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之《劝学》

(2015-01-04 14:23:43)
分类: 高二上下半段

《劝学》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木直中绳:合乎。  (3)虽有槁暴:晒干。

(4)金就砺则利:磨刀石。(5)而闻者彰:清楚。  (6)假舆马者:借助,利用。

(7)善假于物也: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8)用心躁也:浮躁,不专心。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有”通“又”   “輮”通“煣”,使弯曲。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2)声非加疾也。            古义:强,洪亮。

(3)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借助。   (4)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脚或腿。

(5)用心一也。              古义:因为。         (6)金就砺则利。            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

(7)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四.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表示经常性,每日。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6)用心一也。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五.虚词用法。

1.而

 ①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关系,但)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递进关系,并且)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关系,和)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关系)   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反而)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关系,因而)    ⑦锲而舍之(表承接关系)                 ⑧锲而不舍(表转折关系,但)

⑨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关系,和)

2.之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指靛青)   ②輮使之然也(代词,指木)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助词,取独)             

 ④锲而舍之(代词,木头)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指定语后置的标志)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⑦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助词,取独)

3.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介词,比)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③善假于物也(介词,向)、

3.焉

   ①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②蛟龙生焉(兼词,与之)   ③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了)

4.者

   ①假舆马者(代词,……的人)         ②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代词,放在主语后面,表引出判断)

六.文言句式。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判断句)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3.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4.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5.輮以为轮(省略句)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判断句)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   8.假舟楫者(省略句)              9.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12.金石可镂(被动句)

七.阅读本文二、三、两段,完成1-9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4.说说下列句子主要的修辞手法。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  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6.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     B.用心一也    因为  C.非能水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    D.假舆马者   通“驾”,驾驭。

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取之于蓝     ②寒于水     ③锲而舍之    ④蟹六跪而二螯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9.下列句子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州之山水有异态者C.游于赤壁之下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A   2.D   3.C(例句中的“备”是具备的意思。A.完备;B.准备;D.防备。4.排比;对比  5.B    6.B    7.D    8.D    9.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