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市古塔、佛塔、宝塔一览

(2014-10-22 18:58:51)
标签:

上海宝塔

分类: 1.旅游

上海市古塔、佛塔、宝塔一览

      

    1. 龙华塔位于徐汇区龙华路与龙华寺相辉映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40.64米,八角七级,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形庄重秀丽。龙华塔上海市区唯一的宝塔,也是上海现存最早的佛塔。

   相传龙华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五年(242年),寺旁的龙华塔建成于赤乌十年(247年),名“报恩塔”,传说系孙权为报母恩而建。龙华寺的创始人是康僧会在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0,他从交趾(今越南北部)来到建业(今南京市)。康僧会向孙权宣扬佛法,烧香祈祷,得到佛舍利十三颗,吴王大喜,下令营造十三座宝塔,龙华寺塔就是其中之一。

   龙华塔经整修后,恢复了宋代旧观,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共七层,总高40八米,内室为方形,底层高大,往上逐层收缩,形成密檐。飞檐高翘,檐角下悬铜铃,微风吹过,一片叮呼清脆的铃声。塔顶有铁制的覆钵、露盘和宝瓶,及号称镇塔之宝的七相轮。龙华塔耸立在黄浦江畔,造型优美,结构坚固,雄伟壮丽,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1977127 日,龙华塔龙华寺被列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1027日,龙华塔被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2/mw690/003ZNZacgy6N14KWgHD21&690
 

    2. 真如佛塔位于普陀区真如镇兰溪路,真如寺为上海四大佛寺之一。始建于唐代,旧址在宝山区大场镇,原名“真如院”,又名“万寿寺”,俗称“大寺”。宋嘉定年间(12081225年),僧永安改建真如院。元延佑七年(1320年),僧妙心移至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重建,并向朝廷请额改名为“真如寺”。199224日,真如寺修复后对外开放。

    1998年,真如寺新建了一座内十层、外九层的四角方塔,19991224日,真如寺举行真如佛塔落成典礼。“真如佛塔”,高高53.62米,共9层,外形为仿宋元代建筑的传统木结构楼阁式宝塔,造形端庄、古朴。佛塔平面为方形,除框架外,其余全部由木料构成,全塔共用杉木、柳桉等约300立方米,堪称名副其实的木塔。由于该塔的风格与全寺建筑极为协调协,故塔的建成,不啻对全寺的外观有着画正点睛之妙。

    20111027日,真如寺正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2/mw690/003ZNZacgy6N14NlM2df1&690

 

3. 韩塔:位于普陀区桃浦镇南敦煌路又名白塔,南宋建炎三年(1129)冬,金兵南下临安,翌年韩世忠由平江移军驻兵海上,筑双塔以标渡。两塔相距十里,南塔在杨家桥,此为北塔。韩塔附近原有一绕圈池的村落,据说为韩屯粮所在。清、民国多次修葺,后因时代久远,疏于维护,塔刹已颓,塔身倾斜,破败不堪,20008月倒塌,2003年于原址按原形制重修。

    重修韩塔砖木结构三层,平面正六角形,通高4.9米,底面积2.3平方米。第一层高2.2米,每边长0.95米,东壁有如意形空洞;第二层高1.3米,每边长0.8米;第三层高1米,每边长0.65米;墙面磨砖对缝,飞檐有雕饰。

    韩塔为嘉定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129日,公布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http://s15/mw690/003ZNZacgy6N14PHHNYde&690

     

    4. 闸北水厂水塔位于杨浦区闸殷路前身是闸北水电公司制水厂。始建于1911年,中国民族资本,1926年由恒丰路原,搬迁至闸殷路现址。

        闸北水厂建筑系典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复兴现存老办公楼、水塔等建筑均保存完好。老办公楼建造于1926年,为仿中国古典建筑,是砖混结构的两层飞檐斗拱形态,占地面积237平方米,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

    水塔建造于1926年,初建时为尖顶葫芦形八角水塔,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09平方米。1993年水塔大修,墙体加开了半圆弧形钢窗,内部四层改为五层,并将原混凝土葫芦顶塔尖改为琉璃宝塔顶,成为观赏性建筑。

2004225日,公布杨浦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现为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http://s10/mw690/003ZNZacgy6N14T2xPr99&690

