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高中语文备课本
高中语文备课本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3积分
  • 博客访问:791
  • 关注人气:87
  • 获赠金笔:0
  • 赠出金笔:1
  • 荣誉徽章:资深博主兑换图片博主服务私密博文现有金笔9支
正文 字体大小:

景泰蓝的制作

(2014-09-30 14:45:10)
标签:

佛学

景泰蓝的制作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产品制作过程确定说明顺序,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综合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感悟景泰蓝的美,体会字里行间表露的作者对景泰蓝制作工艺由衷地赞美,激发学生热爱传统工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按照产品制作过程确定说明顺序,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动词、副词及关联词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导入

1、出示景泰蓝幻灯片(配乐),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就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景泰蓝,欣赏过后,同学们觉得景泰蓝美吗?美在哪里呢?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它的美呢? (从颜色、造型、图案等角度)

明确:华丽典雅、造型独特、图案和绘画都非常精美。

2、出示景泰蓝花瓶,简介景泰蓝别名。

(1)教师出示花瓶,让学生观看、触摸和鉴赏。

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想看看真正的景泰蓝吗?我也带了个景泰蓝花瓶过来,为方便携带,花瓶较小。

(2)学生思考:刚才大家都用眼睛欣赏了精美的景泰蓝,现在我要请同学们亲自用手触摸一下、感受一下,花瓶表面的手感如何?

明确:光滑中有毛糙。

追问:你知道这个毛糙的东西是什么吗?

明确:它就是铜丝的质感。景泰蓝用红铜做胎,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粘在铜胎上,填上珐琅彩釉,然后烧成,所以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

3、 设疑提问,引出课题。

这个景泰蓝花瓶上的铜丝是怎样掐的?色料又是如何填上去的?最后又是怎样打磨成型的?带着这些疑惑,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课文,寻求答案。

新授:

一、   简介文体,引出顺序:

1、思考回答:请大家看目录,这篇课文与前两篇说明文《南》《神》相比,在组单元篇目的学习性质标示上有何明显的区别?

    提示:打星没有?(没有)。

明确:这篇课文,从学习性质上讲,它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它是一篇说明文。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用自读的方法来解读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我们则应根据说明文自身的特点来认识它,了解它,把握它。

2、思考回答:同学们,我想问一下:这篇课文作为说明文,它与记叙文和议论文相比较,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明确:

(1)从文体特点上讲,学习说明文,我们要了解和掌握说明的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等,这些都跟记叙文和议论文有着很大的区别。

(2)从表达的侧重点上看,记叙文侧重于言之有物,议论文侧重于言之有理,而说明文呢?则侧重于言之有序。

 3、追问:你知道说明文常见的顺序有哪些吗?

明确: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4、  继续追问:你认为《景》,采用了何种顺序?

明确:工艺流程或制作程序。

二、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1、思考回答:请同学们看课文,说说作者在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时,介绍了哪六道工序?

明确: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2、追问:你认为作者在介绍这六道工序时,是否平均使用笔墨?你认为哪两道工序的介绍最为详细?

明确:掐丝和点蓝。

 3、继续追问:为什么要详写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弄清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艺本身的流程。

    (一)掐丝

1、思考回答:作者在介绍“掐丝”这道工序时,抓住了它的什么特点?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朗读。

明确:“精细”。

2、继续思考: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作者在第4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加以介绍?

明确: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3、你读了之后,感受如何?你觉得作者运用的这些说明方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举例说说。

明确:

(1)作诠释:准确地概括了什么叫“掐丝”。

作用:解释说明

(1)举例子:以一棵柳树为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掐丝时怎样粘一片叶子。

作用: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掐丝”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

作用:生动形象。

(3)作比较:把“掐丝”和人们比较熟悉的刺绣作比较,更让人理解“掐丝”工作的精细。

作用:化抽象为具体。

4、继续提问:“掐丝”除了“精细”这个特点外,它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繁复”。

(1)追问: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应该从哪两节文字里去找?

明确:第6、7两小节。

(2)请大家从这两节中找出体现“掐丝”工作繁复的句子。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只用疏疏朗朗少数几笔的。”

“粘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件值得惊奇的东西。”“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单想想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铜丝没有一条不是专心一致粘上去的,……”

(3)再问:第一句中哪两个字体现了“繁复”,第2句中哪个词语体现了“繁复”?

明确:“繁笔”,“密密麻麻”。

5、继续追问:

景泰蓝的制作除了精细、繁复之外,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它还暗含了一个什么特点?

明确:手工操作。

小结:掐丝特点:繁复、精细、手工操作

6、体会说明的语言

(1)“掐丝”工作如此“精细”、“繁复”。那么“掐丝”工人的技艺怎么样呢?作者对这些掐丝工人的态度又是如何?

明确:掐丝工人技艺非常娴熟、高超,作者对他们由衷地赞叹。

(2)追问:那么作者在以粘一棵柳树为例时,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掐丝”工人技艺的娴熟和高超的?

明确: “恰如其分”

再问:你能从这节、第5节和第7节再找到像这样的词语吗?

明确:这些词语有:“自由自在”、“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生动美妙”、“工整细致”。

深化:这些词语一方面体现了掐丝工人娴熟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掐丝工人由衷地赞叹之情。

此外,第4节和第7中的一些关联词和副词运用也非常精彩。

第4节:“不用……就……”、“太”“可是……也……”“简直”、

第7节:“当然”、“反正”、“且不说”、“单想想”

这些词语,加强了语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掐丝工人高超技艺的赞美。景泰蓝是艺

术品,它的工艺更是一种艺术,而掐丝就是艺术中的艺术。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掐丝工艺的繁复美和精细美吧!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两节文字,注意朗读时要强调这些虚词(关联词和副词都属于虚词),体会虚词的表达效果。

(3)作者为了把“掐丝”工作说清楚,还准确地运用了一些动词,大家找找看,那3节文字出现的动词最多?

