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松江天马山

(2016-09-21 13:01:33)
标签:

上海松江天马山

分类: 1.旅游

上海松江天马山

http://s1/mw690/003ZNZaczy751bFPMqc70&690

天马山: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原天马乡境内,山势陡峭,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山形如行空天马,首昂脊弓,故名。古称干山,相传春秋时吴国干将铸剑于此而得名。据旧《图经》记,有干姓者居此;《圆智寺记》中也谓山后皆干姓所有,故名干山。元代三高士之一钱惟善诗有“干氏千年居此山”之句。

天马山旧时为佛教胜地,山上多梵宫寺院。每逢阳春三月、初一、十五,松郡乡民,诣山礼于中峰东岳祠,香火极盛,故又称“烧香山”。

天马山高冠九峰,海拔99.8米,周围2.5公里,山地面积约1800亩。山势陡峻,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长约0.8公里,南北山体宽约1公里。南坡陡,常出现峭壁;北坡缓而长,山形不对称。

天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在护珠塔东18米处有古银杏一株,树龄已达700余年。现树干枯死,仅东南一枝年年抽芽发叶,生机盎然。

天马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上景观遗迹甚多,据嘉庆府志载有旧“十景”:濯月泉、留云壁、看剑亭、餐霞馆、八仙坡、二陆草堂、半珠庵、双松台、一柱石、三高士墓。

天马山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岩壁、深谷、奇石以及颇具特色的杂木林、竹林,以及满山满野的野菊花,野树莓、石蒜等构成天马山富有野趣的独特自然景观。山上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更有几十种鸟类栖息枝头,数不清的彩蝶飞舞其间,山上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山上胜景不胜枚举,主要有六个景点:

1.护珠宝光塔:位于天马山中峰之右,又称斜塔,因塔严重倾斜,其倾斜度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由横云里人许文金始建,在圆智寺二门内,距今已有九百多年。1984年,施工修复,采取传统建筑工艺,保持斜而不倒的奇姿,1987年竣工。护珠塔七层八面,砖木结构,残高19米,修缮后的斜塔为佘山乃至上海的一大奇观。

护珠塔原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83326日,由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天马山佛光:中国有三大佛光:一为娥眉山佛光,二是黄山佛光,三就是天马山佛光。带有神秘色彩的天马山佛光表现有两种奇观:一是在护珠宝光塔周围出现,每当凌晨或日落时,阳光透过带水汽的云层,就会在塔边出现一个七彩的光环,十分美丽鲜艳,色彩如雨后彩虹,形状象大型车盘,镶挂在塔腰里或塔肩上,形成一种奇特神秘的现象;二是雾中“塔朝”蜃影,更使四乡万民顶礼膜拜。佛光带来神秘和祥瑞,吸引着众多善男信女来“烧香山”朝拜。

3天下第四泉:名闻华夏的天马山的“濯月泉”在镇江的“中泠泉”、无锡的“惠山泉”、苏州的“剑池泉”之后名列第四,故称“天下第四泉”。泉水甘冽,为饮茶酿酒的上好用水。明何三畏曾作“第四泉记”云:“考之郡志,天马山有浴眼泉,掬之明目,而此泉自地涌出,缘石壁数仞,自苍苔紫藓间汩汩而下。羽士沿其流处,发其脉,广深丈许,得石地中,模糊一石,拂之,隐隐有点画形,因洗而视之,有‘天下第四泉’五字。”而嘉庆府志载濯月泉又名第四泉;《娄县志》则记:“有泉曰片玉,掬以颒面,云能明目。”

4古银杏树:在斜塔东20米处,有一古银杏树,相传为宋银甲将军周文达亲自种植,树龄至今已有700多年。当地人传说古银杏乃神之手,支撑着护珠斜塔而不倒;又传说在树干上钉上一只铁钉,就会得子,故后世人在树身上钉有大量铁钉,致使树杆大部分枯萎。幸运的是,还有一主枝长得生机勃勃。

5.上峰寺:在天马山巅,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寺内供奉一尊饰金铜铸观音佛像,高3米,重达3600斤,天马乡民对铜观音佛像非常敬重膜拜。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于大殿东南隅建摩云阁,崇伟壮观。

抗日战争初期上峰寺仍有殿堂,和那尊铜观音佛像,后被侵华日军焚寺并抢走了铜佛,使上峰寺成为一片废墟。

佘山森林公园在摩云揽胜景区内的上峰寺遗址处,建起了一重小院,在原大殿位置重建那尊铜观音佛像,仍为重3600斤,高3米,由松江西林寺方丈性修大法师主持开光,是天马之神,香客莫不顶礼膜拜。可惜只有简易棚遮挡,却没有重建殿堂。

在上峰寺旧址,还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性测量标志H42石碑,是上海地理高度的基准点,也是上海海拔最高点的象征,即为上海地理最高点99.8米。

6三高士位于天马山东麓,为元代著名文人杨维桢、钱惟善、陆居仁三人墓的合称。杨为浙江会稽人,钱为浙江钱塘人,陆为华亭人,3人同隐干山,死后皆葬于此。南为杨墓,其左2丈为陆墓,又稍左靠北1丈为钱墓。

其他景点、景物有:鲤鱼石、上清泉、圆智教寺遗址、朝真道院遗址等。

鲤鱼石:原在山顶,相传被风雨化去。《干山志》作双鱼石,志载,其胁有泉,游人掬以頮面,云能明目。

上清泉:在天马山的中峰,原元代宣抚使周显祠的下面,为宋徵士周镛所凿。深四五丈,通体块石上刻“上清泉”3字,旁镌“咸淳癸酉山隐题”7字。

圆智教寺依天马山而建,是当时的名山巨刹,全寺依山体高低共分为三部分,分别名为上峰寺、中峰寺与下峰寺。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扩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赐额圆智教寺,寺后建有护珠塔。据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松江府志》卷七十五“圆智教寺记”载:“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都水使者钱绰扩建寺院。”

圆智教寺作为江南名刹,曾是上海最高山天马山上的一道亮丽的佛教文化风景。历经沧桑和战乱,仅存下护珠塔和中峰寺遗址。


http://s9/mw690/003ZNZaczy751bJ5piMf8&690

http://s14/mw690/003ZNZaczy751bJ8Bvn1d&690

http://s16/mw690/003ZNZaczy751bJcsJp3f&690

http://s15/mw690/003ZNZaczy751bJg9nE8e&690

http://s6/mw690/003ZNZaczy751bJlDfLf5&690

http://s10/mw690/003ZNZaczy751bJnZONb9&690

http://s6/mw690/003ZNZaczy751bJrgEZ85&690

http://s3/mw690/003ZNZaczy751bJwP4K22&690

http://s8/mw690/003ZNZaczy751bJAcUDf7&690

http://s7/mw690/003ZNZaczy751bJFbo2e6&690

http://s15/mw690/003ZNZaczy751bJKkbkce&690

http://s1/mw690/003ZNZaczy751bJO83680&690

http://s15/mw690/003ZNZaczy751bJRcJMce&690

http://s2/mw690/003ZNZaczy751bJUFq161&690

http://s2/mw690/003ZNZaczy751bJXvGN31&690

http://s4/mw690/003ZNZaczy751bK0TPt9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水意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