   

    5. 潮音庵报恩塔:位于浦东新区曹路镇顾东公路,俗称观音堂。始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因佛经中有“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的偈句,当时又濒临东海,常能听到海潮声音,故名“潮音庵”,1979年修复后向社会开放。

    1996年,在大殿东侧新建一座“报恩塔”,61米,八角七登高可东眺东海、西观市区。报恩塔取义于报四重恩,一报国家恩,二报佛尊恩,三报众生恩,四报父母恩。

 

http://s4/mw690/003ZNZacgy6N14VeOqLa3&690

 

 6. 七宝寺:位于闵行区七宝古镇新镇路,七宝初为福寿庵晋陆机陆云家祠,在松江陆宝山,俗称陆宝庵、陆宝院。五代十国,庵迁往淞江,吴越王钱镠赐以金宝莲花经,并云“此亦一宝也”。庵遂改名七宝寺。2000年,政府决定移址重建,越年落成。

七宝寺里有一座七宝塔,全名叫做七宝琉璃玲珑塔。始建于2002年。塔高47米,共7层。塔体采用了底层为四大天王中的北天王多闻天王毗沙门,护财守富;宝塔第二层供奉的是最熟悉的南海观音菩萨;第三层供奉的是消灾延寿药师佛;第四层为阿弥陀佛;第五层为地藏王菩萨;第六层为文珠师利菩萨;第七层为文曲星君。另外塔内每一层都有上千个相应的微型神位,以供善信们托名供奉每到晚上,七宝塔上华灯四放,佛音袅袅,随时遥奉,可谓祛灾避祸,心想事成。

 

http://s10/mw690/003ZNZacgy6N14YoDY569&690
 

7. 法华塔位于嘉定区嘉定古南大街又名金沙塔,依河傍街,塔下有塔院。始建于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元至大元年(1308年)僧人道坚重修,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塔身仅存一级,知县陈一元重建。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几经大修。1919年复又修葺,1924年戴思恭等募款大修,拆去腰檐栏杆等构件,改砌成钢筋水泥栏杆。1945年,钱孝慈又出资修缮。法华塔呈楼阁式,七级方形,塔身内有粗大的塔刹柱并设有木梯。塔身底层匾额上书“万历戊申县晋安陈一元重建法华塔,伊蒲戒弟子娄坚书”,匾额两旁壁间嵌有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法华塔记》和《重修法华塔捐助督工碑记》各一方。

1996年,按明代风格对该塔进行了修复如今,老街已形成以一塔、二河、三街、四桥融为一体的江南水乡佳景。法华塔有塔无寺,登上七级法华塔顶层凭栏俯瞰远处,只觉得气势开阔,亭台楼阁此起彼伏,好一派清明上河图般繁荣富饶。

传说当时嘉定的读书人科名衰微,于是有人便提议在横沥河与练祁河交汇处的街上建塔,取名法华,意即人们都能得到佛一样的智慧,用以激励读书人奋发进取。建塔之后,嘉定果科名鹊起,到明清之际,嘉定科第蝉联,代有名人因此宝塔被看作嘉定文风之所赖。而今,座雄伟秀丽的宝塔巍然耸立于街衢闹市之中,把嘉定古城点缀得古朴典雅。

2002427日,公布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2/mw690/003ZNZacgy6N150w6Z301&690

 

8. 万佛宝塔(石塔)位于嘉定区嘉定古镇塔城路汇龙潭公园内,宋代建造,塔高约4米,莲花瓣塔刹,底座边长2.4米。塔身花岗石质方形二级,第一层一面阴刻楷书万佛宝塔四字,另三面各刻火焰形尖拱佛龛,内浮雕莲座坐佛一尊。第二层一面刻经文,三面分别刻有立身佛象,内浮雕莲座立佛各一尊。装饰花纹刻云纹、双龙纹。塔顶有覆钵、相轮。原址在嘉定南门外石塔弄石塔寺内。1979年搬迁至县博物馆保管,1982年,经整修后移入汇龙潭。

    2000111日,公布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0/mw690/003ZNZacgy6N152Nhy139&690

 

