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作业设计微探

(2018-06-22 08:57:24)
分类: 教研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

作业设计微探

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中心学校 沈黎英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阶段,有效的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而数的认识部分在数学学习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但却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设计有效的数的认识方面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中我校师生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式,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提高我校学生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作业设计  有效  有趣  有层次

一、数的认识作业设计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数学思维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而在占据数学作业重要位置的数的认识部分的作业,由于数的认识较其他部分枯燥无趣,更是有待优化。

    1.当今社会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更好的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有效的数学作业的设计是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自主探究,积极学习,是教育的新理念。对作业设计的不断优化是作业设计的重中之重。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这完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要求。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规定:“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作业不仅要求了量,而且限定了时间。对于老师来说,在规定的时间用作业的形式检测课堂内容,就要布置的精炼、有层次,学生做完发挥既定的效果。

    3.是当前学生的需求。三年级和四年级130名孩子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孩子们对于数的认识方面老师布置作业的想法,了解到,多数孩子认为写作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知道每次作业都是为了巩固新课,但有时候题量大,不好写。孩子们似乎把写数学作业当成了一种负担。

    4.是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呼声。一直以来,我校数学作业要求每天一次,教师按时批阅,学校每月检查,但常此以往,数学作业流于形式,只为检查而完成,因此作业的设计上千篇一律。因此,很多数学教师希望数学作业,尤其是在数学作业中占据比重最大的数与代数部分的作业能由变化,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作业设计方面的新方法新思路,校领导对此也非常重视。

二、问卷调研,发现问题

(一)问卷调查

    对我校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谈话等形式的调研,学生自主作业设计30份,141份问卷调查(其中学生问卷调查130份,教师问卷调查11份)了解我校学生数的认识方面的作业现状、教师及学生的想法或意见,对我校数学作业在设计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数的认识部分作业设计上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同时趣味化,学生喜欢并且很有兴趣的去自己设计创新创意的作业,既在快乐中完成作业,也巩固了教学成果。我们的数学教师也根据学情,将作业分成几类,更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数的认识部分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1.重“书面作业”,不敢尝试创新。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都明白,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但大多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完成方式都是书面作业,也就是让学生只是机械式的一写到底,写完了就完成任务,这样便只是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已,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枯燥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何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我们的老师,在各种教学任务的压力下,对改变一成不变的传统作业模式望而生畏,缺乏创新精神。

    2.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作业形式单一,如仿照例题做题、抄写定义、读写数、单纯的计算等等。使学生逐渐对这一部分的作业失去兴趣,要么应付完成任务,要么态度消极,照猫画虎。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学习效率也很低,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3.分层次布置,兼顾优劣。

    统一布置作业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比较方便批改和组织课堂,但在作业布置中将学困生与其他学生没有区别的对待,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会产生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抄袭的情况发生,而对于优生来说,“太过简单”而在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这样不能分层次的布置作业,实际上才会加剧班级内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作业量不均,忽多忽少。

    在调查问卷后,我们还口头询问了我校几名三四年级的学生关于数的认识方面的作业情况。他们说,数的认识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在刚开课的单元,只有预习,会有很少作业或者没有,到读写计算部分就会很多,很复杂,比较难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师还是一味的停留在预习就是“看看书”的层面,没有深入的对教材进行思考,布置作业形式传统。会不利于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把握层次性原则,开发学生得潜能

新课标关于学生作业设计问题指出,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指导和引导。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作业设计中,把握好设计的层次尤为重要。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的指导,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有学习的信息和勇气。

2. 把握应用性原则,拓展学生得学习空间。

理论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部分的作业多为数的认识、比大小、计算等,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因此,在该方面的作业设计一定要注意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体会用数的认识相关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把握趣味性原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让写作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定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去完成。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应把握趣味性原则,使作业中的每道题有趣味,是我们教师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

4. 把握开放性原则,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同时注意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在数的认识部分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把握好扶放的尺度,在基础作业设计的基础上,应注意开放性原则,试着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创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数的认识分部分存在的问题及设计策略    

(一)分部分作业设计策略

1.数的读写及组成

    在该部分,我们常见的题型主要为读数、写数、说组成,以填空题比较常见,内容单一,难度简单。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日常布置作业时,多为在练习本写一写,按课时把数学书后的练习及大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写完,学生写的通常写得也是又快又好。但是通过与学生谈心,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觉得数得读写比较简单,没有难度,没有挑战,也没意思。

    因此,老师在布置数的认识方面的作业时,我们有以下建议:

    1在练习本上的书写作业要少而精。如:读数、写数、数的组成(认识计数器上的数),布置给全体学生完成。

    2可以在数学课本和大练习册中挑选有代表性的经典题型布置给中等学生及学优生。

    3在以上作业之外,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给学优生,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设计相关作业,如:手工作业、数学小报等。

2.数的顺序及大小比较

    数的大小部分的主要题型即两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如,在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关于11-20数的大小比较,常见的题型有:比一比、排序题、解决问题等。针对此课,我给孩子们布置了3道作业,一是数学书后的比一比(P77第9题,12题);第二、回家后和父母做20以内比大小口算练习;三是要求每个孩子根据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做数学小报。

(二)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作业设计策略

1.作业设计量适中,学生才有能力按时完成。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对于小学的三个学段关于作业布置的完成时间都有明确要求,它是合适相应阶段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段、学情布置适量的作业。比如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在数的认识方面:第一学段的作业可做一道客观题(如: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写数等),另做一道相关的动手操作题(如:简单的数学小报和算式小卡片等);第二学段的学生可在做客观题的同时增加1-2道生活中常见的解决问题,亦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己设计相关练习;第三学段作业可给学生在布置客观题的同时布置一些开放作业(如:数学专题手抄报、重点题型自己出等)。

2.分层次布置,难易程度得当,兼顾优生和学困生同时要使作业设计多样,尽量做到有趣,避免机械抄写。

在作业布置中应根据学情等兼顾全体学生,难易得当,对学生因材施教。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的《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后,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了三类作业,一类为读11-20各数;二类作业是让学生在田字格准确书写11-20各数;三类作业让学生根据11-20数的顺序自己设计一份数学小报或手工卡片。一类二类作业为必做作业(全体学生完成),三类作业为选做(有能力的学生可试着做)。这样,让学生既巩固了当天学的知识,还能激发孩子的动手欲望和学习兴趣。在第二天的检查中,学生除了完成基础作业外,还有很多孩子拿来了根据11-20数的顺序、读写等做的数学小报和小卡片串。就连平时比较慢的学生不仅完成了作业,还有自己漂亮的小手工。

    3.适当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设计自己心中的作业,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陈顺平,关于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思考,【J】教科文汇,2009(7)

3.刘红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J】,新作文,2010(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