0%E8%B2%8C2.jpg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4.jpg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5.jpg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6.jpg
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当于现代海平面的高度,构成现代海岸的基本轮廓,形成了各种海岸地貌。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7.jpg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9.jpg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千米。中国海岸线长 1.8万余千米,岛屿岸线 1.4
万余千米。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进行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麻斑海豹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海底地貌 submarine
landform
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
8 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10.jpg
http://www.gdcct.gov.cn/agritech/kpzl/twdl/201105/W020110512545533520914.jpg
海底地貌与陆地地貌一样,是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的结果。海底大地形通常是内力作用的直接产物,与海底扩张、板块构造活动息息相关。大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深洋底缺乏陆上那种挤压性的褶皱山系,海岭与海山的形成多与火山、断块作用有关。外营力在塑造海底地貌中也起一定作用。较强盛的沉积作用可改造原先崎岖的火山、构造地形,形成深海平原。海底峡谷则是浊流侵蚀作用最壮观的表现,但除大陆边缘地区外,在塑造洋底地形过程中,侵蚀作用远不如陆上重要。波浪、潮汐和海流对海岸和浅海区地形有深刻的影响。
5、风积地貌 wind-deposition
landform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风力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风积地貌的物源多来自于古河流冲积物;现代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冰水堆积物;基岩风化后的残积 - 坡积物。影响风积地貌发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含沙气流结构、风运动的方向和含沙量的多少。如风的类型,有单风向、双风向与多风向;风速度的大小、起沙风的合成方向;地面起伏程度;地面组成物质的粗细与多少;地面的水分与植被分布状况等。
http://www.yangzheng.com.cn/blog/UploadFiles/2007-12/128664515.jpg
http://s15/mw690/00402op1gy6JTQHRi7cce&690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是沙丘。沙丘的主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抛物线沙丘、纵向沙垄、新月型沙垄、复合型纵向沙垄、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沙地等。
6、风蚀地貌 wind-erosion landform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①风蚀石窝;②风蚀蘑菇;③雅丹地形;④风蚀城堡;⑤风蚀垅岗;⑥风蚀谷;⑦风蚀洼地。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12.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13.jpg
7、河流地貌 fluvial
landforms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14.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15.jpg
http://s11/bmiddle/00402op1gy6JTQJ7yTE5a&690
http://zt.xxgk.yn.gov.cn/image20010518/30869.jpg
8、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
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19.jpg
http://s8/bmiddle/00402op1gy6JTQKcLH167&690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9、冰碛地貌
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冰碛地貌。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21.jpg
鼓丘是一种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形丘陵,通常高数十米、长数百米长轴与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缓。
9、冰缘地貌 (periglacial landform)
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冰缘原意为冰川边缘地区,今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范围相当于冻土分布区,部分季节冻土区也发育冰缘地貌。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地表由于气温的年、日变化及相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冻结和融化过程称冰缘作用。主要有冻胀作用、热融蠕流作用、热融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冰缘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有:石海、石河,多边形土和石环,冰丘和冰锥,热融地貌、雪蚀洼地。
http://s15/bmiddle/00402op1gy6JTQNDhsWde&690
http://s15/bmiddle/00402op1gy6JTQOyjF40e&690
http://www.xywxxf.com/WebEdit/UploadFile/200882917375428.jpg
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
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23.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24.jpg
10、湖泊地貌 lake
landform
由湖水作用(包括湖浪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湖浪是风力在湖泊表面引起水质点振动的现象。湖浪可以改造河流携带的、湖岸边坡被剥蚀下来的物质,在岸边形成湖泊滨岸地貌。湖浪冲击边岸,形成的激浪流拍击湖岸,形成了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湖蚀地貌,如湖蚀崖、湖蚀穴、湖蚀阶地等。湖积地貌有:湖积阶地、湖积平原、湖积沙坝等。入湖河流所携带的物质,在湖口地区可形成湖滨三角洲。由于风、气压、山崩、滑坡、地震等可以引起湖水位围绕一定位置发生有节奏垂直升降变化的定振波,从而形成水下崩塌、滑坡、浊流谷地、浊流扇等。当湖泊不断填充淤塞,湖水变浅,逐渐向沼泽方向演化形成沼泽。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25.jpg
http://s7/bmiddle/00402op1gy6JTQPHz38e6&690
http://pic.baike.soso.com/p/20101005/20101005133714-124975205.jpg
11、构造地貌 structural
landform
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质时期的构造和新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新构造。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岩石构造地貌。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断层崖、断层线崖等。由新构造运动形成的褶曲、断层等遗迹,称为新构造。新构造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貌,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升的阶地等。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类型。
http://pic.baike.soso.com/p/20101111/20101111130232-992818901.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27.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28.jpg
http://s4/bmiddle/00402op1gy6JTQQNnp1e3&690
http://s9/bmiddle/00402op1gy6JTQRRrv258&690
12、热融地貌 thermokarst
landform
地下冰受热融作用形成的地形。又称热喀斯特地貌。热融作用是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的过程。热融地貌可分为2类:①热融沉陷,主要发生在平坦地面,形成沉陷漏斗、洼地、沉陷盆地,积水后成为热融湖。多发育于平原或高原地区。②热融滑塌,多在<16°的缓坡上发育。有新月、长条、围椅、枝*等平面形态。有明显的季节性活动周期。中国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每年始于春季,夏季达到高峰,秋季逐渐停止。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0.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1.jpg
13、人为地貌 artificial
landform
人的作用在地球表面塑造的地貌体的总称。又称人工地貌。人类对地球表面地貌的作用是全面的,既有建设性也有破坏性;既有直接改变地貌过程和地貌类型,也有通过人类各种社会的、生产的、科学的实践活动间接对地貌的改变。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球表面地貌的作用也日益增强,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反馈和影响也更频繁,这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例如由于工业革命,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等增强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海面的上升,危及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2.jpg
14、重力地貌
gravitational landform
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②滑坡。③蠕动土屑。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实际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http://a2.att.hudong.com/60/24/01300000172566125794242672275.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3.jpg
15、黄土地貌 loess
landform
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
黄土地貌类型主要有:①黄土沟间地。包括黄土塬、梁、峁、墹地、坪地、洑地等。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称塬。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为梁。沟谷分割的穹状黄土丘为峁。老沟谷(距今约10万年形成)中由黄土堆积成的平坦谷地称黄土墹。为沟谷分割后的平地称黄土坪。沿沟呈条状分布的破墹地称地(有的称壕地)。②黄土沟谷。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河沟等。③黄土潜蚀地貌。地表水下渗对黄土进行潜蚀,使土粒流失(包括机械与化学作用),引起地面崩塌,形成黄土碟、黄土陷穴(有漏斗状、竖井状、串珠状)、黄土桥、黄土柱等。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4.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5.jpg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6.jpg
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的产物。有纯自然过程的侵蚀(即古代侵蚀)和人为因素参与的侵蚀(称现代侵蚀)。如何减少侵蚀,充分利用黄土土地资源,改造黄土地貌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的主要办法是:控制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地利用与改造;始终注意保持黄土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16、雅丹地貌
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上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发现这种奇特的地貌,并根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7.jpg
雅丹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区都可以找到,在中国也并不仅限于新疆。从青海的鱼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凉,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间都可以看到“雅丹”,是西北内陆的最大一片“雅丹”分布区;但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http://www.geoparkhome.com/uploads/editorfiles/%E5%B8%B8%E8%A7%81%E7%9A%8416%E7%A7%8D%E5%9C%B0%E8%B2%8C%E6%99%AF%E8%A7%8238.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