9. 南翔寺砖塔(双塔):位于嘉定南翔镇报济桥北堍解放街的两侧,旧时为南翔之一,称双塔晴霞。始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907960年)原峙立于白鹤南翔寺山门内侧嘉庆镇志中有详细的记载:山门内有砖塔二,东西相望,大可三抱,三丈许,八角七级,房各有井一。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月,报济桥旁民房失火,周围建筑均被烧毁,殃及天王殿,一场火灾把古寺烧毁双塔幸存。

该塔高十一米,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每层腰檐、平座都是砖制,每级都有佛龛,腰檐下用斗拱。每层四面有壶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方向各层互易。塔刹高耸,古朴玲珑,有八根铁制浪风索与顶层塔檐八只角相系。塔基筑有八角汉白玉石台,高两丈余,周可三抱。中国建塔始于晋朝初期的佛塔,多木结构,到五代时始改用砖制。

南翔寺双塔代表了这一时期建塔用料上的变化已经历了一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历代未曾进行过任何加固维修,以其古朴典雅、窈窕俊美的塔姿屹立于南翔镇上。由于年久失修,塔的出檐已经脱落,塔刹、相轮全无踪影,砖木风化十分严重,但专家们认为古塔依旧保持了江南地区典型的楼阁式砖木结构的特色。

19629月,双塔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0826,再次公布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mw690/003ZNZacgy6N155dAv620&690

    10. 万安塔和普同塔(石塔)位于嘉定南翔镇古猗园青清园附近。

    万安寺、塔始建年代不详,由于万安寺有“槎溪泰定万安寺”之称,万安寺应建于元泰定年间。万安寺、塔原坐落于南翔镇西南的泰定万安寺内,寺毁塔圮,损毁十分严重,1988年修复后移入古猗园此处。

    普同塔坐落在古猗园的荷花池中,为南宋嘉定十五年(1227年),由甘子荆及其妻王氏所建。普同塔原在南翔寺九品观荷花池中,是为寺中僧人埋葬骨灰之处,后寺毁塔存。

    普同塔为石结构,五层八面,高6.6米余,塔身呈八角柱形。第一层八角形,刻有四天王像,上为八角形石座;第二层作八角形,每面刻有浮雕佛像,再上覆以檐,上承莲花座;第三层作四角形,上有石刻云龙。再上为圆盖;第四层作四角形,刻有俯佛像,再上为八角形盖;第五层作不规则圆形。整个塔身雕刻精美,制度繁复,又十分调和。

1959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其移置于古猗园土阜上。19601月,此塔被列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石塔移入园中荷花池内。

 

http://s16/mw690/003ZNZacgy6N157qOPtff&690

http://s14/mw690/003ZNZacgy6N157vdEh8d&690

 

     11. 永安塔:位于嘉定安亭镇老,严泗桥东堍,泗泾河、安亭泾交汇处。在三国吴赤乌二年,安亭就有菩提寺,传说为吴主孙权母所建,寺东隔安亭泾原建有古塔,名为永安塔,清代毁于大火。

     2003年八月新建仿宋永安塔,塔高56.88九层六面,2005年七月建成。高十点八米的塔刹是用黄铜镀金制成,鎏金铜刹高耸在塔顶,数里之外,势如浮云,金光耀日。斗拱、梁柱、扶栏均用彩绘特制黄铜包裹。塔外廊檐均用细木雕琢,整座宝塔,雍容华丽,金碧辉煌。底部是五级平台,四周白玉为阶,粉墙黛瓦,高入云霄,斗拱重叠,重檐翠飞,雕梁画栋,玉栏朱糟,琐窗耀日,金碧相辉。塔内每层均有扶梯攀登,自底层起,层层有佛像,塔顶内斗穹中塑有999尊金佛,就是千数少一。

     常言道:“心中有佛,佛在心中”,凡心诚者皆能成佛。登上极顶,举目四临,整个汽车城尽收眼底。塔下有古桥严泗桥相托,周围是仿明清建筑相衬,桥下潺潺水声,仿佛诉说着两岸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展现安亭永安朝晖,双桥塔影一景。

   http://s3/mw690/003ZNZacgy6N159BkpY22&690

 12. 青龙位于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是上海最老的古塔。青龙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因“青龙镇”而得名,又名“报德寺”。长庆元年(821年)重修,改名“隆福寺”并建塔,名“隆福寺塔”,又名“青龙寺塔”、“青龙塔”、“青龙雁塔”。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重建寺、塔,宝塔为七层八角形的砖身塔,今仅存塔身,残高29.9米。

