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翔古镇

(2017-06-08 15:00:19)
标签:

南翔古镇

分类: 1.旅游

南  翔  古  

http://s4/mw690/003ZNZaczy7bI1njdiHf3&690

南翔古镇:位于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面,南翔文化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500多年了,是江南著名的古镇之一。唐代经幢、五代砖塔(双塔)、宋代普同塔、梁朝古井、明代园林(古猗园),是南翔镇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古迹。

南翔镇的得名,缘于寺庙。据记载,早在梁天监四年(505年),当地人挖地掘得巨石一块,常有两只白鹤飞栖于此。僧人德齐和尚根据“白鹤栖息,有仙禽佛地之兆”而募化建寺,寺庙建成后白鹤南飞,故名“白鹤南翔寺”。因寺成市,南翔应运而生,寺兴而市旺,寺庙周围渐成市镇,“白鹤南翔”是南翔镇得名的由来。

南翔自古以来,商贾云集,集市繁荣,百业兴旺,素有“银南翔”之誉。宋元时期,南翔已成为江南一大土布贸易中心。至明清时,经济更为发达,清嘉庆时称南翔为“东南一都会也。”南翔人杰地灵,名人辈出,闻名遐迩,历代进士共有26人,文人雅士竞建园林,其中尤以江南名园“古猗园”为代表。

1991年,南翔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http://s5/mw690/003ZNZaczy7bI1tOxEge4&690

http://s11/mw690/003ZNZaczy7bI1u4S4afa&690

http://s5/mw690/003ZNZaczy7bI1ug8sId4&690

http://s5/mw690/003ZNZaczy7bI1uqfJyb4&690

1.南翔五代双塔:位于南翔镇报济桥北堍解放街的两侧,沐浴在朝露暮霭之中,旧时为南翔八景之一,称“双塔晴霞”。始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907960年),原峙立于白鹤南翔寺山门内侧,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月,报济桥旁民房失火,周围建筑均被烧毁,殃及天王殿等,一场火灾把古寺烧毁,双塔幸存。

中国建塔始于晋朝初期的佛塔,多木结构,到五代时始改用砖制。南翔寺双塔经历了一千余年的风风雨雨,依旧保持了江南地区典型的楼阁式砖木结构的特色,以其古朴典雅、窈窕俊美的塔姿屹立于南翔镇上。19629月,双塔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08月,再次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高十一米,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每层腰檐、平座都是砖制,每级都有佛龛,腰檐下用斗拱。每层四面有壶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方向各层互易。塔刹高耸,古朴玲珑,有八根铁制浪风索与顶层塔檐八只角相系。塔基筑有八角汉白玉石台,高两丈余,周可三抱。双塔亭亭侍立,晚霞掩映,如杭州雷峰夕照之景。南翔寺双塔是全国仅存的一对年代最悠久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http://s9/mw690/003ZNZaczy7bI1DU2DKb8&690

http://s13/mw690/003ZNZaczy7bI1E5rdO7c&690

2.南翔梁朝古井:位于南翔镇老街,始建于梁天监四年~十八年(505519年),俗称八角井,久旱不竭。千年甘泉(梁朝),南翔八景之一,就是指这两口古井。明代重修,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新建井亭。2008年南翔老街整修时被发现,在五代双塔前有两眼古井,命名为《梁朝井》,为古南翔寺山门外遗物,左右对称,形制相同。井深3.5米,铺砌有致的砖井台、八角形青石井圈、圆形砖砌井身、石板井盖及井圈上镌刻的“明弘治十四年重修”题记等,至今完好无缺。反映出南翔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http://s7/mw690/003ZNZaczy7bI1Ijg5E26&690

3.留云禅寺:位于南翔镇解放街169号,始建于梁天监四年(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唐时达到鼎盛,寺基扩大到180亩。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因理宗赵昀赐“南翔寺”匾额,寺名更为南翔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皇帝御笔亲题赐额“云翔寺”,故又易名为云翔寺。乾隆三十年(1766年)毁于火灾,而后迭经太平天国战乱,古刹毁损殆尽,唯有古塔两座、石经幢一对完好尚存,重建后的留云寺又名云翔寺。


http://s10/mw690/003ZNZaczy7bI1KVkZra9&690

4.檀园:位于南翔镇混堂弄5号,占地仅三亩多,为明代文学家、书画篆刻家、举人李流芳于明万历三十年(1605年)规划卜筑,园名取自其号。李流芳(15751629年)字茂宰,号檀园,晚称慎娱居士,居南翔,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天启二年(1622)进京会试,闻宦官魏忠贤专权,朝政日非,遂愤然赋诗而归,绝意仕途,其诗书画印俱佳。

