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原则
(2020-08-17 17:08:25)
标签: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 |
分类: 教师资格 |
关于教学原则的考查,是教师资格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就考查方式而言,教学原则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
第一:单选题考查。给出各位考生古语或者简短的案例,然后让我们选择,材料中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哪条教学原则。
第二:简答题考查。简答题考查一般涉及到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提问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二是问某一种具体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第三:案例分析考查。在案例分析题中,一般会给出一个篇幅稍长的案例,然后根据材料提问,材料中的教师的教学遵循了哪条或者哪些教学原则,违背了哪条或者哪些教学原则,这条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是什么。
所以,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对每条教学原则的提出依据、概念、贯彻要求和典型案例或者古语进行识记和理解,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一下教学原则中的几条重要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提出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
2、含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的是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3、贯彻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4、典型案例:在单选和案例分析的考查中,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一般涉及的是老师既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要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所以,一般情况下,当题干中出现学科教学,就可以选择本条教学原则了。例如:数学老师在讲圆周率的知识时,向学生普及了祖冲之的生平,以激发同学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历史老师在讲授岳飞的历史时,除了要讲解清楚史实外,还要学习岳飞身上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些都体现了这条教学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1、提出依据: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3、贯彻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乡土教材。
4、典型案例或古语:与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的古语非常多,例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等都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而纸上谈兵则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案例考查时,一般涉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体现了这条教学原则,并且在案例分析题中这条原则也经常被考查到。
三、直观性教学原则
1、提出依据: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指的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3、贯彻要求: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典型案例或古语:在古语方面:乌申斯基曾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再比如说: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些都体现的就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除此之外,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三种分类不分优劣,如果判断题考查大家事物直观比言语直观重要,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其次针对分类会考查具体的例子,实物直观就是“看什么,讲什么”,看的东西和讲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例如:标本。模象直观是“看模型,讲实物”,也就是说看的东西是要讲的事物的模型,例如:老师借助地球仪、地图讲地球的知识,地球仪和地图就是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则是“最经济、最便利”的,因为言语直观主要是借助老师的语言对所讲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以使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不需要呈现任何实物或图片。
直观性教学原则在教师资格考试的案例分析题中也较为常见,如果题干中出现老师为学生展示事物、模型,或者做演示实验,则可以考虑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四、启发性教学原则
1、提出依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2、含义:启发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3、贯彻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4、典型案例或古语:关于启发性教学的古语非常多,例如《学记》中就曾经提到过: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孔子也曾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等。而涉及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案例则一般会出现师生互动,老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动手实践,则可以认为,案例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以上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中的部分教学原则知识点及考情,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考题比较接地气,出题方式比较灵活,但是难度不大,如果大家能够做到理解、消化和吸收,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融会贯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