青龙寺,因处华亭县青龙镇南,故又称南寺嘉祐七年(1062杭州梵天寺僧人了空法师来青龙寺弘扬天台宗,改寺名为隆福教寺。由于弘法笃信,使青龙古寺远近闻名。元大德至正年间12971340),宣慰使任仁发祖孙三代相继出资重修寺塔这次规模宏大的修葺竟长达44修葺一新的青龙古寺更加雄姿勃发。

顺治元年(1644),百愚大师重建大雄宝殿、地藏殿、方丈殿、韦驮殿、普同塔、揖秀堂、且歇堂等。当时青龙寺占地60余亩,规模宏大,寺院有房屋5048间,有佛角为天下之雄之誉。康熙五十四年(1715康熙帝南巡江南,慕名游寺,亲书精严寿相匾额,御赐寺名吉云禅寺,故青龙塔称“吉云禅寺塔

当时青龙寺建筑伟华丽,享有佛塔为天下之雄美誉,为当时江南名佛教丛林之一。嘉庆三年1798年)失火,大殿烧成废墟道光十一年(1831)重建大雄宝殿等,咸丰十三年(1860)又遭兵燹,寺屋废损大半,仅存两殿及清代重兴青龙隆福寺碑记敕赐吉云禅寺重建大殿铭两通石碑。

1993年,经批准修复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寺内香火兴盛,梵音缭绕,瑞象屡现。尤为瞩目的是青龙古寺,尊尊白玉佛像,庄严非凡;座座红木佛龛,华贵增色。步入青龙古寺,叩拜礼佛,诵经加持,朝钟暮鼓,格外吉祥。万千信众,到了青龙古寺,目睹佛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无不称之为:中国唯一,世界罕见

19593月,青龙寺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9月,青龙塔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929日,公布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2/mw690/003ZNZacgy6N15bkOmv6b&690

     13. 万寿塔:位于青浦区夏阳街道,县城南门外大盈浦沙洲上,俗称南门塔立于沙洲上的万寿塔,原有木桥相通。现已与岸相连,为上海地区塔龄最小的一座古塔。

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乾隆三十九(公元1774年),由曾任山东布政使的徐恕修葺,金碧之光,灿烂天表塔系砖木结构,塔为砖平面方形,七层四面,楼阁式。万寿塔与佛教无关,系当时青浦文人绅士为庆得朝廷蠲免,并为乾隆皇帝祝寿而集资兴建,故名万寿塔。塔成之后,附近又营造堂、殿、庑、占地30余亩,称万寿塔院。院有殿,气势雄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塔遭雷击,损坏较重。隆四十六至四十七年,金石家王昶于塔院修纂《青浦县志》。光绪九年(1883),有一铜匠上塔偷锡,于熔锡时失火,塔刹、腰檐、平座、塔内楼板扶梯等木结构大部焚毁,仅存砖体塔身。故今塔顶、腰檐俱无。现24.53米,边长4.35米。19593月,列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塔基临河筑石驳岸,四周建龙背花窗围墙。1993年,对塔身进行抢修加固。

万寿塔现为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http://s2/mw690/003ZNZacgy6N15dfrJne1&690
 

 14. 泖塔:位于青浦朱家角镇沈巷张马村西,为三泖地区的古塔,在泖河中的一个小洲上,太阳岛南端唐乾符年间(874879僧如海在泖河中筑台建塔、寺,赐额为澄照禅院。宋景定年间(12601264)易名福田寺,故塔又称福田寺塔,后又名长水塔,俗称泖塔时泖河浩淼广阔来往船只都以泖塔为标志,夜间塔顶悬灯,指示航道。泖塔为著名的游览胜地,明代屠隆《福田寺塔院记》载:“登泖塔,坐藏经阁,凭栏瞩眺,四面烟水迥绝;大士浮图,巍然矗立烟云空翠间,洪涛冲击,日夜撼其下;川鱼沙鸟,芙蕖菱芡,参差历落,钟磐之音泠泠然,与波浪相答。少顷,断虹婉蜒,上挂木杪,日气霞彩,下射波心,殿阁回映闪烁,陡作黄金相。又顷之,月出东海,波澄如镜,流光荡漾,直是浮金刹舍。心洒焉,乐之。时与诸君各赋诗记游,盖幽峭空旷,离绝尘世,足资高流栖遁,词人登览,洵云间山水之最胜也。”

