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之强化和惩罚

(2019-03-21 15:00:56)
标签:

教师招聘

分类: 教师招聘资料辅导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之强化和惩罚

更多有关天津教师资格、教师招聘的资讯请访问天津教师考试网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它的理论性又特别强,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今天要给大家解析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强化和惩罚的区分。
斯金纳通过“迷箱实验”中白鼠按压操纵杆获得食物后,会不断按压直到吃饱为止的行为,得出学习的实质。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映概率的手段。因此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其中强化和惩罚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但无论那种强化,最终都会导致反映的概率增强。因此,强化可以塑造行为。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行为的频率。在实验中,小白鼠按压杠杆,获得食丸,就会继续按压,这就是一个正强化,食物作为强化物,增强了小白鼠按压杠杆的频率。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如教师对上课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公司老板为努力工作的员工增加薪水等。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行为的频率。如考试取得好成绩就可以免除做家务活。
2.惩罚:惩罚也有正惩罚和负惩罚之分,但无论是哪种惩罚,最终都会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所以,惩罚只能抑制行为。
正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如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给予批评,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某种处分等。
负惩罚: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如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下课不允许参加娱乐活动等。
总结一下,在这里,容易搞混的两个概念是负强化和正惩罚,这两个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负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加行为的频率,二正惩罚则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在这了我们做题时,首先明确我们是要增强行为还是要降低行为,增强行为则为强化,降低行为则为惩罚。其次我们要看是呈现刺激还是摆脱刺激,呈现刺激的都是正,而摆脱刺激的都是负。
我们来练习几道题:
1.因为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处罚 D.消退
1.【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处分对学生来说是厌恶的刺激,在表现出进步明显这一行为后,老师撤销厌恶刺激,即属于负强化。
2.刘华平时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妈妈知道刘华喜欢玩游戏,便和他约定,只要他上课认真听讲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的游戏,妈妈运用的方法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处罚 D.消退
2.【答案】A。解析: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妈妈给予的愉快刺激是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游戏,以此要求刘华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作业,正是正强化的体现。
3.老师告诉小东“如果明天早上上学还迟到,就请家长来学校”,这里运用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3.【答案】C。解析:正惩罚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产生的频率。题干中,老师是为了降低小东迟到的频率,所以首先是一个惩罚,“请家长来学校”对于小东来说是呈现了一个厌恶刺激,因此选择正惩罚。
以上是对强化和惩罚进行的区分比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