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

(2014-06-03 11:45:51)
标签:

教育

分类: 班级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调查研究
http://www.meblog.cn/user6/21467/archives/2014/107109.shtml

一、性别差异学情调查背景

在数学教学中,总是能感觉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男女生存在着差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级的升高,差异现象益加突出,性别的差异对数学学习的影响让老师们都很头疼,不知道怎么应对学生的性别差异问题。而且,在我们日常的观念也认为,女生在语文、阅读、书写和长期记忆力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强;而男生在空间处理、应用能力,以及类比推理方面比女生好。那么,小学数学学习差异与性别因素是否有关?存在哪些方面的影响?为了研究性别差异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关系,我在学校进行了不同年纪男女生学情调查研究,寻求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初步提出了消除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差异的对策。

在学校,我们面对的是一群6-12周岁的儿童,这些孩子的思维、心理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年段的男孩女孩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和生理特点的确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如何针对两性心理发展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教学,实施 “因性施教”呢?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充分认识性别差异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后更好的实施“因性施教”。

二、学情调查方案的实施

(一)调查研究目的

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了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状况,分析性别对学生数学学习是否有影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有效建议,然后运用这些建议进行更好的教学。

(二)调查设计思路与方法选择

具体进行学情调查时,将学情调查方案分成了三个部分:

首先调查小学生的性别差异对数学学习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在调查时,我以我们学校一、三、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为样本,采用平均分、独立性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调查分析表明一、四、五年级的男生与女生数学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然后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及不同性别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差异寻找原因。这部分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及一些有针对性的访谈。

最后,根据专家们针对性别差异对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策略,为我们学校学生性别差异制定相应的改善策略并实施,让不同性别的学生都能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形成原因

(一)智力因素

记忆方式、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形成性别差异。在数学学习上,女生的机械记忆能力也是高于男生的,男生懂得理解记忆比女生更好。而随着年级升高,内容越来越复杂,机械记忆所起的作用逐步降低,女生的优势逐步减少,理解记忆的作用却日渐增加,男生的优势则逐步发挥作用。

在思维上,女生倾向于模仿,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与细节,而男生独立思考较多,分析综合能力强,处理问题时较为重视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善于辨别问题的类型,具有相当的选择、判断能力,能够从联系与特性着手进行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相当数量的女生,困于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适应不了数学学习所提出的这些越来越高的要求,逐渐地落到了后面。

(二)非智力因素

性格上,女生好静,她们的天性和风格是遵循规则,往往把精力集中在由教师统一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上,而不太主动地在课外寻找学习的机会,;而男生好动,相对比较独立自主,能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广泛运用。情感上,女生感情细腻,倾向于依赖别人,而学校也在不自觉地继续强化女生的依赖性,缺乏男生的独立性。信念上,男女中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大或较足者分别占各自统计总数的56.2532.60%,女生自信心不如男生。

(三)认知因素

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认知策略、认知方式的不同,因而每个人对数学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数学学习中,男女学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侧面、不同深度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产生不同认知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在人类社会的长期演化过程中,两性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分工,从而赋予各自不同的性别角色规范。男女从幼儿起,社会、家庭就会用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对其施加影响。要求女孩温顺、安静、听话,在家中的时间居多,很易形成依赖,缺乏自主性行为,这自然就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方面。而男孩则从小被要求勇敢、独立、坚强,男孩的好动、贪玩则认为是正常的。且男孩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多于女孩,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就多于女孩,体现在学习上的认知风格就是独立性和自主性强于女生。

(四)环境因素

1.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讲授面面俱到,会有意无意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机械记忆功能,助长了他们套用模仿、注意细节而忽视全局的思维倾向。这种教育对女生所产生的影响更大些。

2.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家长和老师容易偏爱女生,认为她们学习认真,听话顺从,而男生学习马虎,调皮好玩。这样,女生就会盲目乐观,沾沾自喜,而男生则更显得无拘无束,反倒能更好的发挥自己。

四、因性施教措施

(一)正确应对性别差异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差异,我们都要正确认识,不仅要正确认识学生性别差异存在的客观性,而且还要熟知在数学课程的哪些方面存在着差异,进一步认识、分析,研究差异存在的原因,把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以期“因性”施教,因材施教。

(二)因“性”施教

采取不同方法因性施教,不仅在理论上有其必要性,而且在操作上有其可能性。国外的经验,国内本土化研究,都有积极的可借鉴的价值。    

1.在教学方法上,根据男女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使他们各自优势的发展和各自劣势的弥补。如重点引导男生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要让他们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认识到“记住”的意义和重要性。

2.要培养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独立性,教师必须考虑到男女生在认知上的差异性。使女生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如,女生偏重于机械记忆和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培养她们的理解记忆,培养女生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培养男生在学习上的精细性。因此建议教师在分析例题的过程中要提问女生,在书写解答的过程中要让男生板演,同时要修正男生板演中不正确、不周密之处。

3. 教师应改善与女生的交往状况。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和信念的增强,是在师生交往过程中进行的。男女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差异,也是在这种交往中不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不平等的交往状况。

(三)充分挖掘男女学生的潜能,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1.关注女生感性特点,发挥其优势,注重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应了解学生,善于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客观地分析男女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性实施教育。要更多地鼓励女生,特别是成绩中下等生,使她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发挥男生抽象思维优势,弥补形象思维不足。加强男女生弱势项目的训练,优化教育资源。并提倡男女合作,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让男女生各自既能认识到自己及异性的长处,优势和潜力,又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和异性的短处和不足,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合作学习,形成全班良好的学习风气。

五、学情调查研究反思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男女之分,男生女生在性别上肯定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观念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改变对男女学生的性别偏向,男女性别有差异,并不代表他们在心理、社会等方面要受到不同的带有偏见的对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性施教,充分发挥男女学生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的特点,运用非智力因素特点促进智力发展,充分挖掘男女学生的潜能,注重个性特点,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作为老师,要认识到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具有不同性别的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的目的是发扬和完善学生的不同个性,发挥各自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在数学学习中,男女学生虽然存在性别差异,也并非女生处处优于男生,更不是男生事事好过女生,而是仅在智力和非智力的某几个方面存在着的差异。让男女学生都既能认识到自己及异性的长处、优势和潜力,又正确认识到自己和异性的短处和不足,做到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合作学习,共同发展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