寺原有碑亭、山门、钟楼、鼓楼、江山一览楼、潮音阁、文昌阁、藏经阁、杰阁、净室、僧房、放生台、斋房、伽蓝禅堂、湛应殿、观音殿、转藏殿、武圣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群,内悬宋徽宗赵佶的“云山堂”、朱熹的“江山一览楼”、李待问的“浸烟藏月”、赵孟頫的“方丈”、董其昌的“小金山”等匾额,墨宝荟萃,布设雅丽。明天顺年间(14571464)修塔院,嘉靖和万历间又陆续添建,成为有规模的佛寺。清末民初,寺屡遭兵燹,建筑大部被毁。到解放时仅存1塔,为方形,54面,塔身及相轮尚存,平座、腰檐已破落殆尽。仅存此塔。塔为砖木结构,五级四面,高29米,边长8.63米。

19593月公布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9月公布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19808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修复。199710月被国际航标协会列为世界历史文物灯塔。

 

http://s10/mw690/003ZNZacgy6N15grHLj69&690

 

    15. 凌霄塔:位于青浦区外青松公路7270福寿园内。福寿园创建于1994年,园区占地一千多亩,优美的自然景色、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风格迥异的艺术雕塑,使整个园区气势恢宏、风范典雅。2004年,福寿园经民政部批准,建成了中国首座人文纪念公园。2008年,福寿园以公园为主体,将传统的殡葬文化和人文艺术理念相结合,建成“以名人为主体,以文化为主题”的特色陵园。被世界殡葬协会列入世界十大公墓,并冠以“东方最美的墓园”之名。福寿园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经市文管委批准的人文纪念馆。

      http://s9/mw690/003ZNZacgy6N15ikA8828&690

     16. 方塔:位于松江方塔南路方塔园内,兴圣教寺建于五代后汉乾二年(949),建于宋熙宁元祐年间(10681094年),在兴圣教寺内,兴圣教寺塔。塔42.5米,呈四方形,称方塔。寺毁元代,唯存此塔。虽经历代修葺,仍保持宋代原貌。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大修,当时曾被誉为江南造型最美的塔。

     因年久失修方塔损坏严重,走廊和塔内各层木结构大部毁坏,塔身向西北倾斜约54厘米。19557月,县文教科采取了保护性措施,方塔系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内各层有木梯,底层有“地宫”,为一离地面1.5米以下砖室,内放一个石匣和两个银匣,有石盒、铜佛、唐开元钱币、宋代钱币等遗物。

 19751977年,进行复原大修,恢复腰檐、平座、栏杆等,保持“古旧”的风貌。修复后的方塔,造型美观,做工精巧。尤其是斗拱、壶门上的月梁及砖身上的撩檐枋等,十分古朴秀美,大部分斗拱保存了宋代原物。砖身底层外壁每面宽6米,四周筑有围廊,以上逐层收缩,砖身外壁由砖柱划分为三间,正间设壶门,内为方室,设木梯连接各层。砖身每层四面辟门,门内通道上施叠涩藻井,内室用券门。塔顶部由复盆、相轮、宝瓶等组成高达八米的塔刹4根铁索,从尖顶拖向第九层的檐角,称为风浪索。

     1978建方塔园以方塔为中心,错落有致,旷达舒展全园占地面积182亩,1981年建成开放。方塔园内主要国家级文物:宋代的方塔市级文物:明代的府城隍庙砖雕照壁;区级文物:宋代的望仙桥,明代的兰瑞堂,清代的陈化成祠、天妃宫水陆池等十余处景点,另外还有仿古长廊(内有董其昌怀素贴)、古堑道、何陋轩、铁笛舫、五老峰等现代人文景观布置于园内。是一座以观赏古迹历史文物为主体现代建园构思和传统江南古典园林风格融为一体的文物园林。

