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史文化名城
标签:
泉州历史文化名城 |
分类: 1.旅游 |
http://s13/mw690/003ZNZacgy72EvFL9jC1c&690
http://s14/mw690/003ZNZacgy72EvG6heR6d&690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北承省会福州,南接特区厦门,东望宝岛台湾,辖4个区(丰泽、鲤城、洛江、泉港),3个县级市(石狮、晋江、南安),5个县(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是福建省大中心城市之一。
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联合国唯一认定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行走在城市中间,千古遗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既内敛深沉又舒展奔放。
泉州,也是多种宗教聚集的地区,素称“宗教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更是中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50万人,旅居港澳同胞76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近半数,约900万人祖籍是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就设在泉州。
泉州古城,拥有3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国家3A级以上景区、2处国家地质公园和1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泉州古城,帆樯林立,万舸争流,梯航万国,商贾云集,一派繁华,是为朱熹所感叹“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宗教圣地,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盛名。
泉州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以海丝文化史迹旅游、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等为特色,其中泉州18景最为知名,堪称大自然的惊喜。
泉州著名的“十八景”是: 清水岩、涂门街、东湖公园、五里桥、蔡氏古民居、府文庙、开元寺、崇武古城、洛阳桥、牛姆林、清源山、西湖公园、深沪湾、天后宫、黄金海岸 、仙公山、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
泉州还拥有国内多个“之最”,其中天后宫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妈姐庙;开元寺内的东西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石塔,高48.24米;中国仅存的草庵摩尼教寺是世界上唯一的摩尼教寺庙;清源山老君岩的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长眠着穆斯林先贤的灵山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墓;崇武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洛阳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安平桥是我国最长的古石桥;南安丰州九日山的祈风摩崖石刻群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的祈风石刻;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则是我国惟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史的专门性博物馆。
1.开元寺: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塔等建筑。
大雄宝殿是中轴线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甘露戒坛始建于宋,现坛系明初重建,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
泉州东西塔,耸立在开元寺两侧广场中,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相距约200米,这就是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两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开元寺内的千年古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开元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
http://s6/mw690/003ZNZacgy72EvJn1nT05&690
http://s1/mw690/003ZNZacgy72EvJrvu8e0&690
http://s2/mw690/003ZNZacgy72EvJu8QVf1&690
http://s8/mw690/003ZNZacgy72EvJxksT37&690
2.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辖,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
泉州天后宫除较完整地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在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还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厢廊、梳妆楼等建筑。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http://s11/mw690/003ZNZacgy72EvSnYn04a&690
http://s1/mw690/003ZNZacgy72EvSrlOE40&690
http://s2/mw690/003ZNZacgy72EvSug49d1&690
http://s5/mw690/003ZNZacgy72EvSKS9K44&690
3.府文庙: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
(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
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五百余件。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范畴,后辟为他用。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将其作为重点工程,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http://s12/mw690/003ZNZacgy72EvW8lyH3b&690
http://s7/mw690/003ZNZacgy72EvWb6LQ16&690
http://s7/mw690/003ZNZacgy72EvWeljU76&690
4.通淮关岳庙:位于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公,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名古迹,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
正殿称“武成殿”,祀三国关羽和南宋岳飞,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右为“三义庙”祀三国时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旁祀诸葛亮。左为“崇先殿”,奉祀关公三代先祖。今日三殿并峙,形成结构对称庙宇壮观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294平方米。
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雕。 庙内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历代泉籍文士名贤之石刻、楹联遍布,文化内涵丰富。
http://s5/mw690/003ZNZacgy72EvZkxiQ64&690
http://s7/mw690/003ZNZacgy72EvZpE5806&690
http://s12/mw690/003ZNZacgy72EvZsfOP9b&690
http://s13/mw690/003ZNZacgy72EvZv6FK2c&690
5.泉州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2年(1009年),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又名“艾苏哈卜大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外、中、内三层。第一、二层皆为圆形穹顶拱门,第三层为砖砌圆顶。楼顶为平台,四面环筑“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北墙左右嵌有二方阴刻“月”、“台”石刻,为伊斯兰教徒“斋月”用以望月,整座建筑造型巍峨壮观。
“奉天坛”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现仅存四围石墙。入东墙尖拱形正门,看西墙正中有一法拱形的高大璧龛,龛内刻有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名石刻,保存完好。寺的西北角为“明善堂”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因奉天坛礼拜殿屋盖倒塌后,教徒们便移此做礼拜。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http://s1/mw690/003ZNZacgy72Ew2X8tOa0&690
http://s14/mw690/003ZNZacgy72Ew30prv3d&690
http://s6/mw690/003ZNZacgy72Ew33IKF15&690
http://s15/mw690/003ZNZacgy72Ew36rpk8e&690
6.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
清源山,自古以来,就以36洞天、十八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在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其中以老君岩为代表,六处宋元时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http://s16/mw690/003ZNZacgy72Ew7nMCjbf&690
http://s2/mw690/003ZNZacgy72Ew7rm8x01&690
http://s15/mw690/003ZNZacgy72Ew7uxbwce&690
http://s15/mw690/003ZNZacgy72Ew7xS9g7e&690
7.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乍山龙喉岩,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粟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http://s16/mw690/003ZNZacgy72EwaAOZh1f&690
http://s14/mw690/003ZNZacgy72EwaKkiN0d&690
http://s15/mw690/003ZNZacgy72EwaNbfE0e&690
http://s11/mw690/003ZNZacgy72EwaQAxsaa&690
http://s3/mw690/003ZNZacgy72EwaSP8Cd2&690
8.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仁宗帝,皇祐5年至嘉祐4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http://s13/mw690/003ZNZacgy72Ewek3eIdc&690
http://s10/mw690/003ZNZacgy72EwemZXb79&690
http://s6/mw690/003ZNZacgy72Eweqgdf85&690
http://s12/mw690/003ZNZacgy72EweuBfR5b&690
9.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拨款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
http://s5/mw690/003ZNZacgy72Ewhksw4a4&690
http://s1/mw690/003ZNZacgy72EwhnZZe20&690
http://s9/mw690/003ZNZacgy72EwhqEgEe8&690
http://s2/mw690/003ZNZacgy72EwhvgWJ91&690
10.郑成功史迹: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 · 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
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
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200余件珍贵文物。占地10亩的郑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
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凡来泉州者,几乎都要到成功史迹走一走,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http://s9/mw690/003ZNZacgy72EwlfuIM28&690
http://s11/mw690/003ZNZacgy72EwlillM5a&690
http://s3/mw690/003ZNZacgy72EwlkQlIc2&690
http://s3/mw690/003ZNZacgy72EwlByJIc2&690
http://s6/mw690/003ZNZacgy72EwlDPENc5&690
http://s14/mw690/003ZNZacgy72EwlGzDv1d&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