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亲手创办的学校—圣泽书院

标签:
儒释圣地孔子圣泽书院儒文化孔子学校 |
孔子亲手创办的学校—圣泽书院
汶上在春秋时称中都,孔子做中都宰时已经51岁,其众多弟子也跟随他一起来到中都,并参与施政和教学,传播儒家思想,他们是孔子在中都传道授业的最有力的帮手。有据可查的弟子有:冉耕、闵损、子路、子贡、颜回、曾点、子游、子夏等人。《明楚潭周御圣泽书院碑》记载:汶为古中都,先师巫仕之地,讲堂则颜、闵、游、夏辩志之区。孔子在中都的马踏湖畔创办的讲学堂,实行有教无类,弟子不分贫富高低贵贱,一律平等。政暇之余孔子经常和弟子们在那里研讨课业,明道辩志,课程主要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都的百姓纷纷把孩子送到孔子讲堂学习,除孔子亲自讲课传道授业外,其弟子冉耕、闵损、子路、子贡、颜回、曾点、子游、子夏等也作为孔子的助手给新来的学生讲课,传播儒家思想和孔子在中都的施政措施。http://s16/mw690/003ZqSfXzy6PxDS0CLR6f&690
据史载,这里的建筑有孔子讲堂、钓鱼台,孔庙大成殿等组成,此地朱氏(朱温的后代)以居孔子所宰之地为荣,故朱氏族谱中,有孔子讲堂、钓鱼台等画图。孔子钓鱼台在马踏湖畔,孔子经常带领弟子们到湖滨钓鱼休憩散心,欣赏马踏湖美景,陶冶情操,开拓辩道思路。钓鱼台有百余平方,上有六角亭,亭内有“孔子垂钓纪念处”石碑,边款有名贤题词:
瞻彼崔嵬,草色迷离,
茫茫苍苍,风雨不移;
陵谷改变,坯土特奇,
与舞云埓,芳踪永垂。
当年孔子座在钓鱼台上,望着波涛浩淼的马踏湖水,曾有观水之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述而篇》中写道:“子钓而不纲”处就是这里,也是孔子在这里钓鱼时教诲弟子们的话语,意思是说孔子不主张用大绳子横断流水来捕鱼,不要把大鱼、小鱼全都捕完。
北魏孝昌丙午(526年)孔子讲学堂重修,有北魏重修碑记,上刻“顺大夫陆愍”等姓名。唐有二碑,一是程浩撰文,徐浩篆刻额,颜真卿书《夫子庙堂记》碑,一是吴道子画孔子肖像,徐浩篆额。第一块碑文如下:
夫子庙堂记
唐驾部郎中程浩撰
朝议郎判尚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
朝敬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篆
天地,吾知其广,以其无不覆载;日月,吾知其至明,以其无不临照;江海吾知其至大,以其无不容纳。科广以寸管测,明以尺圭。航大以一苇,广不能逃其数,明不能私其质,大不能匿其险。伟哉孔子:后天而生,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没,知天地之终。非日非月光之能及者远,不江不海润之所浸者博。三代礼乐吾知其损益,百王宪章吾知其消息。道不可筌其有物,释未可证以无生,一以贯之。我先师夫子,圣人也;古之帝,圣者曰尧,古之君,明者曰禹。尧之德,有时而息;禹之功,有时而穷。我夫子之道,久而弥芳,远而弥光;用之而昌舍之而亡。昔否于皇唐。不然,何耀衮而裳,垂旒而王者矣!
唐天宝十一载岁在壬戌四月乙丑朔廿日戌建。
公元1293年,东平教授马栎庵得地十二亩为之扩修,藏书千卷,以授其徒。元朝时都水少监马之贞(汶上人)重建大成殿三楹,堂、室、门、庑、庖、库、池、井无不具备。明嘉靖时,因扩充马踏湖,讲学堂、钓鱼台及历代碑刻都被湖水淹没。巡抚陈凤梧要求移址,县令吴瀛把殿堂迁到汶上县城内太仆寺南,改名为圣泽书院,中为正殿,前为拜殿,再前为门缭。http://s7/mw690/003ZqSfXzy6PxDUCr7o66&690
圣泽书院和曲阜的洙泗书院、尼山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一样,成为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是明、清时期汶上庠生考试进修之所。现为实验小学,自古迄今,圣泽书院一直被视为汶上文化教育的发源地。2500年前孔子亲手创办的讲堂后改为圣泽书院,至今仍为汶上教育的摇篮,有如此悠久历史和荣誉的学校,可谓世界罕见。圣泽书院是古中都儒文化的渊源和地标,千百年来儒文化代代相传,人才辈出。如今这里被誉为儒释圣地,儒文化必将在这里发扬光大,圣泽书院也会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