 修葺一新的方塔以秀美誉冠东南,艺术性极强塔身瘦长,塔檐宽大,巍然屹立,形体犹似一位身着长裙,婷婷玉立的少女端庄挺拔,造型优美,玲珑多姿,已成为松江古城的象征。

 20111027日公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5/mw690/003ZNZacgy6N15k0IHq94&690

     17. 西林寺:位于松江中山中路,西林禅寺原名西林精舍,由胡曾初建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由僧睿增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先名“圆应接待院”,后易名为“云间接待院”。寺前同时建有宝塔一座,七层八面,崇恩气势恢宏,前塔后寺,是典型的寺塔合一的佛教建筑群。

     元初毁于兵焚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住持僧淳厚重建寺、塔,改寺名“西林禅院”、塔名“圆应塔”。同时,为了纪念南宋云间接待院创始人高僧圆应禅师,故又称圆应塔。塔为明代建筑,共七层,高46.5米,塔势峥嵘荘严,三吴诸塔无出其右者,名播远近。后将塔移至寺内大殿之后,塔后又建毗卢殿,并向朝廷请额改名“西林大明禅寺”,塔改名“西林塔”。正统年间,明英宗亲赐匾额,敕封“大明西林禅寺”,暮鼓晨钟,法音梵呗,盛极一时延至清代,为松江著名古寺之一。

198611月,前方丈续明大和尚主持修复,佛日增辉,西林重光。19879月,西林禅寺重新开放。19922月,性修大和尚继任住持,再振宗风,不仅重建毗庐殿,新塑毗庐大佛暨二十诸天,又复建大雄宝殿和东厢房、牌楼、钟鼓楼,西林塔后新建的一对崇恩经幢”。

1982929,西林塔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http://s6/mw690/003ZNZacgy6N15pq57vc5&690

     18. 秀道者塔位于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坐落在西佘山东坡,又称“月影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当时山上有潮音庵,传说有修道者名“秀”,隐居此地,亲自参与筑塔,塔成后引火自焚,故名秀道者塔。塔高20余米,七层八面,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身修长俏拔造型秀美,远望如杭州保椒塔。后塔檐、平座、围廊等均已毁,塔刹也已歪斜。196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1998年修复,秀道者塔历经千年风雨仍不偏不倚,耸峭而尊严,为佘山最著名的古迹。

     2002427日,秀道者塔公布上海文物保护单位。

         http://s2/mw690/003ZNZacgy6N15sxZDj51&690

 

 19. 天马山护珠塔(斜塔):位于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天马山中峰之右,又称护珠宝光塔,七层八面,砖木结构,残高19米。塔始建于宋元丰二年(1079年),横云里人许文全建,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据《干山志》卷十记载:“宝光塔在干山之半,高七级,登览者极江海之观。”《干山杂志》:“宋绍兴丁丑,招抚使周文达奉高宗所赐五色佛舍利,藏于中,时显宝光,故名。”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里演戏祭神,燃放爆竹起火,烧去塔心木及扶梯、楼板等,塔梯、腰檐、平座也都毁坏,仅剩砖砌塔身。后有人在砖缝中发现宋元丰钱币,遂拆砖觅宝,使底层西北角砖身渐被拆毁,形成一个约2米直径的大窟窿,以毛石垫补,因此塔身倾斜日趋严重。1982年,勘查发现,塔身向东南倾斜65152″。因塔严重倾斜,故俗称斜塔,其倾斜度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1984年,施工修复,采取传统建筑工艺,保持斜而不倒的奇姿,1987年竣工。斜塔修缮后为佘山乃至上海的一大奇观

1983316日,公布上海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1/mw690/003ZNZacgy6N15uI5D42a&690

 

    20. 辰山塔:位于松江区佘山辰花公路上海辰山植物园辰山,山上建有一座辰山塔,站在山顶可眺望辰山植物园全景,山下就是矿坑花园,沿栈道可观看辰山瀑布,穿越隧道后则是岩石与药用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以植物与健康为主题,既是植物科研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鲜花盛开、水鸟飞翔、乐趣无穷、令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http://s12/mw690/003ZNZacgy6N15wsxJxcb&690

 