园内原有宝尊堂、次醉厅、山雨楼、春雨廊等景点,为其读书养母、吟诗作画、会朋晤友的重要场所,乃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园,可惜毁损于明末清初“嘉定三屠”。世纪之初,镇政府斥巨资重建檀园(新园),以此延伸先贤人文而励后人,弘扬历史园艺以惠社会。全园布局紧凑得体,显示出一种宁静、典雅、精致、大气的气氛,既传承了江南古典园林的文脉,兼具时代气息。


http://s7/mw690/003ZNZaczy7bI1O7fDM26&690

5.报济桥:位于南翔镇解放街,北堍与商业老街人民街相交,跨走马塘,此地是南翔镇最繁华的区域。始建于宋景元四年(1037年),由云翔寺僧遇贤及其徒裔,在山门口甃石建,名曰报济桥,俗称“香花桥”。香花桥只是一座小桥,桥的跨度只有三四米,但是造得很精巧,别有韵味。人们进寺庙来往要经过此桥,因此桥名带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意味。


http://s1/mw690/003ZNZaczy7bI1QMqEE60&690

6.八字桥:位于南翔镇人民街,由吉利桥、隆兴桥、太平桥三座古拱桥,构成一个“八”字形,称之为八字桥,这里是南翔镇上最热闹的地区,当地人还有新年走三桥,图吉利的习俗。


http://s3/mw690/003ZNZaczy7bI22FD5o02&690

http://s11/mw690/003ZNZaczy7bI22SyN41a&690

http://s2/mw690/003ZNZaczy7bI233CJH01&690

7.御驾桥:位于南翔镇东市梢,,也名御家桥,又名德星桥走马塘南岸,跨黄泥泾,单拱。始建年代无考,明正德四年(1509)重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建,并增置石栏,跨度约9.5米,宽约3.5米,为石级桥面。


http://s14/mw690/003ZNZaczy7bI25XUWFcd&690

8.南翔老街:位于南翔古镇的中心区域,老街旧名“寺前街”,全长有270米,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花园长廊,令人心旷神怡。现老街景区有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和胜利街四条街,为传统的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经整修已基本恢复了清末民初“银南翔”的历史风貌:屋舍参差林立,大小商铺鳞次栉比。 

老街标志性景观就是五代双塔,在古塔广场还有,南翔古寺山门和梁朝古井遗迹,为老街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脉。当然南翔老街最名的则是南翔小笼馒头,闻名全国的南翔小笼就系出此地。


http://s5/mw690/003ZNZaczy7bI2bDUgIa4&690

http://s2/mw690/003ZNZaczy7bI2bPqnL81&690


http://s14/mw690/003ZNZaczy7bI2rXKxLfd&690

http://s4/mw690/003ZNZaczy7bI2s9xUT03&690


http://s9/mw690/003ZNZaczy7bI2c1eaca8&690

9.古猗园:位于南翔镇沪宜公路218号∕真南路3503号,原名猗园,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园中有“千年经幢,百年厅堂”之说,风格与苏州拙政园接近,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明嘉庆年间,时任河南府嵩县通判闵士籍所建的私家宅园,园建成以后有“十亩之园,五亩之宅”之说,又因园内遍植绿竹,语自《诗经·卫风》中“瞻波淇奥,绿竹猗猗”之句,取“绿古猗园竹猗猗”之意,定名“猗园”。明末,猗园归翰林李流芳之侄李宜之,李请著名的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内筑亭、台、楼、阁、榭、立柱、椽子、长廊上无不刻着千姿百态竹景,生动典雅,始成为一座江南闻名的私家大园。之后又归陆、李两姓。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又易主苏州洞庭山人叶锦昼,于翌年春起,大兴土木,拓地修葺,增筑逸野堂、梅花亭、坐花斋、听雨轩、蝶庵等建筑,于次年秋落成,改名为“古猗园”。

1932年,毁于“·二八”之役,假山倒坍,花木枯败。翌年四月,乡人成立古猗园整理委员会,募款重建。竹枝山顶之补阙亭(又名缺角亭),亦建于此时。补阙亭实为方亭,亭角独特,为何又名为“缺角亭”。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被日本侵占,激起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怒火。南翔人民为不忘国耻集资建亭,且将亭子的东北角故意少建一“角”,以示东北沦陷,其余三角似三只拳状翘角似铁拳凌空,以表示反抗侵略和收复失地的决心。“缺角亭以志国耻,象征着中国反帝民族之魂,现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19573月,南翔镇集资修缮古猗园,于101日竣工开放。19581959年,扩建北大门,开挖鸳鸯湖,架九曲桥,建五曲长廊、竹结构的浮筠阁。还将原南翔寺的一对唐代经幢和一座宋代石塔(普同塔)移置园内。1967年,更名为南翔公园,园中部分建筑被破坏。1977年,被列为上海市旅游景点,修复后仍称古猗园。并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于世。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http://s9/mw690/003ZNZaczy7bI2glGDmc8&690

http://s14/mw690/003ZNZaczy7bI2gytjf4d&690

http://s13/mw690/003ZNZaczy7bI2jSvtW7c&690

http://s12/mw690/003ZNZaczy7bI2gYbvZ4b&690

http://s1/mw690/003ZNZaczy7bI2hfKHC20&690

http://s5/mw690/003ZNZaczy7bI2huPmQb4&690

10.唐代经幢:原为南翔寺经幢,唐咸通八年(867年),立于南翔寺大雄宝殿前,是当年寺中的八景之一,已逾千年历史。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元元统二年(1334年)、清嘉庆年中先后重修。

解放时均已倒坍,1959年扩建古猗园时,由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搜集整修后移于南翔古猗园内,造型庄重生动,形象饱满优美,是上海市保护最完整的唐经幢之一。“文革”时经幢上诸佛象悉遭破坏,现都已修复,现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mw690/003ZNZaczy7bI2miUKI4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