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胡大一教授的系列文章——《追梦青藏行:居家千日好,出行一日难——把不确定因素搞定》,记录他们一行8人今夏游西藏期间遭遇疫情的kan
ke经历。
 
   
 疫情突如其来,给920天无疫情的西藏各级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滞留西藏的游客带来了很多麻烦。
 
   
 在格尔木,隔离酒店人满为患,住不上酒店,打卫健委电话、市长办公室热线也无济于事。
 
   
 做核酸,检测结果常常迟发或不发,导致误事。
 
   
 在格尔木,胡教授一行被静默11天。终于放行时,往何处去又成问题:有西藏行程,不许进石家庄,也不许进京。胡教授和另一队友只得先飞上海,后择机回京。
 
   
 最终,大家都平安回到了家。
 
   
 青藏行的后半程,一路疫情相伴,一路核酸相伴,一路磕磕绊绊。
 
   
 上面我说得较简单,实际情况复杂。
 
   
 
 
   
 我很佩服胡教授强大的心理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kan
ke面前,没听过他抱yuan。他说:“只要不yuan天尤人,不自bao自弃,天无绝人之路。整个人生如此,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一样。情绪乐观向上,难事勇于面对,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正因为有如此信念,胡教授在整个隔离期间,该吃吃,该睡睡,每天照旧健步走。随遇而安,静观其变,把隔离当成一次人生体验。
 
 
  
 
     
我也很佩服胡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身体的精神。2000年以来,从日行万步逐渐增至日行25000步,每日健步走,从不懈怠。即使舟车劳顿途中,也要抓紧一切碎片化时间,坚持一天走完25000步。胡教授说:“一旦设定了目标,就坚定不移努力落实,从不找借口原谅自己。如果总找借口,改变目标,任何事儿也干不好,干不成!”
 
   
 说得太好了!
 
 
  
 
   
 正因为坚持长期锻炼,身体好。76岁高龄的胡教授到过南极、北极,21次进藏。这次进藏的前半程去了亚丁、墨脱,乘车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和昆仑山口,而且感到当下体能比历次进藏、回阿里的感觉都好很多。坚持全程不吸氧,在海拔4600米的沱沱河,不仅可快步走,还能间断跑。真是太了不起了。
 
   
 胡教授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