    21. 李塔:位于松江石湖荡镇塔汇,礼塔,李塔实乃礼塔之讹。也名延寿寺塔,塔高40.94余米,七级方形,为砖木结构,外形与方塔相似。

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嘉庆《松江府志》引黄之隽所撰《李塔延寿寺院记》记载:李塔始建于唐朝初期,因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曾出任苏州刺史,塔为曹王其所造,故名。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有僧人创建澄庵,此后于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改澄庵为延寿寺,因此李塔也叫延寿寺塔。

塔承袭唐代风格,塔身四周有大小不同的砖雕佛像,约200尊。庶吉士仇炳台撰《重修李塔延寿寺记》云:凡夫舟楫帆樯,过客往来,咸视浮图(李塔)为彼岸,荒江寂寞浙成镇市,不可谓非佛力也”。底层四角石柱上刻有施舍人姓名,塔砖上亦有捐款人名。塔内部楼梯和平座等结构都已毁,外部腰檐栏杆也损坏严重,大风时常有砖瓦朽木落下。李塔在宋代曾重修过,元、明时期又多次重修,今存塔体基本上为宋代建筑。

2002427日,李塔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4/mw690/003ZNZacgy6N15ytNRX2d&690

22. 安方塔:位于松江泗泾镇开江中路称东田寺塔,即古东田寺之佛塔。宋真宗咸平初年998年)到祥符初年1008)年间,塔与东田禅院始并立于世,为一方信徒香火之地。相传泗泾的武安桥(西市桥)、福连桥(中市桥)、普度桥(东市桥)和东田寺的宝塔,是泗泾的“三弓一箭”,民谣有“三弓一箭安一方”的美誉。

抗日战争时期,镇上房屋被毁三分有二,东半镇几乎无存。塔也不知何时倾圮,唯东田寺遗苟延至1958年。由于原塔已毁,重建塔,塔名“安方”,形八角,高七层,楼阁式宝塔塔高35.18米,直径12.45米,每边长5.42米,塔体为钢筋混凝土,楼梯以及门窗为木质入塔登高,可泗泾古镇全貌。

入塔,有台阶四及登塔,方知每层非等高也,由下而上,层高依次减低。若楼梯每阶等高,则按台阶数可估量层高变化。一层至二层有24阶,而六层到七层,只有14阶。按楼梯台阶,安方塔共有110阶楼梯,其余各塔层台阶数依次为22201515塔顶层供奉赵公元帅和观音菩萨,意在于保一方平安。

   http://s6/mw690/003ZNZacgy6N15BE40B65&690
 

    23. 松隐禅寺华严塔位于金山区亭林镇松隐九丰村华严塔路,是浦南现存唯一古塔。松隐禅寺原名“松隐庵”,始建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由僧人德然建于松隐,唯庵遂以松隐为庵名。素有浦南第一山之称,为浦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寺院,是金山区最大的佛教圣地,是上海西南郊区的一座较大佛教寺庙。

     明洪武十三年(1380),松隐庵规模日广,唯庵禅师(德然和尚)谴徒惠照、道安等募资建塔,庵内有雨花轩,以德然血书《华严经·天雨宝花》,故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由僧人唯庵禅师(又名德然)募建宝塔于庵前,因塔顶藏有血写《华严经》八十一卷,故名“华严塔”,俗称“松隐塔”。塔历时四年建成。禅师德然和尚刺指沥血,请高僧道谦等写华严经时据传天为之雨花。塔顶奉宝珠时天又雨花,纷郁盘空而下,十分惊异。

当时华严塔为七层,砖木结构,为飞檐翘角楼阁式佛塔,高31.25米,方形。砖木结构,塔内有梯级,飞檐外出,檐牙高喙,扶栏傍翼,风铃叮当,悠扬悦耳。近地两层,周以崇阁,上奉千佛,下供释迦、多宝二位如来像,傍立翊卫诸天神。塔建成后,登临原眺,九峰三泖之秀丽,竭浦东海之浩瀚,尽收眼底,四方旅游者,日益增多。

