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摇跳的练习方法
(2015-05-16 00:25:39)
标签:
双摇小腿学生下肢 |
分类: 体育卫生 |
双摇跳的练习方法2
一.选好苗子是搞好训练的良好开端
双摇跳绳对上下肢力量、柔韧性及心肺功能都具有很高的要求,比赛一般采用3分钟,一天内要完成两次3分钟计时跳,运动量相当于跑两个800米,所以运动员还必须具有很好的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选材时,并不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跳双摇,主要看他们上下肢是否均衡,对身高的要求并不特别,应以材稍矮者为佳,因为身材矮摇绳的周长更短,摇绳的速度更快;其次,被选者应用较好的跳绳姿态,摇绳是上肢及手腕的动作。到了训练后期,不协调不正确的跳绳动作很难提高跳绳成绩。
双摇跳的腿步动作非常重要。跳双摇时应收腹并腿,用前脚掌着地。腿步动作有两种,一是屈膝,二是直腿。训练初期应要求学生练习直腿跳。有的学生由于平时跳单摇的影响,起跳后习惯地后摆小腿勾脚或两脚前后开立,直腿跳绳很容易纠正这种错误。练习直腿双摇跳应加强原地纵跳的练习,纵跳应多在柔软的场地或沙地上进行,预防跟腱及小腿受伤,同时要求落地轻巧,起跳轻松,并结合空摇绳。学生对双摇直腿跳技术熟练后,为了节省体力,可采用屈膝动作,屈膝时应用大腿带动小腿。但屈膝跳频率较慢,训练后期应将屈膝、直腿两种技术交替使用。直腿跳时频率快,屈膝能调节体力,这样快慢交替进行使双摇跳成绩会不断进步。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分析,参与跳绳运动的下肢主要关节是踝关节和膝关节。运动足关节的肌群主要有足背侧肌群和小腿群肌。发展足背侧肌群和小腿后群肌肉力量的方法有:徒手和负重后蹬跑、蛙跳、多级跳、原地纵跳、负重跑、负重深蹲、负重提踵、跳绳等。发展小腿后群肌肉的伸展性练习勾脚的前压腿、前耗腿、前控腿等。运动膝关节的肌群包括伸肌群和屈肌群,训练方法有:抗阻力伸腿、负重深蹲、负重高抬腿、仰卧剪腿、负重屈伸等,可加强力量练习。前、后压腿、跪撑后倒、正控腿、正耗腿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三、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提高耐久力是不断进步的关键
小学生年龄小,体质较弱,心肺功能也不强,但双摇跳绳强度大,比赛时间长。训练初始阶段,双摇跳3分钟完成100次是关口,并且可能在100次左右徘徊
2~3个星期。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240次以内每隔30是一个小坎,需要不断地改进技术,加强综合素质。学生的训练成绩达到240次以后,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可能会下降。这时必须加强心机功能的锻炼,加强耐力的训练,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一段时间后,运动员3分钟双摇跳的成绩肯定会达到新的高度。
让学生完成一次3分钟双摇跳,他们的心率都在180次/分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10次/分。所以3分钟双摇跳与学生的最大吸氧量关系密切,能量供应中有氧系统和无氧系统各占几乎50%,训练时应选择重复跑和间歇训练的方法,着重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加强耐久力的训练,首先要克服恐惧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采用定时跑、定距离跑、变速跑、折返跑、超前跑、追逐跑、音乐伴奏跑等,变换不同的方式,也可采用教师参与法、变换路线法、竞赛训练法等加强有氧训练,提高耐久能力。同时,3分钟双摇跳也应采用合理的呼吸方法,用口鼻呼吸方法减小呼吸道阻力,加大呼吸深度提高换气效率,并结合跳绳采取有节奏的呼吸。
四、掌握节奏,合理分配体力是双摇跳保持高水平的基础
双摇跳绳的节奏感非常重要,训练时一般以每秒钟两个双摇为宜。用口令、手势、打拍子等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运用频率器,将其调到每分钟
120响,让学生随频率器的声音练习纵跳或双摇跳绳,效果非常明显。训练时还可在脚背上方拉一条横线或放一横杆,使学生每次起跳都在固定的高度,效果很好。双摇跳绳的体力分配应科学合理,就象田径的中长跑一样,既要自始至终保持高频率的快节奏,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量。另外,跳绳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训练也很重要,平时应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或经常组织对抗赛。
五、及时有效的放松恢复是体质良好状态的必须
双摇跳绳对学生腿部力量要求较高。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跑跳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小腿肌肉不发达,跑跳时不能协调收缩;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都容易引导骨膜及下肢肌肉的损伤,所以应注意训练的科学性。首先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以充免小腿肌肉的局部负荷量太大,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跪跳技术,利用前脚掌着地,尽量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进行长时间的跑跳。在训练前,在天气较冷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下肢的准备充分。这样使体温升高,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训练后,除了及时补充分份和营养外,人体处于高温状态时产生了大量的汗液,应勤换湿衣,同时要及时调整放松。放松恢复的方法有按摩、拍揉、捶打、