明确:第4、第8和第9节。

再问:把动词找出来

明确:剪—曲—夹—蘸—粘—焊—煮—洗(其中焊包括喷—拌—筛—烧)

小结:作者没有运用一个重复的动词,并且每个动词都用得恰如其分,准确而又直观地说明了掐丝的整个过程。

7、  掌握说明顺序

其实这3节文字我认为把掐丝工序又细化为3个小工序,同学们概括一下。

掐粘——烧焊——酸洗,当然最主要的是第一个工序

其中掐粘又分为几个环节?

剪——曲——夹——蘸——粘

烧焊呢?

喷——拌——筛——烧

上述工序,作者使用了一些时间副词来过度衔接。请大家把这些副词找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

“然后”“刚才”“就得”“先”“随后”“再”“洗过以后”,准确清楚地分清了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易于读者理解。

掐粘       剪—曲—夹—蘸

制作过程——六道工序——掐丝—— 烧焊 ——  喷—拌—筛—烧 

酸洗       煮—洗

作者就是以这样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使读者易于理解。

8、小结掐丝

作者为了说明掐丝是项精细、繁复的工作,采用了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用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概括了掐丝的各个环节,还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一些四字词语和具有感染力的虚词,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对掐丝工人高超技艺的赞叹。大工序中嵌套小工序,小工序细化为小环节,各工序、环节之间巧妙地运用时间副词衔接,把掐丝的过程,掐丝的特点表达得既准确具体又形象生动。

9、课堂练习

  填写表格:

制作过程

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打磨

镀金

衔接词

 

第二步

 

 

 

 

主要环节

 

剪、曲、夹、蘸、粘、焊、煮、洗

 

 

 

 

主要动词

 

 

 

 

 

详略安排

 

 

 

 

 

制作特点

精细、繁复、手工操作

 

(二)“点蓝”(略)

与“掐丝”相比,“点蓝”工作也非常精细、繁复。那么作者是如何来说明“点蓝”工序的精细和反复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也从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三个角度来回答。通过讨论的方式,共同探讨说明方法用了哪几种,为什么要用?动词用了哪些,第13节用了哪些关联词,说明顺序如何?

1、说明方法

第10节,科学、准确地解释什么叫点蓝,为什么叫景泰蓝?

第13节,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点蓝”用的色料非常多。

2、说明语言

“点蓝”这部分的动词运用,同样非常准确到位,捣、研、筛、和、舀、填等,没有一字重复。

第13节的一些关联词“不用……自然……”“要……才……”等的运用,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点蓝”工人高超技艺的赞美,渗透了作者对点蓝工艺繁复美、精细美的感叹。

3、说明顺序

点蓝工作也包括两道工序,磨色料和填色料,和掐丝一样,也是大工序嵌套小工序,小工序细化为小环节。

       磨色料       捣—研—筛

制作过程——六道工序——点蓝——           ——

填色料       和—舀—填

4、填写表格,检查自读情况

制作过程

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打磨

镀金

衔接词

 

第二步

轮到

 

 

 

主要环节

 

剪、曲、夹、蘸、粘、焊、煮、洗

捣、研、筛

和、舀、填

 

 

 

主要动词

 

 

 

 

详略安排

 

 

 

 

制作特点

精细、繁复、手工操作

 

(三)其他工序

    作者对其它工序的介绍简单明了,工序之间用“该说”“就是”“还得”等衔接词连接,显得有条不紊,言之有序。

(四)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 (3’)

说到这里,我们还得回到我们开始的提问了,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从这两道工序的自身特点和景泰蓝制作的独特风格两个角度去考虑。

1、“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是决定景泰蓝制作质量的关键工序。

2、景泰蓝制作的独特风格,正是由“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决定的,其他工序比较次要,而且工艺也比较简单。

三、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作者抓住了景泰蓝制作精细、繁复的特点,以景泰蓝的制作流程为序,详写“掐丝”和“点蓝”,这两道工序又采用大小工序嵌套,工序细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恰当使用动词和虚词,表达了对景泰蓝制作工艺的由衷赞美。

四、情感激发

“精细、繁复”是景泰蓝制作的两大特点,我认为它的工艺美也在于此,景泰蓝的工艺美就是一种精细到极致的美,一种繁复到极致的美。让我们来再度欣赏这精细繁复的景泰蓝之美,享受景泰蓝工艺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吧!(再放幻灯片和音乐)

同学们,景泰蓝工艺作为一种国粹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可以说它是幸运的;可是,你们知道这些工艺吗?他们同样也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出示幻灯片)漆器工艺,绚烂夺目现已经濒临失传;唐三彩工艺,历史有就,却面临发展困境;铜印工艺,风格独特,可这位59岁的老人已几乎成为全国唯一的传承者;藤编工艺,古朴美观,也因塑料制品横霸市场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这样下去,这些美丽珍贵的手工艺品我们只能到博物馆里去寻找它们的芳踪,我们不由得感慨:让我们一起珍爱我们的传统工艺吧!

五、拓展延伸:

1、  完成表格填写。

2、  搜集我们江南的传统民间工艺,简单地介绍它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阅读(1231)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