据《松江府志》载:有城内兴圣教寺塔(今松江方塔),松隐华严塔,城西圆应塔(今松江西林塔)与西郊礼塔(今松江李塔);四塔耸峙,遥遥相望,为峰泖间秀色,增添无限风光。华严塔与浩淼三泖、翠迤九峰构成峰泖塔林奇观,闻名江南。 此塔为市郊名扬遐迩古塔之一,使得松隐庵的影响大为扩大,素有“浦南第一山,松溪不二塔”之誉。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曾两次重修。1961年遭雷击,塔身倾斜。196210月,华严塔被列为金山县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整修,扶正塔心木终因年久失修。文革中,松隐禅寺的佛象、藏经被付之一炬,放生池、碑碣、钟鼎等全部被毁,并有人用拖拉机企图倒毁古塔而未得逞。1979年整修1982年造围墙加以保护。

华严塔历经六百多年沧桑岁月,1999年,由金山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出资,按原塔风貌重新进行修复。华严塔是江南地区较早使用琉璃构件的古塔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华严塔的结构形式在上海古塔中别具一格,有着鲜明的特色。塔身砖砌,各层有腰檐、平座和围廊;塔檐和平座之下均有斗拱挑托。二层围廊安置格窗,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楼阁形式;七层塔身外壁镶嵌有彩色琉璃砖雕坐佛像三尊,琉璃坐佛雕砖以绿、黄两色为主调,佛像结跏趺坐,背光、衣饰较多地保留了元代的风格

2002427华严塔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http://s2/mw690/003ZNZacgy6N15DO0KZ61&690
 

24. 性觉禅寺九品莲花塔:位于金山区枫泾镇枫湾路性觉寺原名“月明庵”,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由僧性本所建,历经六年才建造完工。当时寺庙规模很大,分别建有山门、大殿、中殿、后殿、两边有钟鼓楼、成为名噪一时江南古刹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松江,主僧本冲被召见,蒙赐御书“性觉寺”寺额,因而改名“性觉寺”。性觉出典于《楞严经》第四卷:性觉妙明。解释是真如之体,不由他体自觉,体自明。意思是修佛至一定境界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已不需要依靠外来辅助,只需要依靠自己本性感知就能洞察和彻悟一切。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光绪四年(1878),僧永激募资重建。

1963年被移作他用,1994年移地重建,19958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在寺内建成高32米、六角层的“莲花塔”。九品莲花塔是九级六角的石塔,塔内刻有千余尊佛像,故称千佛塔”,在塔外每层也都刻有佛像非常的精美。

性觉寺一尊高达4米、宽3.5米、重达8吨的露天弥勒铜像笑迎您的到来。这里没有大雄宝殿,主殿为圆通宝殿,主供毗卢观音,左右两侧为32观音化身像。玉佛殿主供从缅甸请回的一尊释迦玉卧佛,玉佛全长4米,高1.5米。主轴线的最后面是九品莲花塔,由晋云石砌成,造型别致。

    http://s11/mw690/003ZNZacgy6N15FzNLsda&690

     25. 东海观音寺宝塔位于奉贤区金汇塘路(海湾旅游区),东海观音寺原名“小普陀庙”,始建于元末明初,旧址在柘林镇。2000年迁今址,改名“东海观音寺”。2003年经批准登记为固定宗教活动处所。20089月,经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2009年经批准重建,是上海唯一一座以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的清净道场,也是湾旅游区一个旅游景点,与海湾慈慧广场相邻。

东海观音宝塔,在东海观音寺院东南,宝塔为9层,层高67米,塔内敬奉9999尊观音圣像供信众迎请,宝塔地下室1200平方米,轴心为地宫,内藏珍宝法物,围绕地宫四周则是满足护法信众需要的长年供位,供奉功德不可思量,以期超荐先亡祖祠,咸生莲邦,覆庇现在眷属,各获福庆。

 

http://s10/mw690/003ZNZacgy6N15H1Xgla9&690

     26. 金鳌山镇海塔:位于崇明县城桥镇侯家鳌山村,金鳌山相传始建于宋代,在三沙东仁乡,为航海之标识,后随县治数迁。山麓寿安寺,始建于南宋原在三沙,因三沙沉于水中,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迁此。清康熙七年(1668年),在寿安寺北重建金鳌山。1917年,拟改建为鳌山公园,19194月,公园落成。

     金鳌山最著名的景点镇海塔,于1986年重建。金鳌山一个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公园是人们游览、憩息的胜地。

        http://s13/mw690/003ZNZacgy6N15ICpAwe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