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2017-12-26 20:54:21)
标签:

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面试

分类: 教师备考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提供福建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考试报名入口、教师资格各学科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模拟试题等教师资格考试资讯以及笔试、面试准考证打印入口等考试相关资讯。
【教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说出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路线,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通过分析地图,提高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学习,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影响。

【难点】

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法。教师播放在非洲发现明朝工艺品的视频,并提出问题:我国明朝时期的工艺品怎么会出现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郑和的故事。接着出示郑和的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明成祖为什么会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

http://www.zgjsks.com/uploadfile/2017/1226/20171226113055550.jpg

学生根据史料及课本知识可以回答出来。教师再加以总结:郑和的个人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郑和出生于回族家庭,受家庭的影响,有丰富的航海知识经验;郑和对朱棣忠诚。这些使得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教师补充: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寻找建文帝,及当时拥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及造船技术,这也是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

(二)经过

过渡:各种准备都做好之后,明成祖命郑和率领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庞大船队远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1.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史料,并在PPT上展示问题串:

(1)西洋指的是什么地区?

(2)郑和下西洋到了什么地方?

http://www.zgjsks.com/uploadfile/2017/1226/20171226113132861.jpg

学生经过同桌讨论后,回答问题并画出前三次下西洋的路线图。教师加以总结:(1)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2)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2.教师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郑和下西洋场景表演,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场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影响

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并提出问题: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和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对中国

(1)有利方面:开拓了包括南洋、印度洋沿岸的海外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势必会刺激国内的官私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这是明朝繁荣的重要物质基础。另外,郑和下西洋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了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

(2)弊端: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以贸易作为根本目的,为了宣扬国威,将物力财力往外送,成本太大,虽然强化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但是并没有怎么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的心理。这也是导致明朝后期国力衰微的原因之一。

2.对世界: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课下收集郑和下西洋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

http://www.zgjsks.com/uploadfile/2017/1226/20171226113202528.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